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数数本质 促进概念形成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践与思考(一)

2022-06-01 06:28王越娟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计数器数数个位

文 王越娟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教前思考】

小数亦称十进小数,是实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三年级学生对小数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大多是依附于商品价格、长度、气温等认识,离开这些现实情境,小数便成了抽象的存在,让人难以理解。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小数呢?

史宁中教授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指出:“小数产生有两个前提,一是十进制记数法的使用,二是分数概念的完善。”而现行的小学数学各版本教材在第一次“认识小数”时大都强调“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并沟通了整数、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人教版教材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习的基础上,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并以“长度”作为主要的学习素材,试图通过分数意义的迁移来实现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如“1 分米是米,可以写成0.1 米;3 分米是米,可以写成0.3 米。”但看似“一脉相承”的问题情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有些“生硬”。为何?因为之前在初次认识分数时,更倾向于对“关系”意义的认知,(如下图)而在初次认识小数时,则更倾向于联系分数的有关“具体量”的意义。同时,学生在对于生活中具体量的体验中,“用分数”的经验并不丰富。因此,仅仅借助分数的“具体量意义”来突破对小数的理解,显得并不恰当。

通过对数学史的了解,我们也发现,相较于分数,小数似乎与十进制计数法更有渊源。而数学家华罗庚早已明确提出“数是数出来的!”他认为:小数是十进分数的简写形式,但简写不是终极目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分数也能像整数那样“满十进一、退一作十”。整数、小数、分数因为十进位值、数的数数本质而得到了贯通。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并利用好“分数”这一基础对“认识小数”的积极作用,同时更应沟通好计数方法一致的整数和小数。一方面,通过具体“量”的导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要适时放手,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表征和探究小数,主动质疑、实践、感悟和发现。

【教学过程】

一、重温“数数”,激活“计数单位”的经验

1.重温“数数”。

师:同学们,在数数时咱们都请哪些数学工具帮过忙呀?

生:小棒、计数器、圆片、方块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帮助学生更好地回忆)

师:是啊,借助这些数学工具我们认识了很多整数和分数,就像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说的那样:“数是数出来。”今天,我们就来数“小数”。

2.读写“小数”。

师:请在学习纸上写一个小数,并观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都有“小数点”。

师:对,正是这个“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了左右两个部分。一起读一读……

二、探究“新数”,促进“计数经验”的迁移

1.提出质疑。

师:(课件出示“0.1”)看到这个小数,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要有0.1?有1 还不够吗?

生:0.1 表示多大呢?

生:0.1 是怎么来的?

生:0.1 和1 有什么关系?

师:大家提的问题都非常值得我们思考,接下来就请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这个看似简单又有点神秘的“0.1”吧!

2.自主表征。

师:(出示四种学习材料)请你任选一种或几种材料,表示出“0.1”。

(学生自主表征,教师巡视收集典型素材)

3.交流反馈。

●材料1 反馈:基于“1 角=0.1元”的经验,借助硬币表征“0.1”。

师:他找对了吗?

生:找对了,1 角=0.1 元。

师:为什么这一段表示0.1 元?

生:1 元里面有10 个1 角,这里正好把1 元平均分成了10 份,其中的1 份就表示1 角,也就是0.1 元。

师:在他说的这段话中,有什么值得特别注意的?

师:除了这一段表示0.1,还有没有0.1 了?

生:剩下的每一份都表示0.1。

●材料3 反馈:借助正方形表征“0.1”,关注错例强化“十分”。

师:仔细观察这几幅图,请大家发表意见。

生:怎么确定①里面画的这一小块表示0.1?

生:按照他这样表示,我估计这里大约有25 个0.1,合起来超出1 了。

生:②和③虽然分了,但一个15 份、一个9 份,而且还不平均,也都不对。

生:我赞同④,他不仅分对了,还写了算式,表示得很清楚。

师:同学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判断标准?

生:就是看有没有平均分成10 份。

师:把1 平均分成10 份,其中的1 份还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

●材料4 反馈:借助计数器表征“0.1”,打通整数与小数的“十进”关系。

师:看了这些同学的作品,有没有想问的?

生1:我对②有疑问,这个是计数器,你的0.1 怎么在计数器的外面?

生2:计数器的最右边是个位,0.1 比1 小,只有十分之一,所以不能把珠子拨在个位上,只能在个位的右边。

生1:那我们在计数器上再加一根上去不就得了。

生3:我本来看不懂③,现在有点明白了。其实和②是一个意思,只不过③把最左边那个位置看作个位,这样中间一位就可以表示0.1,如果再分下去,还可以继续增加位置,就是他写的百分。

生4:我觉得后面两种表示比第一种更好,不用想元、角、分,也可以表示出比0.1 更小的小数。

师:真的吗?那我们就拿真的计数器来试一试。我们先像③那样把个位定好,一起数一数。

(1、2、3……9、10)

生:满十进一,十位上拨1。

(10、20、30……90、100)

生:又满十进一了,在百位上拨1。

师:如果我想把这1 个百还回去,怎么拨?

生:把百位上的1 拨回去,十位上拨10。

师:要把这1 个十还回去,怎么拨?

生:把十位上的1 拨回去,个位上拨10。这就是退一作十!

师:很好!那现在剩下1 个一,我还想还回去,有办法吗?

生:还是一样,把1 拨回去,个位右边拨10。

师:这里的1 表示多少?

生:0.1。

师:再右边一个位置拨1 呢?

生:0.01。

师:还能再往右退一当十吗?

生:可以呀,数不完的。

师:回顾刚才在计数器上数小数、数整数的过程,有什么发现?

生:数小数和数整数的方法是一样的,每满10 个就要向前进一,反过来,退下来的1 又可以换成10。

生:整数和小数是连着的,它们就像一家人。

4.抽象释疑。

师:(课件回到四种材料)无论在哪种材料里,大家都找到了0.1。那么,现在你对一开始的几个疑问有想法了吗?0.1 是怎么来的?它和1 有什么关系?

生:0.1 是从1 里面分出来的。

生:0.1 是把1 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1 份,也就是反过来10 个0.1 就能合成1 个一。

师:原来,0.1 和1 之间就是这样一种“分与合”的关系呀!你们真能干!

三、拓展“小数”,感悟“计数活动”的本质

1.辨析:是0.3 米吗?

师: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生:不是0.3 米,因为这里没有把1 米平均分成10 份,所以每一份不是0.1 米,3 份也不是0.3 米。

生: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分,也就是这里的每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就能看出这不是0.3 米,而是0.6 米。

2.拓展:看图直接说出小数。

(渗透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3.提升:根据需要合理推想。

(渗透对两位小数、多位小数及精确度的初步认知)

4.总结。

师:我们数着数着就把这么多“小数”数出来了,数着数着就把“小数”给数明白了。在今天的“数数”活动中,你还有哪些发现或体会吗?

……

师:同学们说得太棒了!其实,今天我们对小数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往后,我们还将通过“数数”探索和发现更多的小数。

猜你喜欢
计数器数数个位
采用虚拟计数器的电子式膜式燃气表
牢记方法大量练习
极速大搜寻·一起来数数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爱数数的兔十一
基于Multisim10.1的任意进制计数器的设计与实现
SR620型与53230A型计数器的性能测试
算盘是个“小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