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化教学中的探究、对比和品味

2022-06-03 02:17丁道婧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语言探究英语

丁道婧

摘要: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数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本文主要探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化进行探究、对比和品味。同时,在学习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提高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文化对比文化探究文化品格

当被问到什么是英语学习的时候,很多学生表示学习英语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以及知识点的记忆。这种周而复始的重复以及机械式积累让语言学习缺乏深度和趣味。如果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了解语言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通过探究、对比和品味,学习一定会变得妙趣横生且不缺乏深度。

一、语言学习中探究文化的意义

所谓语言,就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能表达人类思想的符号系统。而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借助语言符号去了解博大精深的文化,就是将机械的符号学习转变为有意义的深度学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瑰宝,语言只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载体。如果将英语学习只局限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略英语国家的优秀文化,如历史、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那就如我国《韩非子》里所载《买椟还珠》的故事,丢了真正珍贵的东西。在语言教学中重视文化探究为大势所趋。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政策不断改变。从教学大纲只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到课程标准直接将“文化意识”列为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政策的演变已充分说明语言学习中探究文化的重要性。

二、文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语言教学完全离开文化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不進行有效地挖掘与整合,文化教学只会流于形式,会出现诸如以下的种种问题。

一是对文化知识的了解浅表化。对于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十分有限。例如,当说到英国时,学生能想到的信息大概是England,London,English……有的甚至连国家名称都说错,更不用说对它的组成和历史的了解。

二是对文化差异了解甚少。学生缺少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自然会导致其对文化的差异一无所知,常体现在用中式的文化常识和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例如,面对别人的赞美,该如何回答?有学生回答:“Well,its not that good.”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任何时候面对别人的夸奖都要谦虚一下:哪里哪里,我还不够好。而英语国家则习惯直接用“Thank you”来接受别人的赞美。

三是文化态度的偏差。很多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文化态度,其主要表现在“过分重视西方文化(崇洋媚外型)”和“排斥西方文化(故步自封型)”。中国提倡不过洋节,很多学生响应号召,觉得“干吗要了解别的国家的文化,他们又不学我们国家的文化”。

三、文化教学策略之“三步走”

在英语文化教学中面对上述问题,笔者采取“三步走”策略来保证文化教学的有效性。

(一)端正文化态度

《管子·形势解》中有这样一段话:“海不辞滴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其意思就是想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见识,就不能将所学所知局限在国门之内。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广泛涉猎各国优秀文化,增长见闻,取长补短。

(二)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找准切入点

文化的渗透需要契机,在我们的教材中,很多地方给我们设置了很好的切入点。教师要敏锐地发现这些切入点,再适时地加以引导,就会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切入点。

一是文化对比。通过文化对比,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化差异的印象,还有助于其将零散的文化信息系统化。文化差异的话题需要教师去发掘,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文化教学有一定的敏感度。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9 B部分有一个日程表,与我们初中的课程表有很大的差异。我布置了一个让学生课下观看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的任务。看完以后,学生对中国和英国的老师、学生、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作息时间都有了较清晰的认识。这就是对比,对比带来的冲击必然会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印象,还会引发他们的深度思考。

二是文化探究和体验。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探究相应的文化知识、文化现象,这样会让课堂更加有深度、更有活力。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Unit 5 B部分介绍了Dr.Martin Luther King被刺杀的事件,有些学生并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被杀,更不明白为什么他被杀后,Robert一家会那么悲伤。与其让学生稀里糊涂,不如让他们去探究一下Dr.Martin Luther King,再沿着线索去了解一下美国黑人的境遇、斗争,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了解Dr.Martin Luther King在为黑人争取平等中所发挥的作用,他的I Have A Dream这样著名的演讲也会吸引学生去聆听和模仿。关于黑人的斗争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也从中窥探到了重要的美国历史文化。又如,人教版八年级下Unit 10 A部分出现了yard sale这样一个文化现象,这也是在中国没有的文化现象。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体验机会。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六人一组,每位学生从家里带来五件旧物,在学校选一个地方,各小组把各自做的海报挂好,开始销售。为了让卖货的过程更加顺畅,学生会把在交流中可能使用到的句子提前准备好,做好价格标签,准备好零钱。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过这个经历,所以当旧物被卖出去的时候都异常兴奋。这也是我们常说的:Tell me,Ill forget;Show me,Ill remember;Involve me,Ill understand.

三是文化传播。作为一线英语教学,我们要让孩子们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但我们的孩子未必了解或深度了解中国文化,不了解就不利于传播。在人教版九年级Unit 10这一单元,我们了解了不同国家的一些餐桌礼仪,当要求学生谈论我们自己国家的餐桌文化时,很多同学不知道从何说起,这也就是说他们对于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样缺少了解。

的确,中国的餐桌礼仪实在是太多了,有的甚至已经不被提及或者淡化了,但这不妨碍我们去了解它,因为餐桌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隐射。当学生们真的去探究它时,会发现很多我们平时根本不知道的事情:who sits first,when and where to sit,how to use and put the chopsticks,how to pick up dishes,how to propose a toast,what to say,how to eat...当我们有了丰富的积累,就能侃侃而谈,这也为文化传播奠定了基础。

(三)逐渐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雅各布·布克哈特(瑞士欧洲文化史研究的专家)说过:“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我们都知道文化所涉及的面十分广阔,这就注定了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文化教学的终极目的还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引导他们搜寻和探究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养成自觉对比各国文化的习惯,形成自觉探究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品质。

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的文化品格却是可以终生陪伴他们的;我们的教学也不仅仅是知识灌输和积累,而是要丰富学生的精神和灵魂。丰富学生的精神和灵魂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文化熏陶,重视英语中的文化教学也正是基于这一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刘道义.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8(6):38.

责任编辑:唐丹丹2827F5D8-C1DA-4E93-8FD2-46ABC46B9726

猜你喜欢
语言探究英语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