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复方土茯苓洗剂塌浸治疗慢性湿疹30例

2022-06-01 03:57侯如艳
光明中医 2022年10期
关键词:土茯苓洗剂湿疹

万 涛 侯如艳

慢性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的炎症性皮肤病,多由急性湿疹或亚急性湿疹日久不愈迁延而成,亦有一开始即表现为慢性状态者。其特征为不同程度的瘙痒、皮肤干燥、表皮肥厚和苔藓样变,手足、跖部皮肤常因失去弹性而发生皲裂和疼痛。现代医学认为,慢性湿疹主要是由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迟发性变态反应,但其病因与变应原的性质以及免疫反应的特点等尚未完全阐明,不过在机体免疫功能、皮肤屏蔽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以及微生物的刺激等免疫性机制均可参与发病的过程。在治疗上,现代医学外治疗法首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其短期止痒效果明显,但长期使用容易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变薄、色素沉着、快速减敏甚至激素依赖等不良反应,停用容易复发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慢性湿疹属于中医“湿疮”“浸淫疮”范畴,是中医的优势病种。关于其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湿疹多由风、湿、热等邪气侵犯肌肤而成,然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等功能失常是发病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慢性湿疹病久邪深,湿郁化火,耗伤津血,血虚生风化燥,以致肌肤失养。中医诊断上强调局部与全身辨证结合,治疗主张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外治疗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损部位,对于因各种原因不能内服药物的患者可单独使用。随着中医药对慢性湿诊研究的深入,其抗炎、止痛、增强免疫力等优势得到越来越多临床专家和患者的认可。笔者结合慢性湿疹中西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自拟复方土茯苓洗剂塌浸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20年2月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治疗慢性湿疹患者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19~88 岁,平均56.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年,平均1.2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50岁。对照组28例,男14例,女1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56岁。2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皮损、症状等方面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依据《临床皮肤病学》[1]《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医外科学》[3]拟订如下。西医诊断标准:①多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而来;②自觉剧烈瘙痒,时轻时重;③皮诊具有多形性损害,患处皮肤。皮损为局限性肥厚或伴有抓痕、结疤或皲裂,棕红色或暗红色,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表面有鳞屑,外围可有丘疹或丘疱疹,界限清楚;④皮疹好发于全身或局部,多见于手足、四肢屈侧及外阴等部位;⑤病程迁延,常反复发作。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颁布的《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病程久且反复发作,皮损粗糙肥厚、皲裂、干燥脱屑或呈苔藓样变,有渗出倾向,可伴有色暗或色素沉着,自觉阵发性瘙痒舌暗,苔白,脉弦或弦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湿疹诊断标准;②皮损主要分布于四肢、面部、躯体等不同部位;③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治疗期间接受其他治疗方案或者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②对本研究中使用的药物成分过敏者;③患有严重的神经、代谢或内分泌等系统疾病者;④伴有严重的病毒、结核杆菌等感染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自拟复方土茯苓洗剂塌浸治疗。药物组成:土茯苓40 g,土荆皮20 g,生百部20 g,徐长卿20 g,黄柏20 g。以上药物加白醋 500 ml,浸泡24 h 4~6层消毒纱布浸湿后取出,拧至不滴水即可使用。将浸润的消毒纱布摊开,对皮损部位进行冷湿敷,每日2次,每次约30 min,3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卤米松乳膏(商品名澳能乳膏,主要成份为卤米松-水合物,香港澳美制药厂,批准文号:HC20100039),外用适量,涂敷患处,每日2次,3周为一个疗程。2组为连续治疗3周,在治疗期间禁止使用其他治疗慢性湿疹的药物和措施。

1.4.2 观察指标观察2组中医临床症状,治愈后2周随访,观察患者是否复发。复发率=复发湿疹例数/治愈总例数×100%。

1.4.3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评定。治愈:患者自觉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皮损完全消退;好转: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未愈:患者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皮损消退不足30%。

1.4.4 瘙痒改善判定标准①治愈:完全不痒;②显效:评分等级降低2级;③有效:评分等级降低1级;④无效:评分等级未下降或加重。

1.4.5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5.71%,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慢性湿疹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瘙痒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瘙痒程度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瘙痒程度改善情况比较 (分,

2.3 复发率治疗组复发率为9.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92%,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复发率随访比较 (例,%)

3 讨论

“湿疮”在临床中非常多见,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称,如发于耳部的叫“旋耳疮”,发于手部的叫“瘸疮”,发于四肢弯曲部位的叫“四弯风”,发于乳头的叫“乳头风”,发于脐部的叫“脐疮”,发于阴囊部的叫“肾囊风”等。《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提出了“浸淫疮”的病名,并以黄连粉治之。记载:“岁火太过,甚则胸中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诸病源候论·浸淫疮候》记载:“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浸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以其渐渐增长,因名浸淫也”。《兰室秘藏》记载:“湿阴疮,由肾经虚弱,风湿相搏,邪气乘之,瘙痒成疮,浸淫汗出,状如疥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认为:“浸淫疮发火湿风,黄水浸淫似疥形,蔓延成片痒不止,治宜清热并消风”。对该病的描述相对完善。可见,中医古籍对慢性湿疹的记载,也经历了一个简单的病名记载到详细的病因病机以及症状体征的描述,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完善,到明清时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法方药辨治体系,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慢性湿疹多因病久日耗, 湿热久积,血虚风燥, 肌肤失去濡养、枯涸不荣所致。慢性湿疹为角化性湿疹,常常为经久不治或反反复复,病程迁延,短则几月,长则数十年,其或发手足、或发肩背、或发颜面头皮、或发股胫之间、或发于阴囊肛周等,表现为皮肤肥厚粗糙,触之较硬,色暗红或紫褐色,皮纹显著或呈苔藓样变,皮损表面常附有鳞屑伴抓痕、色素沉着、血痂。患者自觉阵发性瘙痒,夜间或精神紧张或饮酒、进食辛辣油腻发物后瘙痒加剧甚至难以忍耐[5]。常常询遍中西医,但常收效甚微,只能默默忍受瘙痒难眠之苦。

针对以上所述对慢性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笔者尝试采用自拟复方土茯苓洗剂塌浸以达到祛风润燥、燥湿止痒的目的。制方的理念为,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之一,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记载:“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化”。也就是说不管是中医内治法还是中医外治法,都必须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所异之处是如入药途径不同。元代外科大家齐德之《外科精要》认为“蔓延至肢体者,渍乃浸泡之意”。方中土茯苓清热解毒、除湿通络为君药。土茯苓味甘淡性平,为利湿解毒要药,临床常与清热燥湿药配伍治疗湿热疮毒。《本草正义》记载“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既能镇静止痒, 又有显著抗过敏作用[6]。且对各种皮肤性疾病,经常首选[6,7]。徐长卿祛风除湿止痒、行气通络止痛为臣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谓:“徐长卿,人名也,常以此药治邪病,人遂以名之”。慢性湿疹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瘙痒难耐常常是患者最痛苦之症,为不痛但瘙痒难耐的邪病,徐长卿最为善治,具有较好的祛风化湿、行气通络功效,是治疗湿疹顽癣,镇静安神的常用药物,为治疗皮肤瘙痒疾病、过敏性疾病之佳品[8,9],笔者认为徐长卿治疗内痒最强。若患者为大面积的慢性湿疹,使用土茯苓、徐长卿为内服中草药之君臣,效果更好。生黄柏,《名医别录》曰“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起赤,阴伤蚀疮”。生黄柏清热燥湿,解毒疗疮止痒亦为臣药,其研末可治疗湿疹、黄水疮、疥疮、口疮、烫伤等,对皮肤细菌感染及真菌感染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也作为治疗湿疹外用频次及支持度排列前5位的中药[10]。由此可见历代医家,尤其是现代医家对生黄柏的重视,也体现了生黄柏的外用燥湿止痒作用佳。黄柏清热燥湿、解毒疗疮止痒亦为臣药,对皮肤细菌感染及真菌感染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也作为治疗湿疹外用频次及支持度排列前 5 位的中药[10]。土荆皮、生百部并为佐药。其中,土荆皮杀虫止痒,只供外用,汪连仕《采药书》记载其:“治一切血,杀虫疗癣合香油、芦荟调搽”,现代研究表明该药善治各种癣疮[11,12]。百部,性甘苦,常人用炙百部温肺止咳,而笔者喜用生百部外用杀虫止痒。《本草新编》曰:“百部治传尸骨蒸,杀寸白蛔虫。洗衣除虱,烧汤洗牛马身,虱不生……此物杀虫而不耗气血,尤有益于人”。生百部与土荆皮同为杀虫止痒药,多作外用,陈藏器《本草拾遗》认为“能去疥癣皮癞虫疮”,善治顽癣。所以对于长期慢性湿疹、经久不愈的,以此二药为伍最为恰是好处,笔者认为治疗外痒最强。白醋具有解毒杀虫、止血散瘀的功效,同时还具有为收敛气血、收湿敛疮的作用。本方虽然仅由6味药物组成,但用药精简,配伍精当,制法简便,疗效显著。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止痒、燥湿疗癣之功。也曾使用白酒调敷,取其温阳活血之意,但不如白醋精当,惟有空气中弥漫浓重的酸醋之味。经临床反复验证,慢性湿疹虽病久或缠绵难愈,但经此外治方治疗后,效果显著,皮损面积明显减少,瘙痒等症状明显减轻,复发率低,且无明显不良作用,施治便捷,关键能解决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近2年受超声药物透入理念的影响,笔者尝试超声药物透入复方土茯苓洗剂对慢性湿疹临床症候群改善的观察,证实超声药物透入复方土茯苓洗剂可促进慢性湿疹的血液循环,对常见慢性湿疹引起的瘙痒效果更好,尤其皮质角化的。方法是将浸泡24 h后的药液浸湿消毒纱布4~6层,拧至不滴水后用电极片覆盖后对皮损进行超声药物透入治疗。通过超声药物透入复方土茯苓洗剂的方法治疗慢性湿疹,不会额外增加患者疼痛,而且是一种无创靶向给药新方法。它是应用现代物理学方法,使药物透过皮肤屏障,定向、定位地进入病变组织和器官,可以在深部病变组织形成药物高浓度聚集,保留稳定的与静脉给药相近或较高的血药浓度,且持续时间更久,而给药浓度较静脉给药降低,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应用超声透入复方土茯苓洗剂可增加患处局部药物浓度,更好地发挥其消炎、镇痛、加速损伤修复作用。由于透入的复方土茯苓洗剂处方固定,方法统一,且所用透入中草药药味简单,无特殊毒性药物,使用安全,是治疗慢性湿疹的一种高效、简便、易学、统一、安全的治疗方法,符合社区基层医疗的临床需求和特点,且此治疗模式固定,经过临床培训便可复制,可把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的技术在国内外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土茯苓洗剂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中药外洗剂加自拟敷脐散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研究
土茯苓的故事
儿童湿疹治疗和护理方法早知道
总有过敏、湿疹,可能是太讲究卫生惹的祸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土茯苓治急性尿路感染
方草寻源——土茯苓
土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