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评价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

2022-06-02 14:32
大众标准化 2022年10期
关键词:计分卡科研项目标准化

刘 媛

(榆林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1 引言

在高校设备持续升级背景下,科研项目申请量与申报频率均大幅增加,引发科研项目运行的自主性、随意性逐渐提高。如何推动高校科研项目良好运转、提高绩效管理标准化水平成为亟待化解的难题。文章采用平衡计分卡法科学构建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指标体系,为高校绩效管理标准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思路

2.1 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体系现状

目前,国家对高校科研项目的扶持力度持续提升,引起社会各界对专项经费绩效管理的关注。实施标准化战略后,关于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仍在调整中,尚未确定出一套较为全面、通用、统一的评价体系。大部分评价体系中的指标以定量指标为主,极少有定性评价。尽管有些学者围绕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提出在评价体系中加入部分定性指标,如提高科研人员综合素养、师生满意度等考量指标,但未将其系统地融合到评价体系中。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开展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评价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是现有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体系没有法律法规指导。大部分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政策处于暂行状态,导致各地执行时带有较强的主观意识引发地区差异大的问题,无法为跨地比较提供支持。二是对科研项目绩效管理过程的评价标准较少。现有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评价比较注重项目结果,对于项目开展过程没有详细的评价指标。然而,项目运行过程有时比项目结果更有价值,更能为其他科研活动提供科学借鉴。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评价需加强对项目过程的监管,有利于使科研项目最大程度标准化运作,推进项目高效、高质量完成。三是评价重心过于偏向经济效益结果。高校科研项目的经费主要来自国家拨款,极少来自高校或社会资金。国家将部分税收资金投入到高校科研,目的是提升整体学术水平,进而推动社会各行各业发展。这导致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评价过于重视经济效益结果,忽视了社会效益。

2.2 研究方法

选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构建针对性较高的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体系。遵循标准化战略要求,从目标导向、客户、内部流程、财务、学习成长五个方面评价和监管高校科研项目绩效。采用平衡计分卡构建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评价体系的优势在于:第一,匹配高校科研项目运行特点。高校主要从事科研活动,涉及项目较多,故科研项目经费种类多、范围有限。平衡计分卡可将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内容有机整合,并科学分层细化,衡量科研项目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推动相关利益者共同为实施标准化战略而努力。另外,平衡计分卡不仅能引入财务指标,还能加入非财务指标,满足科研项目绩效管理评价需求,形成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有效落实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要求。第二,匹配高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均衡高校科研资源,提高学校综合学术水平,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高校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开展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工作。平衡计分卡中目标导向、客户、学习成长三个维度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思想高度相关,可帮助高校科研项目合理运行,推动各项目长久发展,提升本校科研项目完成质量。同时,用平衡计分卡构建科学的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体系,激发高校成员积极创新,提升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水平。三是匹配高校管理标准化的价值观。平衡计分卡方法较为注重平衡,例如平衡长短期目标、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内外部资源、过程与结果等方面,评价事物是否能按照原定目标长久发展。高校为培育出更多符合行业发展的实践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精神以及职业道德,并结合各类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高校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深入研究各行业发展方向,结合本地资源特点,专项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这些科研项目运行目标所体现的价值观与平衡计分卡方法注重的平衡相吻合,因此借鉴平衡计分卡方法构建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 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指标体系构建

3.1 构建原则

经过钻研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可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一是全面原则。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需全面、综合考虑每一个方面,将所有影响因素均纳入指标体系中,增强体系的系统性。二是可行原则。在采集部分指标的实际数据时,高校可能面临无法获取及时信息的可能性,或收集的指标数据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客观反映评价结果。为此,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时应选取可获取数据的指标,提高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三是重要原则。对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有影响的指标众多,构建体系时应选取影响程度较大的指标,最大化反映绩效管理标准化实施情况。部分指标对于实现标准化战略或其他方案有益,可适当提高相应指标的权重,以便科学判断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发展的实际情况。

3.2 指标选取

3.2.1 目标导向层面

目标导向层面包含总目标设置与规划导向两个要素。目标导向是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发展的定位,可体现出科研项目绩效管理为何标准化发展。高校科研项目是专属于高校发展的特定专款资金,与其他高校日常开支不同,有定向使用范围。总目标设置可为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发展指明方向。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需涵盖科研项目主题、目标与时间等规定,并根据具体分类,形成多个管理目标。如何最大化使用科研项目、如何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如何实现标准化战略是总目标设置需要说明的重要内容。规划导向是集聚所有目标的宏观指向,可为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行动提供方向。规划导向的合理性与明确性直接影响到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落实的顺利程度与彻底性。规划导向有助于执行者整合庞大的资源,为特定项目提供活动经费,或提高绩效管理标准化水平,以便将高校科研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3.2.2 客户层面

高校不仅要为社会培育更多人才,还要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推动育人和科研高度融合。特别是多地实施标准化战略后,高校非常重视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情况,以客户层面来看,用平衡计分卡法构建评价体系,需要使多位利益相关者对科研项目绩效管理结果满意。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实施标准化后,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贡献,加快成果应用于实践或育人。因此,在客户层面设置学生、管理者、教师、企业以及社会对于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发展的满意程度。

3.2.3 内部流程层面

内部流程层面包含科研项目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内部运营能力三个要素。内部流程管理是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不仅可监管高校资金收放情况,还能监管项目运行情况。每项高校科研项目的目标明确、绩效管理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形成科学的内部流程,有助于高校完善内部流程管理标准化顺利落实。科研项目管理能力可反映出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发展的经费管理情况,体现科研项目稳定流通情况。决策能力可反映出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发展的引导情况,表征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方向。内部运营能力可反映出高校标准化的运营情况,体现标准化策略的落实情况。

3.2.4 财务层面

财务层面包括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标准化、科研项目经费释放标准化两个要素。高校属于全民事业单位,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政府拨款。高校财务部门应及时追溯每一笔科研项目经费的释放情况、使用情况与到账情况,高效协调各部门共同工作。另外,高校财务应注重关注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合规性,根据相关条例规定严格把控。财务合理管控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每一环节,提高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水平,提倡标准化运行,创造更高的价值。高校财务在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发展中担任重要的监管角色,有利于标准化战略深度落实。

3.2.5 学习成长层面

学习成长层面包含专业学习成长性、团队学习成长性、科创学习成长性、经验学习成长性四个要素。学习成长层面指标可反映出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发展所需团队与人才的情况,可推动其他层面良好发展。学习成长团队越强大,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发展速度越快。一个科研项目绩效管理项目标准化成功运行后,其他项目可依据统一路径良好发展管理标准化,保障各项目顺利开展。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指标选取情况见表1。

表1 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指标体系

3.3 指标权重

国外学者提出层次分析法,为层次问题的权重确定提供新方法。层次分析法有效融合了计算过程的客观性与专家打分的主观性,使复杂问题变为简单问题。为提升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上述指标体系是确定权重的基础,也是明确权重的关键部分。权重确定以专家打分法确定,邀请各领域中德高望重的专家组成打分小组,提高打分的权威性。尽管专家打分环节引入多名专家,但难免会受制于部分主观因素,故采用德尔菲法开展多次、反复核验,最终形成各专家大致认同的打分结果。具体打分时,专家用1~9 标度进行打分。其中,标度1 代表相等,3 表示稍微重要,5 表示适中,7 表示相对重要,9 表示绝对重要,2、4、6、8 表示两个相邻判断结果的中间值。基于上述数据,分辨各要素层中每个要素的相对强弱情况,并构建矩阵。随后计算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分析矩阵结果的偏离情况。最后,利用YAAHP 软件得到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体系的评价结果。

3.4 综合得分

在评价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发展情况时,每个指标所反映的方向均不同,故有正向和负向两种指标。为提高评价指标间加减运算的便利性,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明确各指标得分。最后,加总所有指标得分与权重的乘积,得到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可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70 分为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不足,70~80 分为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略有发展,80~90 分为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较好,90 分及以上为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水平高。

4 结语

文章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科学构建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标准化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为高校提高科学参考。建立明确的指标体系后,高校可科学掌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标准化发展情况,提高管理能力,实现标准化战略目标,促进高校长期发展。

猜你喜欢
计分卡科研项目标准化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标准化简述
内部计分卡和外部计分卡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平衡计分卡在紫鑫初元药业有限公司的应用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平衡计分卡对绩效管理的启示——以某国际航空快递公司为例
平衡计分卡研究文献综述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