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三式”

2022-06-06 23:31羊琳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沈从文文本过程

羊琳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学生的阅读量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很多学生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明显缺乏目的性,还有的学生只为了阅读的速度以及阅读量,甚至读完一本书之后仍然一片空白,毫无感悟可言。这种阅读实际上只是无用功,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我在教学实践中也倡导阅读,但展开的是有目的的阅读,也就是说,首先需要明确阅读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哪些方法,这样才能够使阅读更具有针对性,才有助于提高阅读效能以及阅读能力。

一、关注自我感悟,引导自主阅读

阅读的过程是自我理解以及自我感知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内容,首先就需要多阅读,多理解,才能就此形成更深层面的感悟,才能够通过阅读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心灵和读本之间的情感交融。所以,在阅读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作者,把握其情感世界以及写作背景等,这样学生才能够就此获得更丰富的自我投射,才能怀揣强烈的好奇心理以及阅读期待,才能全身心地走进作品、感知作品,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促进深度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完成《祝福》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基本了解鲁迅先生赋予“祝福”的真正含义,鉴于此,教师可以推荐一系列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离婚》《幸福的家庭》等,这类作品和《祝福》拥有着相同的社会背景,当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把握之后,就能够体会到鲁迅先生笔下的农民以及知识分子的悲惨生活和境遇,进而理解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愤心理,准确把握其写作目的。当然也可以基于文本展开更深层面的思考:祥林嫂的惨死和“祝福”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内在关联?以祥林嫂为代表的穷苦大众为什么得到“祝福”之后必然要面对死亡?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深入触及文本核心,就此提升深度阅读能力。

二、开展类文比较,引导对比阅读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本中,编排了很多经典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和学生生活的时代大都距离遥远,很显然增加了阅读难度以及阅读障碍。为了帮助学生自主架构合理的阅读思维框架,可以结合内容对比的阅读方法,通过互文与对读,促使学生展开自主分析,体会相同的主题下不同的作者所使用的不同创作方法以及理解视角,通过思维的整合,更精准地剖析和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为例,这是一首经典作品,以景寓情,以情显志,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学生体会丰富的意象,感悟作者以景寓情的创作手法,可以引入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由此展开互文对读,并设计提问引发学生的自主探讨:这两首词,都拥有极其精彩的景色描写,那么,两位作者描写景色的目的为何?这两首词都使用了写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其间表达的情感存在哪些不同?学生经过类比阅读以及交流之后发现:这两首词并不只是为了写景,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个人情感。毛泽东的词能够充分展现对于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也能够体现其对当下革命形势的感慨;但是在王安石的词中,所展现的是对历史兴亡的嗟叹,此时正是王安石失意之时,其将这一心态以及感慨寄情于山水。

类文对比的阅读方式,就是建立了一个文化场,在这一场域中不断缩减学生和作品之间的距离,最终融为一体,在经历了这样的融合之后,学生能够针对同类作品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能够将一篇文本的阅读拓展到一类,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

三、关注文本延伸,引导拓展阅读

快速阅读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文本脉络,了解文中的亮点,如果是普通的文学作品,这种阅读方式就已足够;如果所面对的是文学类作品,这种阅读就略显肤浅,所以我经常鼓励学生展开多元延伸,也就是在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尝试丰富与此相关的背景资料,这样才能够更全面、更精准地把握文本内核,体会文本主旨。

例如,在完成《边城》的学习之后,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形成更多元、更全面的感知,我鼓励学生展开延伸阅读。首先由学生自主尝试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通过阅读,学生发现,在他的作品中大都展现了淳朴的民风乡情,展现的是人性良善的一面;其次,自主搜集针对沈从文写作风格的鉴赏文章或者沈从文的传记性文章,通过这两类不同文本的阅读能够体会到:沈从文所追求的是唯美的艺术境界,他渴望在作品中展现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体现最淳朴最自然的人物形象。实际上在他的笔下,还有很多和翠翠相类似的人物形象,当下城市文明逐渐包围乡土文化,不斷对人们的价值观形成显著的影响,以翠翠为代表的一系列人物能够展现其对淳朴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此时再回归文本可以发现,翠翠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代表,敢爱,敢恨,纯洁,淳朴,她的追求没有被金钱所污染,而这才是作者渴望表达的主旨。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目的性阅读。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阅读过程中没有读懂以及不够深入等问题,还可以显著提升阅读效能,促进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推动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沈从文文本过程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