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希望的田野充满活力

2022-06-04 05:32
农家参谋 2022年4期
关键词:农村建设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如何更好保障14亿多人“到点开饭”?如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乡村振兴如何发力?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上积极建言献策。

保障粮食安全:守底线还要有成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下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

尽管去年我国粮食生产第十八年丰收,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但还面临不少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不容任何闪失。

针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一系列部署:“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一系列有力举措和明确要求彰显端稳饭碗的决心。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东北林业大学教授赵雨森委员说,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不能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粮田必须是良田。

藏粮于地还要藏粮于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等系列举措,依靠科技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夏涛委员说,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为农业注入科技新动能,从高度依赖化肥、农药等投入追求高产到依靠科技强农,提高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

政府工作报告紧盯“种粮人”和“抓粮人”,明确提出发放农资补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等,落实“米袋子”“菜篮子”的责任。多位代表委员认为,当前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让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保证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巩固脱贫成果:兜底要牢产业要旺

3月,春风已到乌蒙山。看着家里的一箱箱蜜蜂,从脱贫不稳定户中“销号”的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坪上镇脱贫户徐正明笑开了花,“去年我家蜂蜜就卖了4万多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徐正明家所在的昭通市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去年以来,昭通精准动态识别“三类对象”,以产业帮扶、兜底保障等举措及时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昭通市委书记郭大进代表说,下一步要通过线上受理和线下排查“双线并行”,健全常态化监测预警帮扶机制,坚持做到不漏1户不漏1人,分类采取帮扶措施,彻底消除風险隐患。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安徽省六安市委书记叶露中代表说,产业兴旺关键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人才+园区+市场+龙头企业”持续做实农业产业。

乡村产业体系越健全,农民增收渠道就越通畅。“脱贫地区面临一个共性问题就是特色农产品的出路在哪里,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商品率、加工转化率,必须加快现代经营主体的培育和经营体系的构建。”云南省农科院院长李学林委员建议。

搬迁群众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特殊群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郭大进认为,要重点做好就学、就医、就业保障和产业支撑,做实精细化管理服务,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启动乡村建设:补短板还要提“颜值”

“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五大振兴”中生态振兴的载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从源头端着手。”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代表注意到,报告的部署直击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也为农业类市场主体参与乡村建设指明方向,“我们探索推广‘养殖—粪肥—生态农业’的种养结合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经历脱贫攻坚,环境美化了、产业发展了、收入增加了、乡风和谐了。”来自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的陈飘代表最大的心愿是带领村民抓住乡村振兴的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美丽环境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

代表委员认为,在开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新征程中,要进一步破解技术支撑不足、农民参与不充分、长效机制不健全等瓶颈。对此,陈飘建议,乡村建设要坚持问需于民、突出农民主体,激发自觉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今年他们将通过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让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强化基层党建: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新村党委书记耿遵珠代表说,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的“密码”之一就是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向改革要动力。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深化供销社、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政府工作报告对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部署。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天山堡村党支部书记冉慧代表认为,乡村振兴阶段,推进农村改革,释放生产要素活力,更需要党组织引领和带动。

对基层党员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

殷殷嘱托汇聚起实干苦干的磅礴力量。来自临沧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姜建萍带来好消息:沧源以边境村为重点积极谋划227个项目,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主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姜建萍说,在脱贫攻坚阶段探索总结的“五级书记抓扶贫”宝贵经验,要在乡村振兴工作上继续发扬光大,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機制,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来源:新华网,记者侯雪静、杨玉华、吉哲鹏、杨思琪、字强、周闻韬、邵琨、戴威)

相关链接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提议,乡村振兴这样干

健全乡镇一级的村镇建设管理机构,配置专业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尽快完善农房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标准规范,建立农村房屋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施工、经营、改扩建和变更用途等全过程管理制度。抓好乡村建设工匠管理,提高农房建设水平。

——揭新民,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来源:中国建设报)

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不断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保护长牙齿。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强化党政同责和刚性约束,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责任“到田间”,全面推行“田长制”;加强科技应用、信息联通;建设“高标准”,耕作“生态化”。

——刘志仁,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潭市委书记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应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全面推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体系;从立法层面解决民宿开办存在的法律障碍,将民宿纳入旅馆业管理,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应制定民宿行业管理专项办法,让民宿业主和监管部门有章可循,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

——凌云,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黄山市委书记

(来源:黄山发布)

推进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重视统筹规划,由政府牵头成立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精准定位,科学规划。以“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要求为原则进行可行性规划论证,避免无序开发、同质化建设的现象;储备人才,深挖特色。

——黄宗洪,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常委

(来源:多彩贵州网)

建议全国征集跨村联合发展的典型案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引导和鼓励跨村联合、抱团发展,在统筹形式、股权结构、利益分配、经营体制、治理模式等方面开展探索,并鼓励企业与集体经济开展深度合作。同时,要尽快制定推动联村发展的相关意见,避免在联村发展过程中因处置不当造成对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利益的损害,影响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魏后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来源:中华建筑报)

第一,全面开展村庄调查,加强统筹强化协同,探索建立驻乡(镇)村规划师制度。第二,规划管理制度框架,以人为本尊重民意。研究制定村庄规划标准和技术指南,探索村庄规划的编制、审查、批准、实施、监督等管理制度,为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打好基础。第三,统筹做好落地实施,多规合一全面推进。第四,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赵皖平,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结合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现状和农村改革发展需求,一是加快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明确土地用途性质。加快制定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中应明确土地用途性质,避免出现模糊地带。二是出台国家层面相关指导性文件,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完善配套制度。三是扩大“入”市土地范围、明晰入市条件,建立农地改革联动机制。四是合理分配“入市”土地增值收益,调动政府、集体和农民积极性。

——沈开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推进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首先加大投入,推进数字化物流基础设施、农业大数据平台、数字农业园区等硬件载体建设,以及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监测、监管、调度、运营等系统建设。其次要加强对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数字素养培训,让农民更好享受数字时代的发展红利。最后要建立涉农信息服务机制,做强农业农村大数据。

——马传喜,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

(来源:经济日报)

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相关配套制度,重点研究和制定出台农村土地相关政策。同时,完善乡村建设标准体系,鼓励乡村项目建设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在实践基础上, 共同推动形 成独具特色的乡村设计、规划、建设的地方标准。

——里赞,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进一步明确政府主体责任,督促各级政府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切实为农村提供农村改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所需的资金保障,建立健全持续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和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

——薛建辉,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

(来源:新华报业网)

进一步细化传统村落的保护类型,明确传承村落类型标准,引导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实践,确保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科学性。

——贺云翱,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

(来源:新华报业网)

做好规划设计,根据各地优势,规划出有旅游、产业、工业、美丽乡村、民族特色小镇等不同的乡村模式,重点是合村并居,统筹规划。同时,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

——贾红涛,全国人大代表

(来源:黑龙江日报)

一是中央财政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转移支付的支持力度;二是各级财政加大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经费的倾斜力度;三是研究出台相关政策,着力破解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电费成本过高问题,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将其电价纳入农业灌溉电价标准执行。

——查玉春,全国人大代表、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党总支书记

(来源:人民网)

在时间上,支持“能人下乡”“人才兴乡”要分阶段;在政策上,制定灵活的工作机制,不同人才类型给予不同的吸引政策。除了大学生,乡贤以及退休人员也是“能人下乡”“人才兴乡”的主体。

——王萌萌,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定远县吴圩镇九梓村党总支书记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建议国家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指导意见,采取“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集中后分散,先重点后普遍”的原则,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域,集中资金整治水源地和地表水周边村庄、城市周边村庄、新农村示范点、人口密集村镇等重点区域,随后逐步推广至各地,让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引领带动效应。

——王刚,全国人大代表、膜材料与膜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甘肃朗乾环境科学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

(来源:甘肃日报)

加强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再生,让农业用水“细水长流”。建立健全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再生回用农业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开展系统规划,统筹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管网和农田灌溉管网,确保安全回用。

——刘朝霞,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市委会主委

(来源:天津日报)

猜你喜欢
农村建设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