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中的透视现象

2022-06-04 22:32王娅婷
阅读(高年级) 2022年5期
关键词:立体感空间感耶稣

王娅婷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北京颐和园,游览位于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的长廊,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站在长廊的一端远望,长廊的柱子近粗远细,头顶悬挂的灯笼近大远小,甚至感觉枋(fānɡ)梁也在逐渐变低?这样强烈的纵深感从何而来?

其实,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观感,是因为存在透视现象。透视,是物体反射的光线透过人的瞳孔投射在视网膜上,出现的近大远小的现象。透视运用于绘画,是指画家在作画的时候,把客观物象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它们具有立体感和远近空间感。

一起来欣赏几幅世界名画,看看画家们是如何运用透视法巧妙构图,准确地展现事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的。

荷兰画家雅各布·凡·罗伊斯达尔的《麦田景观》描绘了美丽的乡野风光:牛群和人们走在泥泞的乡村路上;远处绿树环绕的村庄在云彩翻滚的天空下显得宁静安详。作品构图独特,画面中蜿蜒的道路由近及远越来越窄,直至汇集于一点,消失在地平線上。

《最后的晚餐》这一经典壁画,也利用了透视现象。整个画面远远望去,纵深感强烈。天花板的透视线与桌边的延长线汇聚于耶稣的头部,在视觉上使耶稣成为统辖全局的中心人物,众门徒围绕在其左右。透过耶稣背后的窗口,依稀可见窗外的黄昏景色。

中国画家陈逸飞、魏景山的油画《占领总统府》,以俯视的视角,描绘出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般地冲进总统府的场景。画家利用由宽变窄的台阶形成三角形构图,把画面重心放在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上,使画面富有动感。同时利用色彩对比,预示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即将来临。

郎世宁的《百骏图》遵循近大远小的透视原则,近景中的人、马、树木清晰可见,而远景中的河流和山脉虚无缥缈,充分展现了广阔的原野景色。画作中的透视效果十分突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画中所谓“远人无目,远水无波”的意境。

看完这些作品,你能尝试绘制一幅自己房间的透视图,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吗?

猜你喜欢
立体感空间感耶稣
冥想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浅析《始平公造像记》的线条立体感
写生教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范小青《城乡简史》叙事手法探析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
点、线、面构成在版面编排设计中的应用
谈装潢设计中的版式构成
如何培养中职生的素描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