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村”共富三部曲
——党建引领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发展升级纪实

2022-06-08 03:24通讯员孙梓淳刘康平
宁波通讯 2022年7期
关键词:村党委三河红色

文|本刊记者 谢 霞 通讯员 孙梓淳 刘康平

远看青山环绕,近看大溪奔流,“浙东红村”横坎头就藏在这如画山水间。

2018 年2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回信,犹如和煦的春风,吹拂在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干部的心头。

4 年多来,横坎头在村党委的带领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围绕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村这一目标,不忘嘱托、砥砺前行,不仅把自身打造成为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还携手周边村和对口帮扶村一起奔赴共同富裕,奏响了致富、带富、共富三部曲。

致富 红色为底壮大村级经济

如何留住游客的脚步?这是黄科威担任横坎头村党委书记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横坎头村是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红色遗址十分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红绿资源优势,每年都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旅游。特别是总书记回信后,横坎头村对外知名度不断提升,红色旅游为村庄带来了居高不下的人气。2020 年,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横坎头村接待全国各地游客量仍超过50 万人次。

“遗憾的是,这些游客往往来去匆匆。参观完村里的红色景点,最多也就两个小时,一年的旅游收入还抵不上村庄整治和保洁的支出。”黄科威分析道,“人流不能变成资金流,也就难以为村集体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而村集体经济是老区振兴的‘硬实力’,事关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发展力、服务力。”

针对这一痛点,村党委认识到,只有不断拉长红色旅游产业链,让更多游客慢下来、留下来,红色旅游才能做大做强,从而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按照总书记“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指示精神,横坎头村依托村庄深厚的红色资源,靠前谋划打造了浙东延安红色文化学院和浙江四明山新希望绿领学院两个教学基地。同时,成立横坎头新农村发展有限公司等村集体企业,以资源集成和一键式服务的发展模式,吸引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及社会团体到村里开展会务培训。

“与此同时,我们抓住建党一百周年这一历史机遇,依托已建成的横坎头乡村旅游综合体、浙东红村风貌区等载体,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研学和红色教育培训项目。”黄科威告诉记者。为增强师资力量,村两委班子成员主动对接相关部门,积极联系大学院所,上门拜访名师教授。目前,横坎头村已先后与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宁波大学等单位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成立了由兴村治社名师、大学教授等37 人组成的讲师团。2021 年,横坎头村接待红色培训团队1200批次,游客71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50万元。

为让更多的游客住下来,横坎头村积极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不断提高旅游服务品质。近年来,蝶来·紫溪原舍度假酒店、壹周·稻田里民宿等一批乡村旅游综合体和服务设施相继在横坎头村建成运营。目前,横坎头村正积极推进帐篷民宿酒店项目,以不同风格的房型满足游客的多重体验,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文旅产业表现出敏感性与脆弱性,但黄科威敏锐地发现,沉浸式、体验式项目仍维持着一定的热度,并正在成为备受瞩目的文旅新业态之一。2021 年,红色“剧本杀”等沉浸式党建体验项目、草地帐篷营地等“小精特”项目先后被引进村里,并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点。

“老区发展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优势和强项,红色文化就是横坎头持续发展的底蕴和精神之基。”黄科威说道,“下一步,横坎头村将持续深耕红色文化沃土,在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不断推动村庄发展从外力驱动向内力驱动转型。”2021 年,横坎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59.6 万元,比2017年增长1009.9%。

带富 民生为本照亮美好生活

“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4 年多来,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横坎头村始终牢记在心。

如何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村党委有着自己的思路:坚持民生为本,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

民生为本,首先要了解民意。村党委以6 个自然村为基本网格,设立专门的办公地点,建起6 个前哨支部,吸纳党员村民小组长、党员网格长担任支部委员,同时深化前哨支部星级动态管理,筑强基层最小堡垒。无论事情大小,村民都可以到前哨支部办公处坐一坐,面对面跟支部委员聊一聊。

在一次前哨支部例会中,有村民反映:随着村庄知名度的提高,来村里旅游的人日益增多,村民十分希望能共享旅游发展红利。村党委随即将该意见纳入议事日程,在征求民意的基础上,推出红村互助发展联盟,将村内所有农家乐、民宿、大糕店、农场等17 家经营业主纳入联盟。在会务接待中,当培训单位有用餐需求时,村委会通过数字化平台向联盟下单,联盟成员轮流接单。此举既增加了联盟成员的收入,又增强了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等的信心。2021 年,村委会共向联盟成员推送了350 余万元订单。

为激励更多村民创业,村党委又创造性地推出“襁褓计划”,对村内新开办的农家乐等在订单推送量上给予倾斜:前两个月是其他联盟成员的两倍,第三至第六个月则调整为1.5 倍。得益于“襁褓计划”,横坎头村百丈水库农家乐于去年开办后,村委会在当年就向其推送了50 万元订单。

与此同时,横坎头村还建立了村级发展红利共享机制,包含发放村民大病保险补贴、60 周岁以上村民的春节慰问金,实施红村学子激励计划等十余项内容,让村民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此外,横坎头村还通过推行数字化红币治村机制,全面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去年,横坎头村荣获“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称号。

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上,村党委推行“联六包六”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即每名党员联系6 户农户、包干6 项工作,以此激活每个红色细胞,加快形成“党群齐心、锋领过坎”的强大合力。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员张渊涵以引领村民共富为己任,他成立“初心”合作社,对村民进行电商直播培训,带动村民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横坎头村党委副书记邱民波在负责桥头新村安置小区工作中,在春节期间挨家挨户上门动员。目前,村里62 户高山移民户、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户及征地拆迁户已拿到新房钥匙。党员孙秋菊和徐校忠热心村里公益事业,多年如一日义务担任紫溪自然村村民活动室的志愿者,不要一分钱报酬……

党员事事冲在前、处处作表率,形成了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党群一心,也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综合体、红村风貌区提升等50 余项工程快速落地。去年“七一”前夕,横坎头村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全村一心,苦干实干,不仅让村庄变了模样,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2021 年,横坎头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258 元,比2017 年增长60.5%。

2021 年6 月28 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隆重举行,横坎头村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村党委书记黄科威代表村党委在京参加大会。图为黄科威(最前排)载誉归来后,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合影。 陈斌荣|摄

共富 实干为先彰显初心使命

3 月18 日,记者来到横坎头村采访,村党委书记黄科威正忙着推进美丽未来乐享田园项目。“这个项目整合了横坎头村、汪巷村、甘宣村的700 余亩土地和三个村的特色资源,将建成综合性文旅项目,也是横坎头红锋共富联盟正式运作的首个项目。”黄科威介绍道。

近年来,横坎头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村民收入节节攀高,还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诸多荣誉。

“一个村富起来还不够,我们还要带动周边村抱团发展,一起走上共富路。”黄科威告诉记者。去年8 月,横坎头红锋共富联盟组建成立,并同步成立了共富联盟党委。联盟采用“1+5+3”模式,以横坎头村为核心,吸纳周边汪巷村、甘宣村、白水冲村、贺溪村、横路村等5 个村为主要成员,引领带动让贤村、岭头村、东山村等3 个村共同发展。

在此基础上,今年2 月28 日,余姚市横坎头红锋共富联盟区域发展有限公司成立。“通过公司化运作,联盟内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将会更加明确。”汪巷村党总支书记陈炯说道。比如横坎头村有红色资源,汪巷村有状元文化和花海项目、特色小水果产业等。去年汪巷村就利用自身优势,承接横坎头客流,带动了亲子游、民宿和餐饮的发展。“美丽未来乐享田园项目建成后,将会有更多游客走进并熟识汪巷。”对村庄未来的发展,陈炯信心满满。

作为先富起来的代表,2021 年5 月,在新一轮东西部对口协作中,横坎头村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河村结上了“对子”。

为探索出一条造血式帮扶之路,横坎头村发挥自身在红色资源、村集体企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双方共同出资50 万元组建横河美丽乡村建设有限公司,以公司化、一体化、规模化的合资运营方式,建立起稳定的联结机制。

三河村地处大凉山深处,但生态资源丰富,是四川乡村旅游重点村。为把客流转化成真金白银,在黄科威的建议下,两村共同出资65 万元购置了两块电子宣介屏。在后续利润分配上,本着帮扶三河村的原则,横坎头村只收取三成利润。电子宣介屏自2021 年落地以来,已吸引多家国有企业前来洽谈投放广告。

“广告牌不只是一个商业项目,更是一次理念冲击。”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感慨,“如何用市场化手段将资源变现,东部‘老大哥’带给我们的是震撼。”

为促进三河村农产品销售,横坎头村抓住“互联网+”机遇,为三河村村集体企业员工引入电子商务培训。两村还通过互动连麦直播带货,实现了双方农产品产业的融合发展。

横坎头村还将已在本村全面铺开的“互联码”推广至三河村。游客通过扫码可迅速查看户主销售的农产品等信息。截至2 月底,三河村村民已在“互联码”上向游客销售了80 多吨小土豆以及土鸡、乌金猪等农副产品,销售额逾15 万元。据了解,截至2月底,横坎头村已带动三河村整体增收超过40万元。

猜你喜欢
村党委三河红色
不同外血比例对三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红色是什么
公主岭市:全面推行中心村党委党建新模式
红色在哪里?
“联村党委”聚合力
联村党委助力乡村振兴
追忆红色浪漫
“两乡四村”联动 “一河两岸”同心
—— 水城县“五联五强”打造“开放式”跨省联村党委新模式
上城:全市唯一“清三河”达标城区
陈玉成与三河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