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化遗珠的新制作

2022-06-09 09:54钟博羽
歌剧 2022年2期
关键词:莉亚塞西作曲家

钟博羽

从音乐艺术的诞生之日至今,躬身于创作、表演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早已浩如烟海。但关键历史的记忆与书写,却总是因其自身那不可抗拒的发展态势,和无法全面记录的客观缺憾,显得格外无情——那些被大众熟稔的名字,往往是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家,除此之外,其他的名字则容易被遗忘,即便记录在册,也可能会逐渐成为不掺杂任何情感的信息和文字。庆幸的是,在人类的历史当中,总有一部分着力于发掘更细微史实的人,他们的视野并未局限在关键历史的条条框框内,而是更加关注那些原本优秀卻并未得到重视的文化产品。就是这样一群人,使我们对某些时代、对某些个人及其艺术创作的认知,不至于仅仅停留在宽泛、抽象的信息上。

由德籍犹太裔作曲家安东·乌尔斯普鲁赫(AntonUrspruch,1850~1907)创作的未完成歌剧《圣·塞西莉亚》(DieHeiligeC?cilia&HeiligeC?cilie),于2021年11月21日,在德国哈廷根(北威州)亨利希什特钢铁厂(Henrichshütte,Hattingen)迎来其世界首演。作为一部被今日大众所边缘化的作曲家的遗作,《圣·塞西莉亚》既是“犹太人在德国(1700年)”(2021JüdischesLebenInDeutschland)活动的一部分,又是为“塞西莉亚日”(TagderHeiligenC?cilia)奉上的节日献礼。

被公众遗忘的作曲家

安东·乌尔斯普鲁赫1850年2月17日出生于法兰克福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优渥的家庭条件,使其较早地踏上了艺术道路——起初学习绘画,后来决定学习音乐。他先后师从于马丁·瓦伦斯坦(MartinWallenstein)、伊格纳茨·拉赫纳(IgnazLachner)以及约阿希姆·拉夫(JoachimRaff)等人,并于1871年去往魏玛,由李斯特(FranzLiszt)指导其完成钢琴学业。乌氏与当地的公共圈子和钢琴教师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因而对其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当他的兴趣转向作曲时,李斯特曾长期鼓励他两栖发展,不仅称其是自己最喜欢的学生之一(“优秀、亲爱的朋友”),且经常将他介绍给自己的圈内朋友。1878年,乌氏在法兰克福霍赫音乐学院(HochConservatory)担任钢琴及作曲教师,并与克拉拉·舒曼(ClaraSchumann)共事。在时任院长的拉夫去世(1882年)之后,由于同新院长的理念不合,作曲家与几位同事便从音乐学院辞职,并在其后新成立的拉夫音乐学院(Raff-Konservatoriums)担任对位法与作曲教授直至他去世。1870年代末执教的同时,乌氏创作了多首不同体裁、规模的音乐:除了钢琴作品以外,几部协奏曲、交响曲都在德国各城市成功上演,与此同时,作曲家也经常以钢琴演奏员和指挥的身份参与其中。

乌尔斯普鲁赫的早期作品由朔特(Schott)、布莱特科普夫与哈特尔(Breitkopf&H?rtel)、施泰尔与托马斯(Steyl&Thomas)以及汉堡的A.克兰兹(A.Cranz)等公司出版,而作曲家本人也于1881年3月与克兰兹之女艾米(EmmyCranz)完婚。除音乐之外,乌氏最重要的生活就是艾米和他们的四个女儿。接下来的时间里,除创作一些室内乐作品外,作曲家还写就了许多歌曲、合唱作品以及歌剧。乌尔斯普鲁赫的创作,受到19世纪晚期欧洲音乐发展的普遍熏陶,如要明确地说,其中较多的影响来自瓦格纳(RichardWagner)。尽管乌氏之女认为其父是在有意回避“新德意志乐派”(DieneudeutscheSchule)的立场,但作曲家本人在部分著述中不仅明确提及瓦格纳,并且内化了瓦氏的理论:无论是关乎现代性,还是对于艺术宗教观念的阐述,二人都在某种程度上相近。只不过,乌尔斯普鲁赫对这种观念的实践并不足够彻底:“他放弃了古老的咏叹调,其艺术产品的同一性在于场景,这些场景在诗歌中被设计得如此之好,以至于它必须融入交响乐的自然表达当中。”

乌尔斯普鲁赫创作了三部歌剧,其中《风暴》(DerSturm)的剧本由皮拉齐(EmilPirazzi)创作,是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戏剧之后的一部同名作;而《万物中最不可能》(DasUnm?glichstevonAllem)以及《圣·塞西莉亚》,这两部歌剧的剧本都是由作曲家自己完成的。其中,《圣·塞西莉亚》为四幕戏剧(还有说法称其为三幕或五幕歌剧),除第一幕拥有完整的、修订过的配器以外,其余部分仅完成了钢琴谱。

作曲家的其他创作,包括大量为合唱与独唱而作的歌曲、一部交响乐、一部钢琴协奏曲、一部钢琴五重奏,以及其他诸多室内乐与钢琴作品。他的音乐在当时很受欢迎,其特征是具有独创性的和声(包括不寻常的半音进行和16世纪声乐复调的遗存)、精巧的对位处理和在当时较为前卫的管弦乐风格,例如为男高音、合唱与管弦乐队而作的《春祭颂歌》(DieFrühlingsfeier),歌词文本为弗里德里希·戈特利布·克洛卜施托克(FriedrichGottliebKlopstock)所作的颂诗。在乌尔斯普鲁赫的一生中,声乐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占据了他的生活,对他而言,人声就是最完美的音乐表达工具。

同时,乌尔斯普鲁赫还为格里高利圣咏的复兴而忙碌,其目的是要在礼拜仪式中恢复这种被誉为“西方音乐的璀璨明珠”的原始、纯粹的艺术形式。1901年在斯图加特与慕尼黑出版的《格里高利合唱及其问题》(DerGregorianischeChoralunddieChoralfrage)引起了国际关注,同时也令他与罗马教廷保持着良好的联系。作曲家对格里高利圣咏的浓厚兴趣,本质上源于对基督教信仰的深深热爱,而非被圣咏纯粹的美学特征所吸引。乌氏生前的最后一部未完成作品是为弥撒仪式而作的一首四部垂怜经(einvierstimmigesKyriezueinerMesse),在这部作品当中,格里高利圣咏和复调演唱再次被结合了起来。FF68CFA6-472F-4A91-AB90-DE3B54343C0A

《圣·塞西莉亚》也是一部未完成的宗教题材作品,取材自圣教会最著名的殉道者塞西莉亚的故事,为使剧情与音乐相适宜,原故事情节经乌氏之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在作曲家去世前几天,柏林合唱团的齐格弗里德·奥克斯(SiegfriedOchs)曾拜访过他:后者计划在柏林以纯器乐形式上演歌剧的第一幕。然而这一计划没有如期进行,乌尔斯普鲁赫于1907年1月11日因心脏衰竭在他的出生地法兰克福去世。为何一位生前作品上演、出版量较高,且在当世有着较大影响力的作曲家、钢琴家,在其逝世后反而逐渐沉默甚至销声匿迹?这其中可能存在两个原因。首先,20世纪初的音乐评论家如朱利叶斯·卡普(JuliusKapp,1922)以及弗朗茨·施萊克(FranzSchreker,1921)大多认为乌氏的作品仅仅是对威尔第(GiuseppeVerdi)、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等人的模仿:“尽管他能够掌控所有的精细技术及工作,但它们只是一个机智聪明的头脑的启发性产品,缺乏真正(浪漫主义的)动势那令人信服的力量。”其次,乌氏之女也隐晦地向外界说明了一些客观存在的社会环境因素——20世纪初以来的世界性灾难。显然,反犹主义抬头与“音乐生活的雅利安化”(ArisierungdesMusiklebens)也给其音乐的传播带来了消极影响。种种原因的作用下,乌尔斯普鲁赫及其作品逐渐被公众所遗忘。

对作品的重新认识和制作

《圣·塞西莉亚》所描述的,可能是公元200年左右古罗马时期的故事(因其名字所代表的塞西莉亚家族)。作为罗马灶神处女(VestalVirgins)之一的竖琴手塞西莉亚,将要与迫害基督徒的长官瓦列里安(Valerian)结为夫妻,但就在一次为即将被处决的基督徒进行罗马原教崇拜的教化之后,塞西莉亚秘密地接受了基督徒的洗礼。新婚之夜,塞氏向丈夫吐露实情,并声称自己的身心已属于天主。奇特的是,瓦列里安并未因此而动怒,反而欣然接受了这一超性的、共同侍圣的爱情。在接受施洗之后,瓦列里安还劝说其兄弟蒂布尔齐乌斯(Tiburtius)一同加入基督信仰。

就在塞西莉亚与瓦列里安坦诚相待之际,时任行政长官的阿尔玛基乌斯(Almachius)也觊觎着塞氏的美貌。为了占有这位貌美的女子,阿尔玛基乌斯便想将瓦列里安安排至希腊战场。在元老院陈词的瓦列里安拒绝了这一命令,认为自己不再适合充当刽子手,并与蒂布尔齐乌斯一同坦白了对新神的信仰。他们的勇气招来了阿尔玛基乌斯的折磨与拷打,但无论两兄弟还是塞西莉亚本人都意志坚定。塞西莉亚不仅拒绝了行政长官的婚约,还盛赞瓦列里安兄弟的英勇行为。最终,阿尔玛基乌斯处决了两兄弟。

由于秘密埋葬了丈夫和弟弟,塞西莉亚被通缉,并被侍从执法吏的首领马克西姆斯(Maximus)所追捕。刽子手们企图对其施用对犯奸女性的惩罚——点燃圣女身处的柴堆尖塔,但塞西莉亚没有受到火的伤害:竖琴在火焰中闪闪发光,她仍安然地赞美天主。马克西姆斯及其同伴就是在这样的神迹下,逐渐归顺于新的信仰。塞西莉亚受难后,阿尔玛基乌斯责罚刽子手下手太快违背其意志,刽子手们则反过来抵制行政长官的残暴专政。审判的号角随着新凯撒的上任接踵而至,因为后者希望对基督徒施以仁政,要求阿尔玛基乌斯前往罗马述职。终于,阿尔玛基乌斯倒下,塞西莉亚的竖琴奏出柔和的音乐,这位穷凶极恶的长官也得到了神的宽恕。基督徒赞美着这一奇迹,并鼓励彼此留存这份珍贵的遗产——有关塞西莉亚的美好记忆。

此次《圣·塞西莉亚》的新制作,是受明斯特(北威州)安东·乌尔斯普鲁赫协会(derAntonUrspruchGesellschafte.V.,Münster)委托,由杜塞尔多夫指挥家乌尔里希·莱卡姆(UlrichLeykam)历时十年参与乐谱创作而成:莱卡姆根据对《圣·塞西莉亚》乐谱的认识与理解,并综合乌尔斯普鲁赫的音乐遗产及其他有关“塞西莉亚”的小品,完成了整部歌剧的草稿,最终将该作确立为“为独唱、舞蹈、合唱团与大型管弦乐队而作的四幕歌剧”。值得一提的是,歌剧中合唱团的使用比例,远远超出了神圣剧、清唱剧及合唱歌剧中合唱团的通常规模——首幕的第一场景就运用了两个完整四部的合唱队,它们与管弦乐队一道,形成十分强烈的音响效果。

该剧的首演由彼得·帕赫尔教授(Pro.Dr.PeterP.Pachl)与中国导演江中游主持。帕赫尔教授曾多次发掘出音乐戏剧文学宝库中的隐藏宝藏,并数次与电台、唱片及录像公司联合制作、发行音乐产品,其中就包括亚历山大·策姆林斯基(AlexanderZemlinsky)、弗朗茨·施雷克尔(FranzSchreker)以及乌尔斯普鲁赫(喜歌剧《万物中最不可能》,由拿索斯于2012年9月22日发行专辑)等人的作品。而作为一名导演,他也曾多次与其带领的慕尼黑“轻钢琴音乐剧场及乐团”(PianopianissmoMusiktheaterEnsemble)就许多原创和重演剧目进行讨论,他们的新制作总是备受关注。此次制作,也同帕赫尔教授及其乐团以往的设计理念一致,不仅旨在反映演出场地的历史,且试图在上演过程中映射出德国犹太人的生活,同时也将古罗马时期的剧场演出、歌剧艺术的滥觞,以及今日歌剧演出的历史,串成一条具有延续性的时间线。帕氏及其团队希望,该剧能够在历史与政治层面,就德意志犹太人的生活进行公开对话。

然而,就在正式排练开始的前一天,帕赫尔教授却因病被送入重症监护室,随后在波鸿圣奥古斯丁医院不幸辞世。《圣·塞西莉亚》的全部导演工作及“轻钢琴音乐剧场”的代理总监,只能暂由江中游担任。年仅31岁的江中游,曾与卡利斯托·比耶托(CalixtoBieito)、安德列亚斯·霍莫基(AndreasHomoki)、卢克·帕西法尔(LukPerceval)等导演合作,并曾协助演出过多场剧目:如在维尔德巴特举办的罗西尼音乐节,以及马格德堡剧院、苏黎世和哈勒歌剧院举办的多场演出。

在《圣·塞西莉亚》的首演中,舞台设计师、视频艺术家罗伯特·普夫兰茨(RobertPflanz)运用舞台动作与动态视觉投影画面平行的方式,传递了作品当中的信息及几个世纪以来的时空发展。他们旨在通过此举,使观众从单纯欣赏歌剧的被动接受者身份,转变为积极、活跃的参与型接受者。服装由克里斯坦·布伦斯(ChristanBruns)负责,主要角色则由女高音丽贝卡·布罗贝格(RebeccaBroberg,饰塞西莉亚),男高音汉斯-格奥尔格·普里泽(Hans-GeorgPriese,饰瓦列里安),男中音鲁本·斯科特(ReubenScott,饰蒂布尔齐乌斯)、乌利·比策(UliBützer,饰阿尔玛基乌斯)与阿克塞尔·沃洛舍克(AxelWolloschek,饰马克西姆斯)等人担任。

作为一场感官盛宴,乌尔斯普鲁赫笔下那激动人心的歌剧情节,在听觉与视觉的交融下终于得以实现。同时,全新的、符合当代审美意趣的制作也给歌剧的内容增添了不少趣味性表达。通常情况下,“轻钢琴音乐剧场”的班底及制作都尤其针对年轻一代受众:这个由来自11个国家的成员组成的乐团,没有自己的独立演出场地,也不是大编制的管弦乐队——对于他们来说,乐团的演出质量才是重中之重,他们强调通过非同寻常的转化过程,将正歌剧与流行化审美趣味进行结合,此类创意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一个人究竟什么时候会死?是在被世人所遗忘的时候。虽然乌尔斯普鲁赫在其逝世后,曾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真正死亡”,但《圣·塞西莉亚》迟到115周年的全球首演,使这位有着重要贡献的边缘化作曲家再次得以正名——乌氏及其作品,一直以来都没有被人们所忘却。而在今天,该剧也可以看作是献给已故的帕赫尔教授的一点告慰:帕氏长期从事发掘、重演新旧音乐作品的一线工作,他的精神给当代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学习的榜样,人们也同样会怀念他。FF68CFA6-472F-4A91-AB90-DE3B54343C0A

猜你喜欢
莉亚塞西作曲家
小小作曲家
抒情的抽象——莉亚·尼克尔作品欣赏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作曲家
塞西暗示竞选埃及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