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韵匠心 世代传承*
——论紫砂壶“食野”的创意设计和文化渊源

2022-06-02 07:31潘旭峰
陶瓷 2022年5期
关键词:宜兴紫砂艺术

潘旭峰

(潘旭峰紫砂工作室 江苏 宜兴 214200)

2005年年底,宜兴紫砂陶传统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许多人才开始关注宜兴这座江南小城时,这里的紫砂艺人们却并没有相呼奔走,而是依然埋头坐在泥凳旁边,在一阵阵捶泥声中,在一招一式的传承之中,使紫砂这种神奇的泥料演绎成为了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不同造型,经过1180℃左右的高温烧制之后,灰头土脸的紫砂泥料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在茶水的浇淋之下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旅程。

宜兴的紫砂艺人们把上天赐予的珍贵礼物很好地传承和保护下来,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而紧跟时代的潮流,成为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存在,再加上许多文人雅士的书法、绘画等装饰,让紫砂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低调内敛的内涵,延续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脉,也吸引着更多的壶友们在喝茶品茗的同时,对于紫砂器中蕴藏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引起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

1 “食野壶”简介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食野壶》(见图1)采用了一种比较简约的设计风格,试图营造出宛如明代紫砂风格的艺术特征,同时又保持了良好的实用性,色彩的选择也是非常的古朴自然,让我们沉浸在作为原始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中不能自拔。

图1 食野壶

此壶壶身层次分明,下面的部分收拢,壶底平整,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壶的中部则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过渡阶段,再加上壶口部分的起承转合,凸显出匠人高超的紫砂技艺和独特的设计理念,最大程度地回归了紫砂本来的面貌。

壶嘴从壶身胥出,昂扬向上,出水非常爽利,棱线处理和壶身紧密相连,和谐统一,壶把设计也突破了以往的圈卷,而是采用了更为形象的耳廓型,拿捏端握更加的自如。短短的颈部上面是轻轻压合的壶盖,较薄的设计和壶身相呼应,没有头重脚轻的感觉,而是恰到好处的和谐,上面点缀的扁圆形壶钮小巧可人,增加了此壶的灵动之气。

从此壶的设计风格和创意之中,可以感受到紫砂雅器的特征,尤其是紫砂小品壶该如何地设计和制作,并不需要很多的装饰和繁复的工艺,只需要我们内心坚定,一丝不苟的去完成紫砂本来的传承和创作,这样就能够保持本来的初心,这件作品指明了一些方向,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食野壶》,创作者的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古老诗词,把抽象的文学概念演绎成为一种具体的紫砂器,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之外,并且很好地传递出其中的情感寄托和文化表达,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也让我们在今天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寻觅到一方安静的乐园,能够在禅茶一味的空间之中,约上三五知己,品茶论道、谈笑风生,在徐徐清香的玉液琼浆之中,更好地去欣赏紫砂艺术带给我们的生活哲理和启迪,了解其中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渊源。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本来是《小雅》之中的诗篇,三国时期曹操在《短歌行》中也曾经引用,其中的意思描绘的小鹿在山野之间鸣叫,吃着它们喜爱的草。“我有嘉宾到来,弹瑟又吹笙”的迎接欢庆,描绘出对于人才的渴望之情。“食野”二字,在广东话之中就是“吃东西”的意思,运用在紫砂艺术之中,这样的设计也是充满了自然之趣味,凸显出茶叶的属性和紫砂壶的相得益彰。

从紫砂艺术发展的历程来看,宜兴7000多年的制陶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财富,从古陶的形态之中得到启示和灵感,从而更好地创作和衍生出来许多的紫砂造型艺术,这也是今天的紫砂艺人比较常用的创作手法。

茶本来就是一种植物、草药,经过人类的再加工,成为了一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饮品,而且不仅仅具有解渴的功效,最主要的还是其中承载的人文雅韵和文化内涵。人在草木之间的行走,就是茶的本来之意,而紫砂艺术的诞生,也是自然的水与土的交融,也是自然而然的艺术呈现出来的结果。茶和紫砂壶的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让我们在禅茶一味的氛围之中,品味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食野壶》,正如同它的名字一般,具有古朴的味道。它的造型设计在传承明代紫砂造型艺术的特点的同时,参考了古代陶器简约的线条。

同时师古而不泥古,把创作者对于紫砂艺术多年的专研和实践融合起来,通过这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却把“食野”味道展示得淋漓尽致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让广大的壶友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大巧不工、大象无形”的艺术之美。同时也为我们紫砂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在原汁原味、原原本本的紫砂艺术之路上,并不需要太多繁复的装饰,只要把紫砂最为原始和质朴的特点展示出来。就像在野外吃一餐赏心悦目,却又满心欢喜,这样的结果就是紫砂艺术和广大壶友最为喜闻乐见的结果。

2 结语

当我们追溯紫砂艺术的发端时,可以发现宋代已经有紫砂的雏形和龙窑遗址,尽管当时的工艺还是不太成熟。

明清则是紫砂艺术的发展和兴盛时期,在经过了宜兴紫砂艺人的世代传承和不懈努力之后,紫砂带给我们的最大惊喜已经不局限于其实用的价值,而是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得益于宜兴紫砂全手工的成形方式,可以很好寄托作者的情感和创意的的设计,所以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历史故事和意境都可以抽象或者具体地呈现出来,滋润着我们丰富的生活。

猜你喜欢
宜兴紫砂艺术
无相
宜兴釉陶
刘少白
纸的艺术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邹蕴芳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