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围术期指标的影响

2022-06-01 05:47钱浩
当代医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股骨头置换术髋关节

钱浩

(辽阳市中心医院骨三科,辽宁 辽阳 111000)

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FNF)是髋部常见的骨折性损伤,多见于老年人群,主要由于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且股骨颈脆弱,一旦摔伤极易骨折[1]。老年患者自身体质较差,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加之股骨颈的特殊结构,血液供应较差,骨折后不愈合发生率较高,临床治疗难度增加[2-3]。现阶段,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术式,其能重建髋关节功能,有效解除患者病痛和活动受限,广泛应用于临床。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FN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92例FN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男19例,女27 例;年龄61~78 岁,平均(70.59±3.02)岁;体重指数19~28 kg/m2,平均(24.15±1.17)kg/m2;骨折部位:左侧24例,右侧22例;解剖部位分型:经颈型21例,头下型25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摔伤28例,其他2例。观察组男18例,女28例;年龄62~77岁,平均(70.60±3.11)岁;体重指数18~29 kg/m2,平均(24.22±1.08)kg/m2;骨折部位:左侧26例,右侧20例;解剖部位分型:经颈型22例,头下型24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摔伤27例,其他2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4]中FNF相关诊断标准,且经X线或CT确诊;临床资料完整;语言、认知功能正常,能正常交流者;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陈旧性、病理性FNF 者;既往存在髋关节置换术史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入院后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行胫骨结节骨牵引,术前30 min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患者取侧卧位,全身麻醉,以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将皮下皮肤、组织及阔筋膜张肌以股骨粗隆为中心逐层切开,切开臀大肌,并切断外旋肌,切开关节囊,以倒T字形,充分暴露股骨颈、股骨头、基底部,截断股骨颈残端自小粗隆上方1.5 cm 处,同时切除股骨头。

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清理内部肉芽组织和髋臼关节面,切除盂唇,髋臼成形后向后方给予15°前倾,45°外展角挫磨髋臼至大小合适,植入人工髋臼,并安装内衬。然后冲洗骨髓腔,充分填充骨水泥,植入生物型假体,并复位入髋臼,复位满意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放置1 根负压引流管于关节腔,逐层缝合臀中肌、臀小肌等。

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髓腔锉将近端髓腔扩大,修正股骨颈,用开孔器打开股骨近端髓腔,前倾20°用髓腔扩大至满意,植入人工股骨头,使其复位入髋臼,确保活动无阻力,检查假体各角度参数无误后,冲洗、缝合。术后穿“丁”字防旋鞋,保持患髋外展,避免屈曲>90°,术后1~2 d即可拔除引流管。两组术后均给予抗骨质疏松、抗感染、预防血栓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在床上行康复训练,术后1 周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随访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术后12个月,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优:髋关节活动能力达到术前水平,日常活动状态正常;良:髋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对日常生活产生轻微影响;差:髋关节功能异常,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给行走、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②临床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③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尿路感染、异位骨化。④髋关节功能:于术后1、12 个月,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系统[5]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包含功能、疼痛、关节活动、畸形4个方面,分别为47分、44分、5分、4分,总分100分,分数与患者髋关节功能呈正相关。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于术后1、12 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该量表共包含洗澡、穿衣、行走、如厕等10个项目,总分100分,分数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髋关节优良率(95.65%)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临床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手术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临床手术指标比较(±s)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4%,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6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髋关节功能及ADL 评分比较 术后1 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髋关节功能及ADL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髋关节功能及ADL评分比较(±s,分)

注: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

3 讨论

FNF 患者均存在明显的骨折移位,若不及时处理或治疗不当,会造成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影响患者预后。临床资料显示,FNF 应用保守治疗,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较高[6-7]。因此,临床提倡尽快对无明显手术禁忌者行外科手术治疗,以促进其尽早下床活动,从而降低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及长期卧床所致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FNF认识的不断深入及人工假体技术的不断成熟,髋关节置换术成为治疗FNF 的主要临床手段,但关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还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仍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FNF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较佳,但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较长。分析原因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因此,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用于全身情况较差、活动较弱的高龄患者。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手术操作相对复杂,故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但两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更好地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对预期生存期较长的患者,是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案[8-9]。同时全髋关节置换术能保持关节稳定性,缓解患者疼痛,有助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因此,临床治疗中应依据患者身体状况和手术预期要求,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外,对于骨质疏松性FNF患者还需给予抗骨折疏松治疗,以促进骨折预后,避免骨折再次发生。李宇能等[10]研究表明,相较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能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利于改善其髋关节功能,患者预后效果较好,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进一步说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FNF 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治疗效果更佳,适用于自身综合情况尚可的患者,且对髋关节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较好。

猜你喜欢
股骨头置换术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病变学习曲线早期病例的短期疗效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