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重症患者影像学检查全周期护理管理及人文关怀的意义

2022-06-01 05:47李存莉马志蕊
当代医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影像学医师重症

李存莉,马志蕊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危急重症患者指因外伤、脏器功能衰竭引起的重症疾病患者,发病后需及时入院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挽救患者的生命[1]。部分危急重症患者入院需行影像学诊断,以分析患者病情状况,有利于后续治疗、护理,但在影像学诊断期间,受患者临床资料不完善、患者移动量较大、机体疼痛等客观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影像学诊断时间明显延长,诊断效果不理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不良情绪严重,影响预后效果[2-3]。因此,在影像学诊断期间,需要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干预,以保证影像学诊断质量。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全周期护理管理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在危急重症患者影像学检查期间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至2020 年9 月本院收治的108 例危急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观察组男32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83±4.07)岁;影像学诊断:X 线诊断12 例,CT 诊断24 例,MRI 诊断18例。对照组男30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46.07±4.15)岁;影像学诊断:X 线诊断16 例,CT 诊断17例,MRI诊断21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患者均因危急重症疾病入院,首次接受影像学诊断;患者符合影像学诊断指征;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预期生存时间≤24 h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了解患者既往病史、临床症状等情况,进行预诊分检,评估病情状况,并指导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建立个人病历资料,填写患者基础信息,包括生命体征、心理状态、既往病史、治疗禁忌等;部分患者需提前静脉注射造影剂,便于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时,按照常规影像学检查流程进行,嘱患者摘除身上金属物品,告知相关检查内容,检查结束后送往ICU 观察,并按照检查结果给予对应抢救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周期护理管理联合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2.1 建立影像学周期护理管理小组 由影像学专业诊断医师、技师、护士组成周期护理管理小组,分析危急重症患者临床护理需求及影像学检查期间的常见问题,制定全面的危急重症患者影像学检查流程,并对全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专业能力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

1.2.2.2 影像学周期护理管理流程 ①患者接待。医院需为危重患者设立特殊通道,若同时出现多个危重患者,需根据患者临床指标合理安排检查顺序,便于提高影像学诊断安全性。候检期间,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做初步的病情评估,利于后续影响学诊断,同时,需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利于诊断工作开展。②诊断护理。患者进入诊断室后,需根据其病情状况给予对应体位护理,保证诊断效果,诊断期间需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若患者持续出现不良反应,需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并密切观察。针对疼痛剧烈的患者,需先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固定患者,避免出现乱动情况,降低影像学图像质量,延长检查时间;针对检查期间出现病情加重的患者,需在检查室准备抢救治疗器械和药品,保证患者生命安全;针对神志不清的患者,为避免检查期间出现舌后坠或呼吸道阻塞情况,需先气道插管,观察患者生命体征。③患者转运护理。检查结束后,患者需由技师帮助搬动、转运至ICU,转运期间,升起转运车挡板,避免意外情况发生;向患者简单描述检查情况,安抚患者情绪,安置好患者后,检查静脉通道、引流管、心电监护等器械连接情况。④指导患者家属在影像科等待检测结果,并由阅片医师详细讲解患者疾病状况,提高家属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及护理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影像学诊断指标、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1.3.1 影像学诊断指标 从影像学诊断时间、一次成像成功率、医师阅片时间、辐射照射剂量4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影像学诊断时间包括患者候检时间和检查时间;一次成像成功率需由检测医师和阅片医师共同评价;医师阅片时间是指医师根据影像学结果确诊患者病情的时间;辐射照射剂量需根据患者影像学图像的影像计算。

1.3.2 心理状态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总分均为100分,SAS评分>50分为有焦虑症状,SDS>53 分为有抑郁症状,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3.3 护理满意度 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让患者对影像学检查质量、医师护理态度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影像学诊断指标比较 观察组影像学诊断时间、医师阅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辐射照射剂量少于对照组,一次成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影像学诊断指标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分)

注:SAS 为焦虑自评量表,SDS 为抑郁自评量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影像学检查是临床疾病评估诊断的重要措施,临床覆盖较为广泛,具有重要的辅助诊疗价值,分析影像学科室临床特点为:①影像科每天受检者数量较高,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由于患者人数多、检查项目不同,若检查前未对患者行疾病评估,会直接影响检查效果,进而影响患者后续治疗及护理,甚至引起医患纠纷,影响医院整体形象[4-5]。②患者在影像学检查时需按照先后顺序排队,排队时间较长,易导致患者、家属出现不耐烦等不良情绪[6-7]。因此,为提高影像学检查质量,需在患者检查期间配合护理干预措施。

常规护理措施下,患者影像学检查效果有一定的改善,但对于危重症患者,常伴随病情危急情况,在候检、检查、搬运等流程中意外风险发生率较高,常规护理下危急重症患者一次成像成功率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像学检查质量未得到明显改善[8]。而全周期护理管理联合人文关怀护理措施,是在患者检查期间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患者候检较长时间,候检时间越长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越严重,部分患者在候检期间易出现疾病加重情况,导致预后效果不佳[9]。护理人员评估并告知患者疾病情况,能转移患者候诊注意力;同时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有利于诊断工作的开展。患者诊断期间,根据患者病情状况,给予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体位护理及插管护理,可保证影像学图像质量,缩短诊断时间;患者转运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疾病风险,给予预防护理干预,保障患者转运安全,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其应用价值更高[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影像学诊断时间、医师阅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辐射照射剂量少于对照组,一次成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危急重症患者行影像学检查期间应用全周期护理管理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影像学检查效果,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王姝丽等[12]研究表明,危重患者在影像学诊断期间应用全周期护理管理和人文关怀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诊断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此外,患者在临床治疗护理期间未出现病死情况,表明该护理措施的安全性较高,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与本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危急重症患者在影像学检查期间应用全周期护理管理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干预,能增强诊断效果,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影像学医师重症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中国医师节
中医执业医师全真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