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措施对儿童传染病预防效果的影响

2022-06-01 05:47宾萍
当代医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传染病疫苗

宾萍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科,贵州 贵阳 550002)

学龄前儿童机体尚未发育成熟,体质弱、免疫力低,是呼吸系统及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群体。传染病一旦发生,会短时间内迅速扩散,致使更多儿童感染,影响儿童健康成长。调查研究表明,给予儿童有计划的免疫接种,能将儿童体内免疫水平维持在较高状态,是预防、消灭各类传染病的有效途径,对减少儿童传染病患病率、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1-2]。近年来,我国不断扩大免疫规划,有效防控了部分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疫苗接种是保护儿童远离疾病最有效、最经济和最简便的手段,通过接种疫苗,大部分儿童流行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降低。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认知的不断提升,计划免疫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免疫规划逐渐在儿童传染病预防中广泛应用,主要是依据特定传染病规律,结合人体免疫规律,按照国家标准督促实施计划免疫[3-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规划措施对儿童传染病中预防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12 月贵阳市南明区525 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 年1—12 月贵阳市南明区的540 名儿童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275 名,女265 名;年龄3 个月~6 岁,平均(3.63±1.22)岁;年龄<1 岁152 名,1~<3 岁222 名,3~5岁113 名,>5 岁53 名。儿童家长:男124 名,女416名;年龄24~42岁,平均(34.69±3.5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4 名,高中或中专183 名,大专125 名,本科及以上148 名。对照组男269 名,女256 名;年龄2个月~6岁,平均(3.58±1.19)岁;年龄<1岁148名,1~<3 岁218 名,3~5 岁103 名,>5 岁56 名。儿童家长:男118名,女407名;年龄23~40岁,平均(34.46±3.4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5 名,高中或中专193 名,大专121 名,本科及以上136 名。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儿童均为贵阳市南明区常住居民;研究前向家属说明研究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征得儿童家长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前儿童体检显示均为健康儿童。排除标准:存在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精神异常、心理障碍或意识丧失者;存在恶性肿瘤疾病者;听力丧失、无法正常语言沟通或难以配合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者;已出现传染性疾病者;不配合研究或不愿意接受免疫接种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传染病预防措施。医疗卫生单位督促管辖区域儿童定期接种疫苗,落实儿童传染病检测及登记,加强监督管理力度,积极进行采样及检验;家属自行决定是否接受免疫接种。

观察组给予免疫规划干预措施。①建立免疫规划小组。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监管人员以及检测人员、免疫规划人员组建一个免疫规划小组。实施前所有小组成员均接受专业培训,掌握免疫规划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收集该区域儿童传染病资料及病例等,进行统计整理。明确儿童传染病诱发因素,汇总结果并上报。②制定并实施免疫规划方案。在掌握儿童免疫规划接种问题及传染病诱发因素的基础上,制订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方案,对儿童家长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可通过健康讲座、发放健康手册等形式传播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增强其对传染病类型、传播途径及危害性的认识,提高儿童家长对儿童疫苗接种的积极性。小组成员要加强跟踪随访及入户调查,了解儿童生活习惯、家庭环境、遗传病史等,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评估,结合儿童实际情况制订接种计划。③免疫接种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儿童的基本信息及疫苗接种情况,对儿童预防接种证进行现场查验,指导儿童家长填写儿童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了解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以及麻疹类疫苗等疫苗接种情况,并做好记录。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知晓程度、儿童免疫接种实施情况、传染病发病率及疫苗接种合格率。①采用自制量表衡量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晓程度[5],包括接种疫苗类型、接种疫苗注意事项、免疫规划接种免费疫苗、免疫规划疫苗范围、卡介疫苗预防疾病类型5个方面,每个方面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知晓度越高,量表信度0.853,效度0.813。②儿童免疫接种实施情况,包括全程计划免疫接种、未实施免疫接种、选择性免疫接种。③传染病发病率,包括乙肝、风疹、腮腺炎、百日咳、甲肝。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晓程度评分比较观察组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类型、接种疫苗注意事项、免疫规划接种免费疫苗、免疫规划疫苗范围、卡介疫苗预防疾病类型的知晓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晓程度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晓程度评分比较(±s,分)

?

2.2 两组儿童免疫接种实施情况比较 观察组儿童全程计划免疫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实施免疫接种及选择性免疫接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免疫接种实施情况比较[n(%)]

2.3 两组儿童传染病患病率比较 观察组儿童乙肝、风疹、腮腺炎、百日咳、甲肝患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儿童传染病患病率比较[n(%)]

2.4 两组儿童疫苗接种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儿童疫苗接种合格率为99.44%(537/5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05%(478/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18,P<0.05)。

3 讨论

免疫规划是预防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最经济、最简便、最有效的手段,我国《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6]中明确规定了免疫规划的具体措施,强调各省及厅卫生部门要通过多种模式加强宣传培训,创新免疫规划工作机制,明确免疫疫苗种类、接种范围及流程等,有计划地开展疫苗接种,实现对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7-8]。

儿童由于机体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是甲肝、乙肝及百日咳等传染病的高发群体,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不当,轻则会导致儿童遗留后遗症,重则直接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儿童接种率作为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指标,是免疫工作策略评价的基础。研究发现,主动接种疫苗与儿童家长预防接种认知行为密切相关,通过对儿童家长的接种知识健康教育,改善预防接种认知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儿童免疫接种覆盖率[9-11]。免疫规划知识科学普及能提高儿童家长知识水平,各预防接种门诊应加大宣传力度,争取让更多的群众加入并接受免疫接种知识科学普及教育,自觉加强免疫接种知识贮备,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需求,改变预防接种态度及行为。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儿童家长免疫规划各项知识知晓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儿童全程计划免疫接种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未实施免疫接种及选择性免疫接种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免疫规划干预可提高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知晓程度。免疫规划是建立在科学、规范、法制的基础上开展的干预措施,在提高免疫覆盖率的同时也能扩大接种人群范围,提高计划免疫效果,发挥传染病预防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儿童乙型肝炎、风疹、腮腺炎、百日咳及甲肝的患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疫苗接种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免疫规划干预措施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提高儿童疫苗接种合格率。因此,针对当前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必须积极加强免疫规划宣传及知识普及,政府部门应积极配合,强化宣传力度,保障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与此同时,在免疫规划中落实二类疫苗,可提高免疫接种配合度及积极性。

综上所述,免疫规划干预措施能提升儿童传染病预防效果,增强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的认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传染病疫苗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土豆片外敷治疗预防接种疫苗后局部反应的观察
抢购疫苗暴露全球不平等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Vaccination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入园前的疫苗接种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