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朗读指导的优化策略

2022-06-06 23:31初玉玲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藤野初中语文文本

初玉玲

将书面语言用生动的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即是朗读,将书面语言进行巧妙的渲染和酝酿后表达出来将会对文章情感起到推动作用,也会从很大程度上增加文章的美感,让文章具有更强烈的艺术韵味,从而极具独特感染力,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在现今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下,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突出表现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让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深入开展,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使学生对文章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加,从更深层次去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情感,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

一、创设朗读情境,营造阅读心境

虽然说朗读首先强调的是声音要足够洪亮,但是在很多时候与朗读相伴随的是有感情的朗读。这就说明朗读不只是用大的声音将阅读内容呈现出来,更要借助于感情,将阅读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朗读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朗读情境当中生成更好的阅读心境。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也考验着语文教师的朗读组织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创设朗读情境的时候,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教师先自己去研究学生要朗读的文本,然后再去研究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看看这些文本与学生的生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做好了这些基础性的工作之后,其后的任务就是将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素材提取出来,营造一个与文本相关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进入这一场景并获得体验。有了这些体验之后,再给学生呈现文本,这样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就容易形成共鸣。这种共鸣当然是心理上的共鸣——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与文本相关的、能够引发情感共振的心境当中。

二、运用问题引领,指明朗读方向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充分强调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更有益于学生的发展,而且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的严格要求,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也要求教师打破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尽量少讲多引导,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能动性,使学生积极投入思考,从而获得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能够准确快速地捕捉到作者的情感,也使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比如,教师在进行《藤野先生》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向学生抛出这样的问题:“课文中以哪些事情来向我们介绍藤野先生?试着找出描写這些事件的段落反复体会。作者为何要通过详略兼并的方式来描写这些事情?”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朗读文章,学生在朗读中投入思考,从而对文章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可以让学生思考日本人杀害中国人与藤野先生有无关系?通过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就能够慢慢接近文章主旨,明确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最终理解鲁迅先生为改变国人灵魂而弃医从文的做法,对学生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

教师通过这种引导式教学,规避了以往传统教学中学生缺乏思考的局限,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积极思考中提升认知。教师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指明方向,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思考,从而得出最准确的理解,收获语文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更主动地去投入学习。

三、借助范读熏陶,营造朗读氛围

比如,教师在进行《背影》一课内容的教学时,首先应该为学生进行标准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次感受文章情感。教师在朗读时可以采取低沉、平缓的语调来极力展现文章情感,对文章中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应该使用重音,让学生更能体会到文中父亲的艰难之举,使文章情感更加浓厚。在朗读教学中,应该张弛有度,使作者对父亲的情意展现得更为贴切,从而对本篇文章的主旨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将会获得通过朗读来轻松理解课文的能力。

可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课文进行范读,能够给学生的朗读以无形的熏陶,从而有效地激发起他们对课文朗读的积极性。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泛开展朗读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方式,真正认识到朗读教学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广泛地去开展和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在这种浓厚的语文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获得稳步的提高。

猜你喜欢
藤野初中语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藤野先生谈鲁迅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