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2022-06-08 02:20任志新廖望科通讯作者吴懿琳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产销量汽车产业新能源

任志新 廖望科(通讯作者) 吴懿琳

(大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一、中国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紧迫性

1.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实施汽车强国的战略规划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强调“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同时规划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5%,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汽车销量的5.4%左右,距离规划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当务之急是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

2.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举措

生态环境部资料显示,汽车尾气含大量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氢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汽车尾气污染已成为中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2015年到2018年汽车尾气四项污染物排放量一直高于4000万吨,在国家加大汽车尾气治理下,四项污染物排放量2020年降低到1593万吨(见图1),但污染程度依然较高。随着中国汽车需求量持续增长,形势不容乐观。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中国城市环境污染、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举措。

图1 2015年~2020中国机动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3.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应对能源危机的战略抉择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汽车第一消费大国。2009年中国原油消费量约为3.88亿吨,2020年中国原油消费量就达到了约6.50亿吨,增长了约67.35%;原油进口量从2.04亿吨增加到4.56亿吨,增长了约123.91%。从图2可以看出中国石油消费量与进口量从2009年~2019年呈直线上升趋势,因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有小幅下降。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从2017年~2020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70%多,远超50%的国际警戒线。汽车产业为原油消费第一大产业,2020年中国汽车以石油为能源的占比约为95%。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重,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维护汽车产业安全和实现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图2 2009年~2020年中国原油消费量、进口量及进口依存度

4.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汽车领域中国发展较晚,技术薄弱竞争力低。而发达国家发展较早,技术先进竞争力强。当今世界汽车产业迎来大变革,这就是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谁获得新能源车市场谁就把握住了汽车产业未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如欧洲各国为加快新能源车发展,纷纷出台扶持与鼓励政策。2020年欧洲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达42.66%比中国多了1.65%。2020年全球排名前十新能源汽车企业中欧洲占5家,中国占3家。欧洲5家新能源汽车为宝马、奔驰、奥迪等高端品牌,中国为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吉利等中低端品牌。中国汽车产业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的变革竞争中获得优势,实现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状况

2011年~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较慢,产销量较低。随着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2018年产销量分别达到为127.05万辆和125.62万辆(见表1)。虽然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产销量分别增加了9.99%和13.35%达到136.6万辆和136.7万辆。

表1 2011年~2020年中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统计表

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占全部汽车产销量的比重从2013年到2020年迅速增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比从2013年的0.08%和0.08%上涨到2020年的5.42%和5.40%。(见图3)

图3 2011年~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占比折线图

2.中国新能源汽车各动力车型状况

2019年~2020年纯电动汽车产销量最高,产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总比超80%,其次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而燃料电池汽车却是产销量负增长,分别为-57.68%和-57.00%(详见表2)。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结合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二者能源方式发展而来,对环境污染大于纯电动汽车。表2中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增长了18.18%,但销量增长率仅为8.19%,不及产量增长率的一半,因此在未来不应提倡大力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表2 2019年~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各动力车型产销量及增长率

燃料电池汽车凭借着其“0污染”的能源优势,是目前世界各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上所想掌握的技术顶峰。目前中国所掌握的技术还不成熟,目前主要依靠政府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

3.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状况

在2018年~2020年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对外出口总量从146988辆上涨到221157辆,增加了50.46%。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为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详见表3)。从出口主要地区来看,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出口亚洲,对亚洲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61.71%,欧洲次之占32.41%,大洋洲和非洲市场占比很少,分别为0.49%和0.47%(见图4)。从出口国家来看,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最多的为孟加拉和印度,两国分别占总出口量的35.21%和19.82%,其次是比利时、英国、德国等国(见图5)。

表3 2018年~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区域分布表(单位:辆)

图4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地区分布占比

图5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前八位国家占比

4.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国际占比

2019年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名榜单上,占据前十的车企中有中国的比亚迪、吉利、北汽新能源和上汽四个品牌,总占比为27.30%。市场比最大的是美国品牌特斯拉,占比为16.64%;其次是中国自主品牌比亚迪,占有10.39%(详见图6)。总体来看,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中国占据了57.38%的市场,其次为美国,占比为15.54%(详见图7)。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具备市场优势。

图6 2019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车企市场份额占比

图7 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各国品牌车企市场份额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核心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业链还存在短板

虽然中国新能源车发展较快,但是有些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如车规级的专用芯片、动力电池、动力总成控制等关键技术。技术差距导致中国新能源汽车比国外同类产品车身要重,电动商用车约重10%~15%,电动乘用车约重10%~30%。同时,一些关键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仅汽车芯片的对外依存度就超过90%。

2.产品质量不稳定,品牌国际竞争力较低

2021年上半年,中国汽车用户对新能源汽车质量类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电力驱动系统故障、续航能力不足和断电等。由于新能源汽车质量不稳定等因素,目前从国际市场来看,中国新能源车在国际市场上综合竞争力较低,缺少热销车型,品牌国际化程度低。

3.新能源车配套设施不能满足需求

中国在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目前中国共有6.5万座充电站和187万个充电桩。但是相对于当前中国新能源车678万辆的保有量来说,配套设施数量显然不足,充电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在交通高峰期、全国性假期需求集中爆发时矛盾更为突出。

4.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科技人才缺乏

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很高,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工程机械、车辆、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但我国培养的人才大多是精于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这样就很难胜任涉及多学科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数据显示,在2021年第一季度,新发职位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当属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车人才需求远远大于供给。

四、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建议

1.鼓励技术研发和创新

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向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创新倾斜,金融服务要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企业自身也要加大新技术研发支出。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并依托中国最全工业体系打造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确保供应链不受国际环境波动的影响。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技术领先得益于该公司多年大量的、持续的研发投入,2019年该公司研发投入13.43亿美元,2020年投入14.91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了11%。虽然近几年以上汽、比亚迪和长城等为代表的国产汽车品牌研发投入增加较快,2020年3个企业研发分别投入149亿元、85.56亿元和51.5亿元。因为中国车企存在技术短板,很大一部分研发费用要用于补短板,如果要在技术上领先还需加大投入。

2.加大充电桩建设,合理规划充电网点

目前中国实际车桩比为3∶1,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加大充电桩建设,解除新能源汽车用户后顾之忧,是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能否替代燃油汽车的关键所在。按新能源车充电需求合理规划充电网点。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配置了充电桩的高速服务区有2318个,总充电桩数为10836个,平均每个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数为4.67个,当假期集中出行时就出现充电排长队困境。依据高速公路网用车高峰大数据,合理增加进车数量多的服务区充电桩数量。另外,人口密度大的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在上牌照方面享有优惠政策,新能源车保有量较高,充电困难也很突出。按照小区住户与新能源车购置数量,配备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满足用户需求。

3.促进新能源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融合

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除了使用新能源更重要的是同时进行网联化、智能化建设。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全面融合,既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也是大势所趋,因此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确保新能源车在未来适用性与兼容性。

4.提升整车品质,确保安全

产品质量是产品安全的保障,提高新能源汽车质量及稳定性是车企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标准,健全安全运行监测体系,增强质量监管部门对车企各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出厂车辆达到安全标准。加大对不合格汽车生产企业的惩罚力度。

5.加大高质量人才培养与引进

科技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应加大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支持和鼓励高校、研究院所与车企合作,攻克难关,突破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瓶颈与短板。同时面向全球引进新能源、芯片、人工智能、互联网各方面专家,形成科技团队进行攻关,实现中国新能源车核心技术领先国际。

6.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民族品牌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比亚迪、蔚来、北汽新能源、吉利、小鹏等多个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这些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均不敌特斯拉,其中只有比亚迪影响力较大。实施名牌战略,提升新能源车在技术、设计、质量、营销方面水平,利用好“双循环”,依靠中国强大的国内市场,提升自主品牌形象和地位。

猜你喜欢
产销量汽车产业新能源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2018年11月汽车产销量环比均呈小幅增长同比降幅依然明显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新能源车产销量暴增
前三季度全国汽车产销2 049万辆,走势低迷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一季度陕西省原煤产销量双增长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