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

2022-06-09 15:59蒋国宏贾浚倩
廉政文化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腐败制度建设

蒋国宏 贾浚倩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打造良好政治生态、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预防工程”,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工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廉洁文化建设是治理腐败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反腐倡廉,把能否战胜腐败提到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坚持不懈地进行反腐败斗争。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先后尝试了运动反腐、制度反腐等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大规模的疾风暴雨式的反腐虽轰动一时,却难以持久,且可能造成误伤,产生冤假错案。与此同时,制度反腐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何况制度本身即属于广义的文化的范畴。扬汤止沸,不若釜底抽薪。发挥廉洁文化以文化人、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激浊扬清、敦风化俗的积极作用,从心灵深处荡涤贪腐尘埃,树立对廉洁的价值认同就成为不二之选。因此,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加大行为反腐力度,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同时,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将文化反腐作为反腐败的第二战场,予以高度重视,试图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廉洁教育战略,普遍地改变人们对腐败的认知和态度,在认知正确的基础上,把廉洁确立为社会的核心价值。廉洁文化建设引起了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广泛重视。2005年1月3日,中共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里的“廉政文化”就是廉洁从政文化,是廉洁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因此,重视廉洁文化,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是我国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从治标到治本,从事后救济到事前预防重心转换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

二、廉洁文化建设是“三不”机制一体推进的有力保障

从腐败的发生机理看,腐败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有腐败的动机,如对现时和未来利益的追逐,简言之曰“想腐”;二是基于对腐败成本小、收益大、东窗事发概率小的判断,而不惧惩处,铤而走险,简言之曰“敢腐”;三是现行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的笼子存在漏洞,有机可乘,简言之曰“能腐”。只要这三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腐败就有可能避免。因此,要实现廉洁政治,就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紧不能腐的笼子,构筑不想腐的堤坝,从实现“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三方面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一体推进。一个人具有良好品行、廉洁自律是远离腐败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保证。因为“不敢腐”只是慑于外在压力而暂时罢手,贪腐的欲念没有被根除,一旦气候和土壤适宜,势必死灰复燃。“不能腐”的实现也离不开廉洁文化的支撑。虽然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原有体制机制的逐步完善,腐败的空间有所压缩,但从逻辑上看,因为制度总是有漏洞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业态、新领域的出现,还可能出现许多新的腐败空间,势必为心怀不轨者提供机会。何况制度运行也离不开文化的涵养与支持:一方面,制度的执行需要执行者准确把握其初衷和内涵,严格规范全面地加以贯彻执行,排除随意性、实用性、选择性。另一方面,制度的运行需要文化的认同,倘若在一个“贪渎文化”盛行的社会环境中,人人都试图钻制度和法律的空子,再精巧完善的廉洁制度也有失灵的可能。因此,有学者指出,在反腐败斗争中,“如果我们不把以廉洁文化为中心的价值体系赋予生机,将会一无所获”。总之,不想腐是治理腐败的治本之策。只有推进“不想腐”,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才能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只有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强了、思想觉悟高了,惩治的震慑效应才能更为凸显,制度约束的效果也才会更好。所以,要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就特别需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三、廉洁文化建设是更好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量。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积极参与,反腐败只能是少数人的运动,就不能凝聚智慧,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在一定意义上说,从廉政文化建设到廉洁文化建设,反映了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以及对反腐败深入所需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广泛支持力量的重视。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虽仅一字之差,但有着巨大的区别。从作用对象上看,廉政文化局限于掌握公共权力的群体,廉洁文化则面向所有的社会成员,它既包括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并以其为重点,也包括普通群众,以其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上看,廉政文化以廉洁用权为重点,强调要合法、规范、公正使用公共权力,特别是行政权力,而廉洁文化则关注社会成员如何看待物质利益,如何做人处事,旨在倡导廉洁、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引导、教育及约束社会大众,影响其思想意识以及行为。著名学者缪尔达尔在分析亚洲一些国家治理腐败效果不佳原因时就指出:除了制度不够完善,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在腐败现象的背后有“腐败文化”的支撑,在这些地方,腐败被视为“正常”,或者说已经成为一种“人人习以为常的文化”,从而形成了一种所谓“腐败的民俗学”。社会成员的容忍甚至认同是腐败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如果冷漠的大众无视自己的权利,面对行政官员滥权却保持沉默,这正是孕育自满和腐败的理想温床”。另外,无论是民主监督,抑或政治生态建设等,都离不开普通民众的关心、参与和支持。只有让廉洁观念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的心中,将清廉之风吹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才能形成腐败行为人人唾弃,腐败分子人人喊打的局面。总之,在与腐败的殊死较量中,如果不能形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没有人民群众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的有效发挥,那么腐败就难以被遏制乃至最终消灭。所以,在反腐败斗争中,我们不仅要突出重点,针对党政干部或公职人员进行廉政文化建设,也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增强民众反腐防腐的主体意识,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目标的实现获得更广泛的支持。

四、廉洁文化建设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的强劲动力

当代中国廉洁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立足当代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一方面,当代中国廉洁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民族凝聚的心理依据和精神支柱。弘扬廉洁文化,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防止其任性和滥用,确保“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体现了以民为本、执政为民、“廉必养民”的宗旨,能够最大程度地维护和发展普通民众的利益,有利于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另外,廉洁文化注重“正心、修身”,提倡追求高尚人格、远离低级趣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巨大的吸引力和无穷的感召力。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的廉洁文化也吸收了国外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包含了主张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等与世界所共通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主张仁爱友善,推己及人,“见得思义”,对正确处理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主张天人合一、适度消费,反对奢侈浪费、竭泽而渔,对于解决全球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对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树立良好国家形象,提升影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收稿日期: 2021-12-23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8SJZDI017)

作者简介: 蒋国宏(1966— ),男,江苏如皋人,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贾浚倩(1998— ),女,河南商丘人,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B96C7615-2BEB-4A0D-B320-767E4BD38D00

猜你喜欢
腐败制度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某些单位的制度
把脉“腐败亚文化”
目睹之现状
腐败至死怎么死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