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有效提升课程学业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2022-06-08 12:06孙剑阳
体育教学 2022年5期

孙剑阳

摘  要:从2021学年起,杭州市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检测足球项目“足球20米直线运球绕杆停球”变更为“足球20米直线运球绕杆射门”,这一改变使得测试内容更加符合足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同时也增加了测试的难度。为此,笔者结合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难点分析、增加趣味化学练方式、构建多元评价方式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射门项目;学练策略;足球运球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2)05-0072-03

一、“研”:关注体测政策 研究项目变革

2021年8月20日,杭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杭州市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检测工作的通知》(杭教办德体卫艺〔2021〕109号),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足球测试项目由“足球20米直线运球绕杆停球”(图1)变更为“足球20米直线运球绕杆射门”(图2)。

通过对比“足球20米直线运球绕杆射门”项目(以下简称“射门项目”)和“足球20米直线运球绕杆停球”项目(以下简称“停球项目”),笔者发现有如下变化。

1.测试场地扩大:“停球项目”起点距终点20米,“射门项目”起点距终点25米。

2.技术复杂:“射门项目”在原有起动、贴身带球、带球变向和踩停球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射门技术的考核。

3.不确定因素增加:测试结束方式由踩停改为射门,即射门偏出球门与抢跑、手球、漏杆、撞倒标志杆一样均属无效,由此测试结果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4.测试标准提高: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射门项目”的测试标准高于“停球项目”。以六年级为例,男生的满分标准提高了1.5秒,女生的满分标准提高了2.2秒(表1)。

5.测试学生低龄:小学阶段“停球项目”测试六年级学生,“射门项目”测试三至六年级学生。

二、“析”:剖析教学问题 关注各层学生

随着足球运球射门项目难度的提升,杭州市各所中小学校均加强了该项目的练习与测试力度。通过走访与了解,笔者发现如下问题。

(一)学习应试化

考试引导练习,几乎所有的体育教师都会组织学生以完整的考试模式为练习模板进行集体“流水线练习”。从开始起点到球门线,一共25米,未能取得满分的学生以及在练习过程中因为漏杆、撞杆、手球、射偏等问题导致测试结果为零分的学生,都存在其薄弱环节,但是不同的“测试症结”使用相同的“处方药”(应试化练习),实则是囫囵吞枣,“眉毛胡子一把抓”,很难达到有的放矢、重点强化自身薄弱环点的目的。

(二)练习低效化

安全是开展一切练习活动的基础,在练习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捡球时被后面的同学射门击中,则必须要求前后两名学生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为此,通常会出现一人练习,起点后面有20名学生(平均每班男女生各21人)排队的情况。以一名学生平均完成一次练习需要15秒计算,单个学生完成两次练习之间的等待时间需要5分钟,这大大降低了课堂的练习效率和运动密度。

(三)满分学生无趣化

几乎每个班都有班足球队甚至校足球队的学生,“带球绕杆射门”项目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就是送分题。因此对于满分的学生(测试成绩在10秒以内)而言,随着自我技术水平的提高,当练习项目由“挑战项目”变为“舒适项目”时,他们很难做到在练习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高专注度,具体表现为在排队练习过程中与他人闲聊甚至打闹,不但缺乏自我提升的练习兴趣,同时会影响非满分学生的练习投入度与积极性。

三、“践”:立足学练难点 开展多元教学

(一)学练难点分析

笔者通过剖析“射门项目”,将其分为三个学练阶段(图3),即起动阶段、绕杆阶段、射门阶段。三个阶段分别需要运用带球跑、带球变向、贴身带球技术。练习者唯有明晰三个阶段所涉及的足球技术的学练重难点,才有可能在学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练习并掌握专门的足球技术,弥补自身短板取得高分。

1.起动阶段学练难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起动的顺畅与否甚至直接决定着后续的测試心态与成绩。在实际学练过程中,学生容易犯如下错误。

(1)踢球出发导致漏杆(男生居多)。起点距离第一标志杆3米,开始测试时,球感弱的学生习惯采用踢球的方式让球滚动,由于人球分离过远,很容易出现错过进入第一根标志杆的时机,从而造成漏杆甚至手球的情况发生,导致测试零分。

(2)起动缓慢(用力过于柔和)浪费时间(女生居多)。学生带球出发后,从起点到第一根标志杆的距离过程中触球次数过多,导致起动缓慢浪费时间的情况发生。

2.绕杆阶段学练难点

测试规则规定:凡出现抢跑、手球、漏杆、撞倒标志杆、射门偏出球门、球击中横梁或立柱弹出,均属无效,不计成绩,每人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切球时机过早会导致带球撞杆,切球时机过晚会造成漏杆,为此准确把握切球时机是该阶段的练习难点。

3.射门阶段学练难点

同上述规则,改变后的“射门项目”最大的变化在于:依次绕过8根标志杆后射门,当球整体越过球门线时停表,记录完成时间。为了追求速度,受测学生会大力射门,为此射偏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成了射门项目中最大的变数。

(二)足球趣味化练习方式

1.提高练习效率

案例:“带球绕杆1”基本部分(提高单个动作学练质量) 。以提升绕杆能力为例,测试过程中学生需要依次绕过8根标志杆,因此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中均布置了8根标志杆的场地供学生练习,这不但压缩了总体的练习空间,同时增加了其他学生的等待时间。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将10人一组的4路纵队(每队10个标志盘)调整为4人一组的10路纵队(每队4个标志盘)开展练习,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绕“8”字练习。

带球绕桩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增加了10根标志杆,以两人协作的形式同时出发完成练习。绕杆学生从第1个标志盘出发,依次绕过4个标志盘后将球踩停并返回起点;折返学生从第4标志盘出发,快速绕过标志杆折返回原处,同时将球以踩推球的形式回传给绕杆同学,依次循环完成5组后,两人交换练习角色。在同一练习环节中,不但提高了单一绕杆技术与起动技术的重复练习次数,而且增加了足球运动配合练习的项目特点,同时保证了本节课的练习强度。

综上所述,该练习的优点在于:(1)该队形属于体育课常规队形,无需刻意调动队伍,避免了因过多调动队形而导致总体练习时间不足的问题发生。(2)在不改变原有练习场地布局的情况下,有效提升学生练习效率(练习密度由之前的10%提升至33%)。(3)练习绕偶数(4个)杆,可以有效提升左右脚的绕杆折返能力。(4)练习效率的提升有效解决了等待学生因注意力涣散而导致的意外伤害事故。(5)容易开展小组接力比赛,为枯燥的练习过程加入激烈的竞争机制。

2.增添练习乐趣

案例:“带球变向1”游戏部分(增强团队协作性)。带球变向1课的游戏环节,笔者尝试在原有场地布局的基础上将10路4人纵队通过“1-5”报数的形式,将全员学生调整为8路5人纵队,分别排列于10个标志盘的两侧,进行相对而行的带球绕杆游戏“狭路相逢”。比赛规则要求两队的第一人绕杆相遇时踩停脚下的足球,以“石头剪刀布”的形式决出胜负,胜者继续带球前进,负者则需将球带回自己的队伍中,同时本方第二人快速出发堵截对手,通过绕杆及猜拳比赛获胜同时顺利到达对方第二個标志盘处的一方获得1分,先得5分的小组为获胜方。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游戏的加入使得带球绕桩这一个人练习项目成为集体项目,练习矛盾也从缺乏练习乐趣转移成为了小组比赛之间的竞争矛盾。具体表现是等待的学生不再执着于自我玩耍与发呆,而是积极观察本方队友的游戏表现以及实时比分。

引入与练习内容和形式高度吻合的游戏,不但可以解决重复练习单一技术动作乏味的问题,同时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练习的乐趣与竞争性。在学生适应了游戏玩法后,笔者再次修订游戏规则:等待的学生观察对方选手是否出现了“手球”“漏盘”“压盘”(撞杆)的情况,如果出现,则对方直接淘汰。新规则的引入,使得场上不再有一个学生是“局外人”,同时让正在参与游戏比拼的学生在众多裁判监督压力下开展练习,在练习绕杆技术的同时,锻炼了自我的心理抗压能力。

3.培养“开放式”运动技能

案例:“带球变向2”(“开放式”对抗)。在带球变向的第二课时,笔者尝试将跳绳作为练习媒介一物多用:(1)以小组为单位依次排开,学生从跳绳一端运用同侧脚内侧带球沿着跳绳铺设路线至另一端,后带球向上一级依次前行(达到强化单一技术动作的目的)。(2)游戏:“照镜子”。两人一组分别带球站在跳绳的两侧,一人主导一人跟随,主导人尽量摆脱跟随者,跟随者尽量紧密跟随。以一方学生的带球过线或失去球权作为胜负的评判依据,采用三局两胜的形式进行比赛,再交换双方角色(在左右维度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外界刺激”)。(3)游戏:“猫和老鼠”。在“照镜子”的基础上,将左右方向维度的游戏增设为由4条跳绳围成的矩形追逐游戏,即两人对角带球,分别扮演追逐和逃跑的角色,以追逐者触及逃跑者身体或一方失去球权作为胜负判定依据。该游戏追逐方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时改变追逐方向,逃跑方则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双方学生始终在“判断—决策—移动”的过程中运用带球技术参与游戏对抗,体能消耗巨大。

在此基础上的游戏变化:(1)同质分组(任务可完成),同一水平的学生分为一组,避免水平悬殊过大,决出本组优胜者。(2)角色随时互换(更多变化),追逐双方角色根据教师口令实时互换,增加游戏的偶然性与趣味性。(3)增设学生裁判(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

提高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学练质量与纳入对抗元素还原足球运动本质两者之间并不矛盾,通过循序渐进地增设“外界刺激”的游戏设置,不但可以将技术练习无缝衔接地过渡为技能运用,而且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判断力、移动能力及技能运用能力的目的。

(三)构建多元评价方案

针对满分学生缺乏练习积极性的问题,笔者设计了评价方案(表2)。在评价表的最后一栏,每名学生可以根据自我所学,以教练的角色指导和教学一位家长或者小区的伙伴。因为真正的能力习得是学生可以通过自我的理解和概括,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讲述、示范甚至指导他人理解与进步,这个过程也是增强家庭情感建设、丰富社会交往经验的有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