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高中生深度阅读文本“三策略”

2022-06-06 23:31岳成坤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三策略醉翁亭记层面

岳成坤

伴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全面推进,对于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而言,需要教师结合多元的路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改变其原有的单向思维状态,促进思维的纵深拓展,特别是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必须要展开深层面的思考,还要结合多元化的分析能力,在保障深度阅读的过程中全面提升阅读审美能力。但是,就当前的阅读教学实践来看,深度阅读效果远不如预期,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高中生的阅读现状提出有利于改善的有益举措。

一、挖掘文化元素,引导深度阅读

首先需要以教材为蓝本,充分发掘其中的基本内容,特别是传统文化精髓,以确保充分吸收。当前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文本,都经过编者的精心挑选和编撰,是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为了能够将语文课堂和传统文化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所具有的载体功能,也要立足于课本充分发掘有利于渗透传统文化的关键落脚点,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生活内涵,感受其丰厚的底蕴。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其中不仅具备丰富的情节,也成功地塑造了鲜明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主人公崇高的爱国精神。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于这一视角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部分细节,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主人公的伟大以及可歌可泣的精神。文本中特别强调了烛之武被举荐时正是强敌压境的状态,此时郑国的朝堂上人心惶惶,这一局势和之前烛之武被弃用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而且郑伯和烛之武之间的对话也能够显现其当时的无奈,还能够基于另一层面揭示烛之武此时的伤感以及矛盾,但是在国破家亡之间,他没有坐视不管,极其生动地刻画了烛之武识大体、顾大局的性格特质,也能够展现他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师应立足于教材文本,充分发掘其中蕴含的爱国精神,并以此让学生受到浸润和熏陶,使学生可以透过传统文化,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对国家的认同感。

二、拓展文本内涵,引导深度阅读

教材文本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最佳素材,实际教学时不仅要重视文本,还要以此为基础对内容进行拓展,对其内涵进行彰显,这不仅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提升文化意识的重要之举。

例如,在教学《骑桶者》時,很多学生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更容易将其视为一篇简单的奇幻小说,这是因为他们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缺少相应的认知,所以不能对这篇文章形成更深层面的理解和感悟。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补充卡夫卡的人生经历,展示其主要作品,如《城堡》《变形记》等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卡夫卡及其作品拥有初步的感知,才能对其荒诞表达拥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之后再回归课本,展开更深层面的解读,通过反复品味使学生对其中所呈现的“骑桶者”这一重要形象产生文化认同。

三、激发比较意识,引导深度阅读

为了实现对文本的深层解读,需要将多个文本聚集在一起展开对比阅读,所涉及的多个文本可以是相同作者的不同作品,也可以是不同作者的同类作品。

例如,欧阳修在被贬到滁州之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是其代表作,可以以此展开对比阅读。早在初中阶段,学生就已经学习过《醉翁亭记》,可以此为底本,用于解读《丰乐亭记》。具体的学习活动如下。第一,在两篇文章中找到相似的语句。第二,通过对比朗读,感知这两篇文本的相似之处:景美、情美、意美。第三,基于上述三点相似之处逐一对比,发现其间的不同。第四,展示汇报。有学生提出,《醉翁亭记》所描述的景色,拥有更蓬勃的生机;《丰乐亭记》所描述的景物正处于生长状态,例如“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也有学生提出二者各有特色,只是写作重点略有不同,特别是在《丰乐亭记》中,不仅写景,同时还描述了五代滁州的历史,展现了宋代以后的太平盛世。第五,对学生所发现的不同之处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展开探究:这两篇作品中,为何在语言的描述上存在差异?由学生自主对比,得出结论——虽然这两篇文本都是为了展现“与民同乐”的思想,但是各自呈现的境界有所不同。《丰乐亭记》所呈现的“乐”,是立足于官员的视角,希望可以通过勤于政务等举措,实现与民同乐;但是在《醉翁亭记》中,根据其描述可以发现欧阳修已完全融入百姓中,真正实现了共乐之景。通过文本对比和解读,既确保了阅读的深度,也实现了深刻的体悟,就此形成了独特个性的见解与感悟。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所谓深度阅读,实际上是在阅读过程中所达到的某种高度的体现,当然这也是当前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所渴望实现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着重关注学生的文化意识,这不仅是学生理解知识、习得知识的关键环节,还是时代发展的应然要求;需要教师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此打造全能型人才,更要立足于实践,展开更深层面的探讨和研究。

猜你喜欢
三策略醉翁亭记层面
教学内容是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以《醉翁亭记》教学为例
扣题而教——《醉翁亭记》教学创意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策略”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三策略”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
《醉翁亭记》课后片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