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中渗漏施工技术分析

2022-06-02 07:22王佳宇
陶瓷 2022年5期
关键词:屋面墙体施工人员

王佳宇

(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3)

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20年,国内房屋施工面积149.47亿平方米,同比增加0.3%,稳步增加的房屋建筑项目,对施工技术体系的完备性、施工质量的可控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以更好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1]。基于这种认知,施工企业针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渗漏等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技术举措,以更加高效地处理渗漏等施工质量问题,为房屋建筑居住舒适度的提升以及结构寿命的延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1 房屋建筑施工中渗漏原因出现原因

对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渗漏问题诱发原因的梳理,有助于技术人员明确过往施工环节存在的问题,梳理工作短板漏洞,为后续防渗漏技术的应用以及注意事项的探讨,提供了方向性引导。

1.1 施工规划不科学

房屋建筑的施工周期较长,并且整个施工环节中往往涉及不同的施工内容、施工任务,这种工程特点使得整个房屋建筑防渗漏施工的整体难度相对较高。为保证房屋施工建筑渗漏问题的科学预防,设计人员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房屋建筑施工方案作出系统调整,以确保房屋建筑施工方案可以适应市场消费需求[2]。但是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多数设计人员在房屋建筑方案的规划环节,没有能够从地形、气候以及其他要素的角度出发,对施工方案开展统筹考量,导致施工方案中各类技术参数应用价值不高,实用性不强,进而诱发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渗漏问题。

1.2 施工作业不规范

现阶段,施工企业在开展房屋项目建设过程中,仍旧受到传统施工理念与施工技术的影响,部分施工人员习惯用旧有思维组织开展施工作业,并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贯彻落实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这种情况的发生,无疑增加了渗漏问题的发生机率。例如外墙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人员没有遵循施工要求,对墙体预留的孔洞开展堵塞处理,这种情况的发生,无疑增加了外墙渗漏问题的发生机率[3]。少数施工人员,在砖砌施工环节,没有使用清水对砖块进行浸润,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砖块在后续施工过程中,会过度吸收砂浆中的水分,水分流失的加快,会造成墙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进而诱发渗漏等情况。

1.3 施工材料不合格

施工企业在房屋项目建设过程中,考虑到项目整体投入的考量,往往强调对施工材料的管理,期望通过施工材料类型、数量的管控,实现施工材料成本规模的管控,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进而将成本规模拟控制在合理区间范围内。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部分施工企业忽视了项目质量的管理,在施工材料的选用等方面片面性的追求低价格,造成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使得施工材料的质量不符合预期要求,增加房屋建筑渗漏问题的发生机率。针对于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潜在的渗漏风险,施工企业需要着眼于实际,统筹考量,综合处置,推动后续房屋建筑防渗漏施工技术应用工作有序开展。

1.4 后期维护不到位

房屋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极易出现渗漏的问题,极易这种潜在的风险,施工企业往往需要设置相应的防渗透系统,依托防渗透系统的作用,将水体快速引流,避免出现水体过度下渗或者堆积的情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部分住户基于自身需求,往往对房屋建筑原有的防水系统进行更改,随意变更管道线路,无形之中影响了管道的排水能力。后期维护管理体系的缺失,对于防渗漏能力的发挥产生了消极作用,需要施工单位、管理部分以及住户给予相应的重视,有针对性地做好房屋建筑防渗漏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2 房屋建筑施工防渗漏技术应用策略

房屋建筑施工防渗漏技术的应用,要求技术人员以问题为导向,以技术为牵引,在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工作要求下,整合已有的技术资源,有序做好屋面等房屋重点区域的防渗漏处理,减少渗漏问题的发生机率。

2.1 房屋建筑屋面防渗漏处理

屋面作为房屋建筑防渗漏施工的重点区域,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组织人员采取实地勘察、查阅历史数据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房屋建筑施工区域的湿度、温度、水文以及地质等基本情况,通过对各类数据的综合性评估,调整屋面防渗漏施工技术方案,确保施工方案的最优化。屋面防渗漏施工方案确定后,对于屋面防渗漏施工所有的混凝土,需要做好常规性的拌和工作,根据施工具体要求,对混凝土的配置比例作出针对性调整,确保水泥、水、集料等配比可以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避免混凝土配置不合理对后续屋面防渗漏施工造成干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按照混凝土浇筑流程,开展相应的浇筑工作,在浇筑过程中,如果出现蜂窝、漏浆、裂缝等情况,应当快速采取相应的举措,对出现上述质量问题的区域开展二次处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避免出现水体汇集的情况。针对于房屋屋面中出现的落水口、檐沟、管道等特殊结构,考虑到防渗漏的要求,施工企业需要选用高品质的防水卷材进行特殊化处理,从过往的防渗漏工作来看,所选用的卷材厚度不应当低于4 mm,如果使用新型的氟聚氨脂防水材料,材料厚度不应当对与2 mm,并且对易发生渗漏的区域,需要做好强化处理。屋面防水层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应当暂时封闭落水口,进行闭水试验,闭水试验过程中蓄水深度需要保持在35~55 mm,试验时间控制在24 h。如图1所示:

图1 某房屋建筑屋面闭水试验

准备工作完成后,利用专业化的设备,对蓄水深度持续监测,闭水试验达标后,组织开展后续的施工作业。

2.2 房屋建筑卫厨防渗漏处理

房屋建筑内的卫生间、厨房管道较多,发生渗漏的机率较高。据不完全统计,卫厨渗漏问题的发生机率约占房屋建筑中的渗漏问题70%左右,基于这种实际,在开展房屋建筑防渗漏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重点做好卫生间、厨房防渗漏技术应用,通过防渗漏技术优势的发挥,有效减少卫生间、厨房发生漏水、渗水的机率。实际操作环节,施工企业需要提前进入施工现场,采集卫生间、厨房的地面高度数据,在此基础上,完成区域坡向设计,尤其地漏分布区域,为加快排水速度,地面高度差不应当低于10 mm。

对于厨房、卫生间内使用的管道,应当从材料的耐久性、管道直径等角度出发,进行管道选型,选择性价比较高、稳定性较强的新型管材作为厨房卫生间的主要管道,从源头上,确保厨房、卫生间的排水能力。管道选型工作完成后,根据相关安装标准,开展系列安装作业,安装结束后,在管道的连接位置、管道穿孔位置追加防水处理方案。具体施工中在上述区域的周围按照1∶3的比例配备水泥砂浆,配备完成后,将水泥砂浆对连接区域进行覆盖,覆盖施工中,需要注重砂浆的平整度与密实度。当整个缝隙超过20 mm时,施工人员应当先进行细石混凝土的填塞,填塞完成后,进行水泥砂浆的覆盖施工。管道安装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做好防水涂层施工,选用的防水涂层应当以聚氨酯材料为主,确保防水涂层的防渗漏能力。

厨房、卫生间防渗漏施工完成后,施工企业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做好通球试验、闭水试验,检测施工效果。在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相关问题,应当及时进行问题反馈,有相关施工人员做好问题排查、处置等相关工作。

2.3 房屋建筑外墙防渗漏处理

房屋建筑在外墙防渗漏处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外墙受到气候、水文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鉴屋面防渗漏施工的相关经验,提前组织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合理调整混凝土配置比例,混凝土制备完成后,采取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式组织开展混凝土施工。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控制,避免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诱发混凝土墙体出现裂缝,造成墙体整体性的降低,影响后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

针对于施工过程中,已经出现的墙体裂缝,施工人员应当根据裂缝宽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例如当墙体裂缝宽度小于0.5 mm 时,可以借助高分子防水材料进行填补处理;当墙体裂缝宽度在0.5~4 mm 时,施工人员应当率先做好裂缝内灰尘、杂质的处理,清理完毕后,再次借助高分子防水材料进行填补;当墙体裂缝宽度超过4毫米时,施工人员则需要采取凿缝施工的方式,开展填补施工。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房屋建筑的外墙防渗能力得到持续提升,有效减少墙体渗漏问题的发生。

3 房屋建筑施工防渗漏施工注意事项

房屋建筑施工防渗漏施工过程中,考到施工技术类型多元,技术要求多样,为理顺施工流程,突出项目重点,施工人员需要精准把握相关注意事项,通过对注意事项的合理处置,推动房屋建筑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

房屋建筑防渗漏施工技术应用环节,技术人员需要从实践角度出发,结合现阶段施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优化施工体系,针对性的做好施工材料的验收、施工质量的监管等系列工作。

实际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组织人员,根据设计方案,做好市场调研,确立施工材料供应方,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类材料,有序做好质量检查等系列工作。例如对于入场水泥的型号、数量、等级、有效期等开展评估,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建筑材料,采取封存退回的方式进行处置,从源头上保证了防渗漏施工的有效性。

考虑到防渗漏施工技术环节较多,为避免工作疏漏,需要根据施工进度,做好质量监管工作,通过闭水试验等方式,判定质量问题存在区域,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4 结语

房屋建筑渗漏问题的发生对于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居住舒适度产生消极影响。为科学应对这种情况,降低渗漏等问题的出现,打造完备化、体系化房屋建筑施工模式,文章以渗漏问题的解决作为出发点,着眼现阶段房屋建筑渗漏问题的诱发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手段,有序开展屋面、外墙等重点区域的防渗漏施工,逐步总结技术经验,为后续防渗漏施工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性引导。

猜你喜欢
屋面墙体施工人员
探讨老旧小区屋面防水修缮工程的质量控制
农村保温墙体的热湿性能分析
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高层住宅屋面工程细部创优策划
住宅屋面及相关设施修缮改造关键技术
古建筑墙体加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探究
古建筑青砖墙体修复施工技术研究
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研究
牡丹江边墙墙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