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及影响因素

2022-06-04 14:24郑秀丽
商业文化 2022年13期
关键词:服务化山东省服务业

郑秀丽

制造业服务化基于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相结合,延展企业价值链,获取竞争优势。山东省制造业根基扎实,综合能力强,但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山东省制造业急需解决如何摆脱能源消耗高、对资源依赖性强等问题,山东省制造业开始探索制造业服务化发展道路。本文从山东省制造业、服务业发展现状出发,通过直接消耗系数分析山东省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水平和特点,并总结影响山东省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因素。

新的经济形势下,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为山东省制造业提升生产效率,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动力和方向。《山东省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17—2025 年)》的出台,《山东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发布,都显示出山东省对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重视。推动制造业与服务化深度融合,通过服务化发展实现高附加值,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山东省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

山东省抓住机遇利用自身地理位置与矿藏资源的优势,制造业随着经济发展迅速崛起。但面对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制造技术落后的现实,山东省制造业开始探索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优势产业,去除剩余产能、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和改革。2021年山东省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装备制造业增长 12.6%,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长 9.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 45.1%,比2019年提高5个百分点,生产效率稳步提升。

同时制造业规模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20年山东省工业总产值为6.82亿元,与1952年相比,增幅显著。2020年第二產业就业人数达1292.8万人,截止到2020年末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总数27835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3.95%;规模以上制造业资产总额为78839.9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77.7%,可以看出制造业是山东省工业发展的主体部分。 面向新的市场环境,山东省制造业走上创新引领、实现突破的道路,激发科技研发活力,到2021年末已建成22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

制造业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都有明显的提升,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山东省制造业整体仍然大而不强,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和矛盾仍等待解决。

近几年山东省服务业的发展明显对社会经济起到了支撑和拉动的作用。2021年山东省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9153.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9年增长3.9%。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55.1%,整体发展势头良好。

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以来,服务业占山东省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5%以上,并呈快速上升趋势,山东省经济发展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增长速度持续上升。2016-2020年山东省服务业增加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且金额逐年上升。

服务业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成为山东省经济稳定增长的有力支撑。

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关联度测算目前有投入产出法、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测算方法。本文采用杨玲(2019)的思路,通过2017年山东省投入产出表数据得出山东省制造业对中间投入要素的直接消耗,从而得出山东省制造业服务化率来衡量制造业服务化水平。

山东省三产业间的依赖关系

根据2017年山东省投入产出表计算三大产业间的直接消耗系数如表1所示。

表1数据显示,各产业之间相互影响,但程度不同。第一列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对第二、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都很小,说明第一产业对其他产业的依赖度较低;第三产业对自身的消耗超过50%,说明第三产业对自身的依赖程度较高;第二产业对自身的消耗超过70%,对自身消耗系数最高,说明第二产业对自身的依赖程度最高。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不足20%,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不到30%,说明山东省二、三产业的融合已经有了有序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第三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渗透程度与其他两大产业相比较更高一些,可见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依赖更强。

山东省服务业明细产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

山东省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过程中,服务业各明细产业对制造业的投入并不均衡。本文选取与制造业关联比较密切的八个明细行业,根据2017年山东省投入产出表,计算分析服务业明细产业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数据来源:2017年山东省投入产出表

从表2可以看出,山东省明细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非常不均衡,批发和零售业对制造业的影响最大,几乎是其他产业的总和。对制造业中间投入比重较高的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租赁和商务服务,金融业都属于生产型服务业,说明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是山东省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主要领域。

排名前三位的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租赁和商务服务产业都属于传统服务业。金融业对制造业的投入不高,说明金融服务要素对制造业的渗透不够深入,仍需加强金融服务要素对制造业企业激励作用。科学研究、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投入较低,说明山东省制造业创新发展力度不强,制造业需提升研发能力,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山东省制造业服务化对比分析

制造业明细产业对服务业的消耗差别很大,本文根据2017年山东、江苏、广东三省投入产出表计算制造业明细产业对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山东省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特点。

数据来源:2017年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投入产出表

表3数据显示山东省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品和家具对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较高,这类明细产业的发展与批发与零售、交通运输业关联较强。此外山东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产业的服务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这与山东省近几年装备制造业的转型改革发展息息相关。

与江苏省、广东省相比,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服务,仪器仪表,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产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服务化程度明显高于江苏省和广东省,说明山东省工业基础比较扎实。但轻工业(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纺织品,木材加工品和家具)相较于江苏省、广东省服务化程度偏低。

制造业服务化本质上是将制造产品与提供服务相结合,是一种新的企业经营模式,获取竞争优势是企业尝试服务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此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客户需求的变化、技术创新、政府政策的引导等外部因素也是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动力。

市场竞争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化贸易的发展,资源、产品、服务跨区域交易越来越方便。由此,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只有不断加强产品的差异化,才能在全球经济环境下增强企业长久竞争力,而服务的可见度低不容易被模仿,企业往往从服务入手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一方面,市场竞争强会降低企业的边际利润,激发企业寻找新的盈利模式以保证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市场竞争加强会推动制造业企业走上服务化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服务复制性和模仿度低,通过服务化差异带来的产品优势往往比较持久,所以服务化发展道路是很多制造业企业发展战略转变的方向。

客户需求变化

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的消费结构,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崛起,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量必然迅速增长。原来单一产品的生产方式已经不符合社会的需要,企业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都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基础。这就要求企业增强服务意识,关注客户的需求变化,而与客户的直接沟通往往都是在服务活动中,所以增加服务活动才能维护好客户,提升盈利能力。

此外,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服务活动带来的附加值。企业已无法只通过产品的功能和品质取得客户忠诚消费,企业的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同样会影响客户的选择。挖掘并分析客户需求,增加延伸服务项目,走制造业服务化发展道路是制造业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必然选择。

创新意识

企業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是企业长久立足市场的保障,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客户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快的特征,企业不能再局限于生产和销售产品,而应该增加一些高附加值的服务活动,如产品+设计、产品+技术支持等。

另一方面,社会层面的技术创新为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提供了平台,例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信息处理也更加及时、更加准确,为制造企业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相关服务给予保障。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山东省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受到了挑战,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施服务创新战略成为山东省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

产业政策

政府的规章制度会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通过产业政策可以调整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分配,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的政策能更好的引领产业发展。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能够减轻企业负担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财政支持等措施能够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研发,引导企业进行改革。

产业政策可以通过对生产要素配置的影响,引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形成规模效应,促进服务化发展的进程。通过税收、财政扶持等政策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同时让实施制造业服务化的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引领更多企业探索制造业服务化发展道路。此外,产业政策的扶持必然带来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竞争,促使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或通过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的深度合作取得竞争优势。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1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山东省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编号:2021-YYJJ-24)的研究成果。]

(烟台理工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玲.长江经济带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测度及其特征研究[J].当代财经,2019(6):106-117.

[2]刘继国,赵一婷.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化趋势分析——基于 OECD 中9个国家的宏观实证[J].经济与管理,2006(9):9-12.

[3]王厚双,盛新宇.中日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测度及其特征研究[J].现代日本经济,2020(3):14-26.

[4]曹丽新.山东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探析[J].中国国情国力,2021(11):59-61.

[5]唐强荣,徐学军,何自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模型及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 3):20-26.

猜你喜欢
服务化山东省服务业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再见,雪姑娘
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现状
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职业教育界要高度关注制造业服务化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