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2022-06-01 03:57杨晓琳王智明周传礼刘小转
光明中医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征穴位神经

杨晓琳 王智明 周传礼 刘小转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糖尿病患者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情况下,出现的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症状为肢体麻木、疼痛、灼热感、蚁行感等其他异常的感觉。无症状的糖尿病神经病变,需依靠体征的筛查,如肌无力、肌肉萎缩,肢体局部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等,或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诊断[1]。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该病起病隐匿,早期较难发现,晚期会引起糖尿病足溃疡、坏疽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负担。DPN影响着大约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其患病率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加。目前DPN的治疗主要是在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采取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活血化瘀等方法,但临床疗效有限。近来,中西医结合治疗DPN的实践证实,中医技术在治疗DPN的过程中具有效优价廉的特点。药物穴位注射治疗DPN被广泛用于临床的治疗。观察2020年7月—2020年12月于徐州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7月—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收治住院的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DPN患者70例,严格控制血糖后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59.37±7.54)岁;病程2~20年,平均病程(8.54±4.43)年。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1.71±8.08)岁;病程2~25年,平均病程(9.29±5.30)年。2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1]诊断标准;②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 6分;③临床资料完整;④知晓本临床研究的内容及风险,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妊娠患者;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3 方法所有患者予以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降糖,如合并高血压病、高血脂症患者予以降压、调脂药物。对照组予以硫辛酸静滴(厂家:江苏神龙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2 ml∶0.3 g,国药准字 H20059737),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甲钴胺(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 ml∶0.5 mg,国药准字H20058993)穴位注射+硫辛酸静滴。取双侧足三里穴,皮肤经常规消毒后,采用1 ml注射器抽取甲钴胺注射液,垂直刺入穴位,后缓慢抽吸针筒,确认无回血之后注入药液,1次/d,2周为一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判定:采用症状积分法,记录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无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症状积分减少大于90%;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临床症状积分减少大于70%;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所好转,临床症状积分减少大于30%;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好转,均未达上述指标。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TCSS评分:采用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量表,TCSS包括症状评分(0~6分)、反射评分(0~8分)和感觉检测评分(0~5分),总分为0~19分,诊断DPN的合适截断点为TCSS≥6分,分数越高代表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分别于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评价。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症状改善更为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TCSS评分治疗前,2组T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TC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TCSS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蚁行感、感觉缺失等症状。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障碍的临床表现。通常对称性出现,下肢较上肢严重。由于起病隐匿,部分患者发现较晚,可出现糖尿病足溃疡、坏疽等严重并发症,造成沉重经济负担,影响生活质量。DPN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相关。目前认为氧化应激参与其中,是DPN发生的基础[2]。DPN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在控制血糖、纠正血脂异常、控制血压的基础上,采取抗氧化应激、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改善代谢紊乱等治疗方法,但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作用有限。

中医认为DPN与“消渴痹证”相符。“气不至则麻”“血不荣则木”“气血失充则痿”。皮肤麻木、感觉异常者,属皮痹;肌肉疼痛无力者,属肌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者,属筋痹。日久肌肉痿废不用者,则属痿病范畴。消渴痹证属本虚标实之证[1],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则责之瘀血、痰浊,虚瘀互见。活血化瘀通络疗法以通为补,贯穿消渴痹治疗的始终。

穴位注射是一种在腧穴或压痛点上注射药物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多科的临床。近十年对穴位注射治疗疾病机制的研究,认为其通过现代诊疗方法与中医传统理论相结合,既有针刺对腧穴或压痛点局部的刺激作用,又发挥了局部高药物浓度的药理作用,包括穴效和药效双重作用,二者整合使得总体疗效大幅提升[3,4]。穴位针刺通过增加DPN患者神经组织的血流量及氧供,减轻缺血缺氧的状态,从而提高神经传导功能。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能够疏通阳明经气,是治疗痹证、痿病的要穴。DPN的神经损伤常伴有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甲钴胺通过参与甲基代谢,增强神经细胞内核酸、蛋白质以及磷酸的合成,改善轴索结构蛋白的运输,有效抑制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促进神经修复,从而发挥稳定神经系统的作用[5]。使用甲钴胺于足三里穴位注射,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甲钴胺通过穴位注射能够发挥快速而持久的作用效果。本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T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硫辛酸静滴治疗DPN疗效显著,对DPN临床症状、体征及TC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体征穴位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神经”病友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