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与建构:实现劳动技术向劳动教育的课程转型

2022-06-04 14:25曲霞刘大凯
中小学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

曲霞 刘大凯

摘要以北京市中小学生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纸艺加工与制作”为例,探讨从劳动技术课到劳动教育课的课程转型路径。一是要超越技术学习与价值教育的分离,确立融技能学习与劳动观念培养等为一体的课程目标导向;二是要超越技术学习与学科学习的分离,建构以技术为依托的五育融合课程内容体系;三是要超越技术学习与生活需要的分离,建构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课程实施体系;四是要超越技术学习与学生成长的分离,建构指向学生劳动素养形成的课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 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劳动价值观;劳动素养;项目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4-0028-03

劳动技术课作为我国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主要课程形式,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也存在“技艺化”“娱乐化”,以技术学习为主线、忽视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态度培养等问题。[1][2]由此,根据新的教育形势与政策要求对劳动技术教育进行课程重构,建构以正确劳动价值观培养为引领的劳动教育课,[3]成为当前中小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参与研发和实施北京市中小学生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纸艺加工与制作”过程中,通过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的不断优化,将传统纸艺手工劳动课程升级改造成为融知识性、技能性、创新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纸文化”劳动教育课程,我们期待这些探索能给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为了有效克服传统手工劳动课仅关注技艺学习、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情感培养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纸艺手工技术中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动手能力、砥砺工匠精神,切身体验并理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观念,最终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正确劳动价值观,课程团队在重构课程时,首先重新梳理确定了课程目标。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国许多传统文化瑰宝—书法、国画、古籍等,都靠它得以保存和传承。为此,课程目标定位中明确要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纸艺手工制作技术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形成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传统美德、文学艺术,从中汲取文化自信和力量,并据此搭建起包含七大主题的课程内容及目标体系(见表1)。

针对传统手工劳动课主要局限于技术学习的弊端,课程团队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特别强调技术学习与各学科内容学习有机结合,即紧扣学生当下学习需要和各科学习任务,打破学科边界,统整课程内容,借此达到以劳动教育课程辅助深化其他学科教学的效果,真正实现以劳润德、以劳促智、以劳塑美、以劳践劳,从而使“纸文化”课程成为一门以技术为依托的“五育”融合课程。

具体而言,“纸文化”课程以“服务学科”为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精选中小学语文、历史、政治、科学等学科中适合以纸艺手工方式拓展深化的知识点作为主要内容;以“同频共振”为内容编排的基本原则,根据各学科教材中相关知识点所属年级,编排课程各模块的教学顺序;以“情趣相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指导学生科学规范地掌握纸艺加工技法的同时,拓展学习背后有趣的历史、文化和故事,全面推进技术学习与学科学习的深度融合。

例如:“纸文化”课程与历史学科相融合,推出中国服饰折纸、历史故事纸雕、传统节日文化立体书制作、传统建筑立体书制作等项目,让学生借助对各类纸艺作品的加工制作,深化对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特点、重要事件、建筑艺术的理解和体认。课程还配合道德与法治学科设计出南湖红船、走进长征、大国重器、中国梦·劳动美等立体书制作项目,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党史和新中国史认识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感。同时,整个“纸文化”课程的内容编排从平面到立体转换,特别是“纸艺”主题下“剪纸-折纸-纸雕-瓦楞纸”的学习进程安排,也是遵循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图形教学逻辑顺序进行设计的。

受教学时间、场地等限制,传统手工制作课程特别容易上成纯技法教学示范操练课,学生亦步亦趋地根据教师的讲解示范,完成统一的手工作业作品,很难达到新时代劳动教育“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4]的理念要求。基于此,“纸文化”课程在实施中主要采取了基于真实情境、体现系统思维、强调产品导向的项目式学习[5]方式。

1. 基于常规课堂教学的微项目学习

微项目学习主要是针对那些教学目标指向明确、技巧操作相对简单、无须花费较长时间的课程而设置的,如小学中低学段的剪纸、折纸、剪贴画制作等项目。但在这类课程教学中,教师也要避免将其上成整齐划一的手工制作示范操作课,而是尽量把对技艺的学习与学生的真实生活需要结合起来。比如:可以结合春节时的家居布置任务,让学生学习生肖、窗花剪纸等课程;结合学校举办的端午文化节活动,让学生配合端午节日诗歌学习剪贴画制作、楚汉服饰设计制作等。

2. 基于生活任务的长课时项目学习

对一些跨学科性更强、教学内容更加复杂的项目,更适合采用基于生活任务的长课时项目学习。为此,针对部分将“纸文化”课程作为学生素质拓展项目引入的学校,课程团队还为其精心打造了更具综合性的“纸+教室”课程。该课程结合各校实际,设計了不同的长课时项目,每个项目通常安排8~10课时,可以结合学校的德育主题月、劳动文化节、国际文化交流日、校园“跳蚤市场”日等重大活动进行。在长课时项目学习中,学生以配合完成一项重要活动任务为目标,按兴趣组建团队,然后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资料、提出创意设计构思;课上在教师指导下分享资料、展示完善构思、掌握关键技法并研究改造,直至作品最终制作完成。虽然长课时项目学习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精力,但由于它与真实的校园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能更多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才华,也能更强烈地体验到通过劳动为集体作出贡献的荣誉感,所以通常会表现出更高的投入度、更强的自律意识和集体合作精神。

无论是微项目学习还是长课时项目学习,“纸文化”课程中的项目学习都会按“看看讲讲”“想想说说”“试试做做”“评评议议”等基本程序展开,以引导学生全程投入问题解决、知识建构的各个环节。同时,课程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学生作品交易平台,鼓励学生将满意的纸艺作品提交到平台上售卖,从而更真切地感悟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传统手工制作课更注重对学生作品美丑好坏的评价,而且主要以教师评定为主,与新时代劳动教育“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6]的理念要求相距甚远。基于此,“纸文化”课程在评价理念方面深度转型,从重教师评价走向重学生评价、从重作品客体质量评价走向重学生主体体验评价。例如:课程的项目学习都设置了“评评议议”环节,一些长课时项目学习甚至会专门拿出1~2课时进行产品交流。在这一环节,项目团队的自我评价重点关注作品设计制作与改进过程,在项目团队内部学生互评和团队间学生互评后,教师再从作品创意程度、团队合作情况、反思交流深度等方面对项目团队进行总体评价,并对优秀同学的表现进行重点表扬。

为了使评价有据可依,课程团队还紧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围绕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方面对劳动素养进行内容分解,设计出项目学习评价表,指导学生不仅关注作品质量,更要关注活动过程中的各方面劳动素养表现,并对应作出优良中差等不同评价。如在“劳动能力”方面,重点围绕“文字构图设计合理、产品设计有一定创意、技法掌握熟练流畅、作品美观实用,以及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良好的策划推动、协调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劳动习惯和品质”方面,围绕“在技法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规范意识、效率意识和专注品质;对作品品质要求高,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具有节约物料的意识;课后及时做好各类工具归类整理和教室清洁卫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

此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团队还为每个参加项目学习的学生设计了电子成长档案袋,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满意的项目学习材料,包括项目学习设计方案、学习过程中的照片和视频、项目成果的应用与反馈、项目活动过程日志、自我反思等。学生可以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完成活动的过程性记录,并提交到自己的电子档案袋中。课程学习结束后,课程团队会进一步优化档案袋,为每位同学配上教师寄语,作为结业礼包送给他们,让劳动促进成长、劳动创造价值、劳动造福社会的幸福体验成为伴随学生一生的礼物。

参考文献:

[1] 何蕊.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劳动价值观—访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J].中国德育,2017(9):24-29.

[2] 许建华.新劳动教育背景下小学劳动技术课程建设的思考[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0(12):12-16.

[3] 曲霞.劳动价值观培养视域下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重构[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3):3-5.

[4][6] 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20-07-15)[2022-03-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 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5] 滕珺,杜曉燕,刘华蓉.对项目式学习的再认识:“学习”本质与“项目”特质[J].中小学管理,2018(2):15-18.

(编辑 王淑清)

注释:

①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9-2022年度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部门集中采购政府采购项目(招标文件编号:BGPC-G1905)的研究成果。刘大凯为本文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