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失衡与对策研究

2022-06-09 01:15董宁杰
校园英语·月末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态平衡

摘 要:本文以课堂生态视角为研究路向,以生态理论为研究理据,对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失衡现象进行深度剖析,并针对课堂生态失衡现象,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测评模式四个教学要素出發,提出优化方案,以构建生态课堂。

关键词:课堂生态;生态失衡;生态平衡

作者简介:董宁杰(1983.05-),女,山西大同人,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跨文化评论。

一、国内外课堂生态研究发展现状

国外课堂生态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课堂主体,如Marloes对教师生态位进行探究,Griggs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查学生内化与外化行为以及课堂环境品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二是课堂物理环境,如Marshall、Kiran分别对教室桌椅的设计及摆放位置对课堂生态的影响展开探究。三是实证研究,如Spellman从元认知生态学视角对提高学生弹性思维能力展开研究。国内外语课堂生态研究主要涵盖三个方面。一是课堂生态基本理论研究, 包括对课堂生态的概念与特征、结构重组与功能优化的探究;外语课堂生态内部要素研究,包括教师生态位、学生生态位、外语课堂生态的建构研究。二是生态化视角下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研究。三是外语生态化课程体系建设。

国外课堂生态研究多采取样本分析的方法对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进行实证研究,并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生态、心理、教育、社会的整合开展研究,从单一的微观生态研究逐步向对宏观生态影响的研究转变。国内外语课堂生态基本理论研究成果颇丰,理论性较强,研究成果可操作性欠缺,缺乏实证性研究。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失衡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1.教与学的生态失衡;2.文化环境的生态失衡;3.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生态失衡;4.教学目标与动态测评生态失衡。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分散、教学手段不灵活、教学测评系统不完善,不利于大学英语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与学的生态失衡现象与对策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等生态因子所构成的微观生态系统。系统内部一个因子出现问题或失衡,将导致整个系统的破坏。“根据生态学的观点,在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中,各个生态因子有着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态位,并在相应的时空位置上发挥着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从而保证这个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中,在对有限的教学时间与明确的教学任务的权衡之下,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操之过急,当对学生的提问没有收到积极回应时,耐心的缺乏导致教师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和语言的输出,课堂成了教师的独白现场。教师在课堂生态体系中过多地发挥作用,挤占了学生的生态位,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成与发展。缺失师生互动、教学互动的课堂,是生态失衡的课堂,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不断挖掘潜力、积累实践经验与建立自信的正向循环过程,任何没有挑战性思维而被动接受知识的恶性循环都是阻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顽疾。

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开展者与引导者,其职能为实现从传授知识到资源整合、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转变,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控制教与学的课堂时间配比,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坚持以数字资料为内容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对图片、影像、声音等多种符号资源的接受度更强,教师可以从传统指读文本的信息输入单一平面模式向多感官立体模式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贯穿课堂始终的问题设置是有效途径之一。问题的设置要体现高阶性、挑战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保持学生应有的生态位,在不断的挑战与思考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是问题的设置者、解决问题的引导者,问题的结论则需要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以及教师与各学习小组之间的交互式讨论来得出。这有利于学生的英语语言及思维输出,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融入情感的认知过程对于建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文化环境的生态失衡现象与对策

生态学认为,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同样,文化生态学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精神资源和财富,文化多样性是世界各种文化多元共存、取长补短、共同生存发展的基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语言的多样性对维护文化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大学英语教学既是语言的教学,也是文化的教学。但是,中国民族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经常被忽视,导致大学生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时存在“失语”现象,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文化生态体系处于失衡状态。

从宏观的课堂文化环境来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家安全意识,必须进行文化比较。大学英语课堂不应该仅仅是学生眺望西方的窗口,更应成为立足本土的基石。从微观的课堂文化环境来看,大学英语课堂内容应兼顾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而不应是人文科学的独角戏。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2》第四单元“海外留学”中《目的地:美国大学》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课文通篇贯穿着西方哲学家、文学巨匠的身影,教师以塑造西方文明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作为文化切入点,在纵向剖析西方文化的思想起源和传承的同时,也对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进行横向比较。例如,苏格拉底指出雅典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他所指的“公民”只占总人口的10%;生活在同时代的孔子提出“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对两种教育理念进行对比总结,学生得出结论:苏格拉底的教育是精英教育,孔子的教育是大众教育,更接近现代教育理念,因此,彼时的孔子思想更为先进。由此可见,只有在文化比较中,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才能将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作为学习活动的基础,在理论与实践中进行文化交流,维持课堂文化生态平衡,培养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此外,当文章作者的母亲提到希望她选修化学或者生物学时,教师可推荐学生在课外阅读美国化学家里拉·雷姆森的一篇题为What Is Science?的文章,学生从中可以得到对科学这一抽象概念的具体认知,并了解化学与其他自然学科,例如天文学、地理学之间的差异。如此,大学英语课堂兼顾人文及自然科学,以维持微观课堂文化环境的生态平衡为依托,确保学生的知识建构平衡,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663D9458-6A12-45E0-95D4-80495BACBD4A

四、 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生态失衡现象与对策

教育生态化的根本目的是构建自然、开放、和谐的教学模式,建立教学“共栖”生态关系,使教师和学生协同进化。课堂生态的建构要以学生為中心,多维互动为实现路径,除了帮助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英语知识与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建立基于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在复杂的国际社会关系中承担起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于强调英语的工具性, 固守基础课程教学量而缺少人文关怀,教学以课本内容为主,缺乏对相关知识的跨学科横向扩展与纵向延伸,导致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不能有效对接,引发课堂生态系统的失衡,导致生态课堂中花盆效应的产生。花盆效应,是生态学中局部生境效应的俗称,顾名思义,就是相对有限的教学内容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及潜力挖掘,本该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种子却憋屈在空间极为有限的花盆中,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破坏了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规律。

维持课堂生态活水效应是克服花盆效应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应在瞄准教学目标、扎根课本的同时,增强教材的新颖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深度挖掘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跨学科领域的知识点。英语只是工具,语言所承载的知识才是学习的目的与内容。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4》第一单元“深海探索”中《深海探索,为了人类的生存》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课文开篇指出,第二个腔棘鱼标本在马达加斯加岛附近的科莫多群岛被发现。在解释生僻地理名词的同时,教师应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地理符号所承载的知识点上。例如,结合马达加斯加的地理位置,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角度、欧洲对非洲的殖民统治的角度,对非洲大陆的往昔进行解读,同时结合当代非洲国家层出不穷的军事政变,对今日非洲的发展进行全景展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史明智,鉴往知来。不仅如此,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了解世界动态和关心社会问题的意识,培养家国情怀,开拓国际视野。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眼界决定了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在提高专业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促进自身发展,将活水源源不断地引入课堂。

五、教学目标与动态测评生态失衡及对策

课程考核应该是对教学活动整体过程的不断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评价不应该是一次性单方面的静态活动,而应该是不断循环的多元动态过程。教师要通过生态化评价方式,监督教学质量,调整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式,调节课堂生态因子功能,实现生态课堂的和谐与平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然而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考核的方式却是单一的,考核模式与内容不能与教学目标一一对应,影响以评促学的实际效果。

在教育生态背景下,单一的期末考试评价方式与现代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多样多次的考核方式和形成性评估方式,以确保学生成绩的动态评估。师生合作评价(Teacher-Student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简称TSCA)是一种新的语言产出评价机制,是针对解决语言教学过程中评价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所提出的新型评价形式。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师生合作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自我反思和总结,生成总结报告,以此来评估学生在本学期的努力程度。师生合作评价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任务产出的质量情况,同时也包括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师生合作评价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他们进行批判性思维,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参照教学目标, 掌握知识要点,做到定性和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全过程学业评价。另外,考核模式要继续推进非标准答案的改革,包括增加口语表达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多元测评模式。

六、结语

课堂生态的建构是优化教育生态主体及教育生态环境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基于课堂生态视角对当前高校大学英语课堂存在的生态失衡现象进行解析,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测评模式,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建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文化环境生态和动态测评生态平衡,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综合文化素养以及专业竞争力,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取得成功的经验,实现教育个体以及教育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小飞.大学英语教学失调现象透析教: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3(11):103-107.

[2]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

[3]Griggs M S. Classroom Quality and Student Behavior Trajectories in Elementary School[J].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2016(7):690-704.

[4]Marshall P D. Classroom Ecology: Relations between Seating Location, performance, and Attendence[J]. Psychological Reports, 2010(2):56-67.

[5]Krian U V. Design Compatibility of Classrooom Fuiniture in Urban and Rural Preschools [J]. Asian Journal of Home Science, 2014(2):1-5.

[6]Spellman K V, Deutsch A. Metacognitive Learning in the Ecology Classroom: a Tool for Preparing Problem solvers in a Time of Rapid Change?[J]. Ecosphere, 2016(8):33-34.

[7]杨旻,姚伶.课堂生态系统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108-119.

[8]贾蕃.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发展研究:教材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0):48-50.

[9]雷丹,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师“态”的生态解析[J].外语学刊,2015(5):99-105.

[10]李晨,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学生生态位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7(5):15-22.

[11]黄明成.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供给生态建构[J].桂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5):131-135.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科学专题研究项目“基于OBE教学理念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21GJZ15)的研究成果。663D9458-6A12-45E0-95D4-80495BACBD4A

猜你喜欢
生态平衡
渠江流域绿色发展研究
浅谈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对策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探讨
基于ArcEngine二次开发的区域生态系统碳平衡评估及动态预警系统的设计
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科技风险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旅游管理的社会问题及其整治措施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促进新安江水环境生态平衡
浅析我国供电企业服务营销对策
高职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的生态平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