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合创新:城郊小学田园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

2022-06-04 14:25莫建忠徐莉
中小学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劳动教育

莫建忠 徐莉

摘要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一所城郊小学的实践探索为例,分析如何通过整合发挥自身和周边资源优势,破解当前城郊小学在田园劳动教育中存在的空间少规划、内容欠统整、方式偏单一等问题。一是通过空间集成,构建功能明晰、布局合理的田园劳动教育新场域;二是通过内容整合,架构起具有三阶五维特点的“向阳田園课程”体系以及高低贯通的学习内容;三是借助项目化推进,引导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劳动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实现创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劳动教育;田园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学生综合素养;城郊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4-0025-03

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1]相比城区学校,城郊小学由于处于城市和农村交界地带,在开展田园劳动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笔者基于实践观察发现,目前很多城郊小学在开展田园劳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空间少规划、内容欠统整、方式较单一等问题,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成效。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首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w小学的实践探索为例,分析城郊小学如何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破解,从而提升田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

劳动空间是劳动教育必须依托的要素。针对原有劳动教育空间比较零散、功能定位不够明晰的现状,w小学一方面努力挖掘学校现有的空间资源,另一方面积极争取街道、村社的支持,拓展校园周边的可用空间,通过资源整合对劳动教育空间布局进行重组。在劳动空间的规划上,学校借鉴城市综合体的建设理念,确立了“契合学生、整合空间、聚合学创、融合五育”的总体原则,对能够利用的空间进行统一规划,形成了功能明晰、布局合理的集成式田园劳动教育新场域。

1. 劳动文化浸润区:学习节气习俗,了解农耕文化

学校依托校内的廊道、墙面、门厅等公共空间,打造了劳动文化浸润区,侧重介绍节气习俗、农耕文化等知识,旨在实现三大功能。一是图文浸润,传播节气文化。学校开辟农趣长廊,根据时令节气滚动展陈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歌、知识等;结合本土的钱塘江围垦文化,搜集整理沙地十大农事活动典型事例,并设计图文并茂的文化墙,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农耕习俗。二是物展浸润,传承农耕文化。学校通过建设农创展馆,收集各类农耕工具,以实物或图片形式展示古今农具模型,展陈本地络麻、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生长过程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主要农作物。三是活动浸润,体验农耕习俗。学校根据家乡传统农耕民俗文化,开展端午裹粽子、清明包清明馃、冬至做麻团、大寒打年糕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和传承丰收后劳动人民的庆祝方式。

2. 劳动种植体验区:提高生活能力,形成劳动技能

学校与村委会协商合作,利用一墙之隔的土地,开辟了面积近10亩的向阳牧耘农耕园,同时作为村校共建的党建基地。校内每个班级承包约50平方米的土地,并实行“2+N”的种植模式,即每学年按学校要求种植两季规定农作物,同时夹种或自选种植N种农作物。学校还开展“每人一平米”项目式班本化种植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田园劳动实践场地。通过参与农耕园中多样化的种植体验课程,学生在六年中至少可以深入体验12种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并衍生出12种蔬菜的N种烹制方法,从而扎扎实实地通过种植体验学会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能力,体会劳动的辛苦和乐趣。

3. 劳动学创探究区:培养探究能力,激发创造精神

为了深度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引领学生在劳动中迁移运用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学校精心创建了劳动学创探究区,其中包含“一坊四区”。“一坊”,即可供学生对种植生产出的农作物进行二次加工的职业体验坊;“四区”,即展示常用劳动工具使用方法的劳动工具展区,展示学生在劳动场域收获的各类种子的种子陈列展区,为学生提供小组讨论、学习、创造空间的设计创作活动区,以及展示学生劳动实践活动成果的学生活动成果区。

课程是开展田园劳动教育的主渠道,其功能的整体性和科学性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借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w小学通过对田园劳动课程的统整,架构起具有三阶五维特点的“向阳田园课程”体系以及高低贯通的学习内容。

1. 架构“三阶五维”的田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其一,能力“三阶”进化,激发学生内驱力。在田园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上,学校确立了激发学生内驱力的“三阶”进化的核心要素。一是体验感受,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参与体验农事劳动,感受劳动的辛劳与快乐;二是项目探究,让学生在体验活动的基础上开展项目探究,并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三是创新创造,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学科融合、知识综合等方式,创新问题解决方式,创造新的劳动成果。

其二,内容“五维”设置,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按照劳动教育的不同功能,w小学的“向阳田园课程”设置了包含劳动技能、设计创作、小课题研究、美术工艺和职业体验五个维度的课程模块。这五大课程模块都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让学生在操作探究和设计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在全身心投入劳动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创编高低贯通的田园劳动教育学习内容

依照“三阶五维”的课程框架体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w小学精心开发创编了主题化、序列性的项目式学习内容,同时结合课程项目菜单、学习目标及年段目标建议,组织教师编写了《向阳田园课程活动手册》和《项目化活动设计方案》,分别供学生学习和教师上课使用,以保证有序、高效地推进课程实施。

其一,基于全员需要,编制课程项目菜单。“向阳田园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编制适合各年段的项目菜单,并根据不同内容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课时建议,以便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见表1)。

其二,基于年段特征,明确对应目標建议。在保证项目课程主题贯通的同时,学校还兼顾不同年段学生的特征,将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充分融合,分低中高三个年段设置对应的课程内容,并给出明确的目标建议。例如:在“向阳花开”项目课程中,一、三、五年级的主题分别是“争当金葵小画家”“争当金葵小作家”“争当金葵小导游”,对应的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也各有侧重。一年级要求通过绘画向日葵,认识其各部分名称,培养观察能力和艺术技能,感受向阳精神;三年级要求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或参与田园课程的项目活动,用文字表达自身感悟,提高观察写作能力;五年级要求通过争当小导游的项目活动,深入学习了解“圃廊园馆”相关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传统的田园劳动教育在内容上往往与学科割裂,在形式上主要偏重体力劳动,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变这一弊端,w小学积极引入项目化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劳动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实现创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1. 探索形成项目化学习范式

为方便师生顺利地开展项目化学习,学校在参考夏雪梅博士项目化学习设计框架的基础上,[2]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项目化学习范式(见图1)。

以种植葫芦为例,学生在劳动过程中遇到了真实的问题:如何让葫芦苗向上生长?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指导教师见机生成一个小微项目—如何搭建坚实而经济的葫芦棚,并引导学生应用项目化学习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实践。学生的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如下步骤:(1)情境激趣,观察并发现要解决的问题;(2)理清思路,自主策划项目方案;(3)观察测量,收集数据打好腹稿;(4)知识融合,自主设计项目图纸;(5)方案竞标,不断完善设计方案;(6)合理想象,计算拟定材料清单;(7)就地取材,认识和选用合适工具;(8)按图施工,分工合作科学搭建;(9)展示成果,感悟劳动重要价值。

学生在整个项目学习中,需要填写《葫芦棚搭建项目实施方案表》,经过现场勘察地形、测量数据后设计图纸,在“我是小小设计师”葫芦棚设计比赛中展示方案,然后依照“设计方案竞标会”选出的最优方案分工搭建葫芦棚,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技巧,最后体现活动成果的思维导图和小论文等还会在学校农创展馆展出。

2. 及时搭建项目化学习支架

在项目化的田园劳动实践中,由于自身经验、能力的局限,学生往往会有无从下手或遇到问题难以解决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情况及时搭建各种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找到方法,顺利地完成项目学习。

其一,提供方法导图。在《向阳田园课程学生活动手册》中,学校为部分难度较高的项目设计了方法导图,通过“流程指示导图”和“实践方法提示”两个模块搭建支架,指导学生依照正确流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花箱种植”项目学习中,学生就可以利用“发布竞标公告-自主招募组员-制定承包方案-召开竞标大会-确定种植顺序”的学习流程(见图2),有序推进项目开展。

其二,研制评价量规。项目化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较长的周期性,为了方便学生及时跟进项目的进展和质量,学校研发了相应的评价量规—《项目化种植劳动“十有”评价标准》,包括“有组织、有调查、有样板、有养护、有观察、有名片、有收获、有体会、有研究、有展示”十个环节,并对每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以供学生对照自查,反思改进。

其三,创建资源中心。在劳动学创探究区,学校专门创建了资源自助中心,为学生提供项目学习所需的劳动工具、相关书籍、电脑网络等资源。对于部分难度较大的项目,教师还选取一些关键环节制作了微视频教程,方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2022-03-09].http://www.gov.cn/ 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33.

(编辑 王淑清)

注释:

① 本文系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度教育科研专项课题“向阳农学院:指向集成整合的城郊小学田园劳动教育创新实践”(课题编号:20ZK070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劳动教育
STEM教育视野下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化活动设计与思考
数学“项目化学习”与“STEAM教育”的深度融合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