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雷尼替丁联合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应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2022-06-01 05:47李剑
当代医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生长抑素盐酸胰腺

李剑

(盘锦市中心医院药事部,辽宁 盘锦 12401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腺内胰酶激活而引起组织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1]。AP 病症严重程度不同,临床上主要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若无严重感染、全身中毒症状,则无需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理念的不断发展,AP 的治疗已从局部器官治疗转变为对整体生理功能的改善,常规治疗中抗感染、调解水电解质平衡、禁食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AP 病情,但部分患者病情仍呈不断进展趋势[2]。生长抑素作为神经激素,可抑制垂体生长激素等,对胰腺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已有较多研究者将其应用于AP 治疗中[3-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盐酸雷尼替丁联合生长抑素对AP患者炎症反应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至2020 年7 月于本院就诊的78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34~75岁,平均(52.84±8.93)岁;AP类型:胆源性19例,酒精性12例,脂肪源性6例,其他2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8~26.4 kg/m2,平均(21.68±2.25)kg/m2;改良Marshall评分[5]1~4分,平均(2.14±0.56)分。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36~76岁,平均(53.10±9.15)岁;AP 类型:胆源性17 例,酒精性13 例,脂肪源性5 例,其他4 例;BMI 18.2~26.8 kg/m2,平均(21.45±2.19)kg/m2;改良Marshall评分1~4分,平均(2.25±0.58)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版)》[6]中AP 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血常规、生化检查等确诊;均为初次发病,无既往AP 病史;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慢性胰腺炎病史、其他胰腺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精神障碍者;哺乳、妊娠期女性;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水电解质平衡调解、禁食解痉、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海南双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476,规格:3 mg)治疗,3 mg 生长抑素溶于0.9%氯化钠溶液,以0.5 mg/h给药量进行静脉泵入,每天1次。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盐酸雷尼替丁(安徽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618,规格:2 ml∶50 mg)治疗,150 mg 盐酸雷尼替丁溶于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均匀后行静脉滴注,控制滴注时间为2 h,每天1 次,生长抑素给药方法与对照组一致。两组均连续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 ①炎症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肘静脉血5 ml,3 000 r/min 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②症状缓解时间:包括腹痛缓解、体温恢复正常、肠鸣音恢复时间。③ARDS 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期间ARDS 及不良反应(眩晕、恶心、便秘、耳鸣)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TNF-α、IL-6、IL-10、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TNF-α、IL-6、IL-10、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s)

注: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IL-10,白细胞介素-10;CRP,C反应蛋白。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

2.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腹痛缓解、体温恢复正常、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

2.3 两组ARDS 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ARDS发生率为7.69%(3/39),低于对照组的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3,P=0.033)。观察组出现眩晕1例,恶心2例,便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5/39);对照组出现眩晕2例,耳鸣1 例,恶心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4/3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723)。

3 讨论

A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发病过程与多种炎症因子参与有关。AP 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发生重要脏器损伤,引发ARDS,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病死率可达10%[7]。目前,AP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有大量研究证明,机体炎症反应、微循环异常及自身消化等因素与AP 发病有关,其中炎症反应是疾病严重程度的关键因素[8]。抗感染、调解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可延缓部分患者病情,但对于大部分患者难以达到预期疗效。目前,对于AP 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仅适用于胰腺局部并发症激发感染或压迫症状,而保守治疗适用于急性胰腺炎的多种临床症状。常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营养支持、禁食解痉等,临床上治疗该病的药物种类较多,其中生长抑素可抑制胰酶分泌,保护胰腺细胞,在临床治疗AP中效果显著,受到广大医者青睐[9]。

多种炎症因子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是导致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的核心原因。TNF-α 作为炎症介质,可诱导炎症因子生成,其水平与炎症反应呈正相关[10]。IL-6是促炎症细胞因子,IL-10是抗炎症细胞因子,在AP中发挥重要作用[11]。CRP在炎症反应早期大量进入循环血,血清中CRP水平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水平[12]。而生长抑素主要分布于下丘脑、胃肠道等组织中,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13]。AP患者体内含有大量生长抑素受体,外源性生长抑素进入患者体内后可与其受体结合,可减少胰腺外分泌、抑制环磷酸腺苷合成[14]。同时,生长抑素可降低迷走神经激动,减少血流量及胰酶胰液分泌,达到缓解炎症的效果,从而降低TNF-α、IL-6、IL-10、CRP等炎症因子水平[15]。盐酸雷尼替丁作为长效H2受体阻断剂,对H2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静脉滴注后可迅速被人体吸收而发挥作用,且食物与抗酸剂不会影响其药效,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且不良反应较小[16]。同时,盐酸雷尼替丁可减少胰酶、胆囊收缩素的生成,抑制泌酸,有效促进胰腺组织修复,缓解腹痛、发热等症状。盐酸雷尼替丁与生长抑素联合使用,可协同抑制AP患者机体炎症反应,降低胰腺损伤,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反应,临床治疗安全有效[1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10、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腹痛缓解、体温恢复正常、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ARDS 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盐酸雷尼替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AP较单一使用生长抑素疗效更显著,可促进患者症状缓解,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降低ARDS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盐酸雷尼替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AP患者,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缩短病症缓解时间,降低ARDS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生长抑素盐酸胰腺
注射用生长抑素致严重不良反应2例
胰腺多发脂肪瘤一例
泮托拉唑与生长抑素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当中的治疗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探讨
盐酸泄漏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HPLC法测定盐酸伐地那非的杂质含量
奥曲肽联合生长抑素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胰腺损伤CT诊断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