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追随幼儿的兴趣开展课程故事

2022-06-09 23:24林梦璐
幸福家庭 2022年4期
关键词:叶脉书签叶子

林梦璐

笔者所在幼儿园致力于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一直以生态种植为办园特色,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打造了“天空菜园”,并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植物、蔬菜,组织幼儿开展了许多种植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究、在体验中学习、在劳动中收获。同时,幼儿在种植活动中也发生了许多故事。本文以课程故事“叶脉探秘之旅”为例,谈谈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课程故事。

最近,“天空菜园”里的蔬菜都长大了,看上去郁郁葱葱的。某天,幼儿在浇水、除草的过程中开始讨论蔬菜的叶子,桐桐说:“黄瓜的叶子真大,像我的手掌,还有点像梧桐叶。”舒扬说:“西瓜的叶子胖胖的,像水滴。”奇奇说:“芹菜的叶子很小。”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蔬菜的种类不同,其叶子的形状和大小也不一样,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笔者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了“蔬菜叶子小调查”。

通过调查,幼儿了解了许多蔬菜叶子的形状,还在户外活动时间去“天空菜园”里寻找各种蔬菜的叶子。一天,熙熙和祯祯拿着一片丝瓜叶子玩游戏,突然,祯祯不小心把叶子撕破了。熙熙把小手伸过去,“撕拉”一声,丝瓜叶子沿着一条直线破开,熙熙便不解地问祯祯:“丝瓜叶子破了的地方会沿着一条线撕裂,这条线是什么?”祯祯摇摇头,熙熙又问:“它们有什么用呢?它们都一样吗?”祯祯说:“我也不知道。”于是,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为了弄清楚“叶子上的‘线’是什么”“这些‘线’有什么用”“这些‘线’都一样吗”这三个问题,笔者带领幼儿开展了一次叶脉调查,让幼儿通过问爸爸妈妈、翻阅书籍、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寻找答案。

通过叶脉调查,幼儿了解到,植物身体里长有很多很细的管子,从它的根部开始,经过它的茎一直到叶子,植物细小的管子埋藏在茎里面是看不见的,等到了叶子上就变成了更细更小的管子,也就是熙熙看到的“叶子上的线”,它的名字叫叶脉。叶脉的作用很大,蔬菜靠叶脉吸收水分和营养才能长大和结出果实,叶脉的形状有很多种,主要有网状脉、平行脉和叉状脉。

教师要追随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的经验展开探究,并抓住关键信息,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此次“叶脉”话题是幼儿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的,笔者结合幼儿的讨论,帮助幼儿梳理了三个问题,分别是“叶子上的‘线’是什么”“这些‘线’有什么用”“这些‘线’都一样吗”,并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了调查,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查阅相关资料、自主探究,帮助幼儿认识了不同蔬菜叶脉的特征,了解了叶脉的作用。在分享调查结果时,笔者还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让幼儿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一)课程故事一:叶脉如何输送营养

调查结束后,幼儿提出了新的问题:“叶脉真的可以输送营养吗?它又是怎么输送营养的呢?”为了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两个问题,笔者和幼儿一起进行了叶脉吸水实验,将蔬菜叶子插进有颜色的水中,静静等候,观察叶子颜色的变化。一天过去了,叶子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但叶子主叶脉底部的位置稍微有些变红了。由于幼儿选择的叶子太绿了,变化不够明显,不利于幼儿观察,于是,笔者建议幼儿选择用白菜叶做实验。过了一天,白菜叶的根部果然有了几条红色的“线”,出现了毛细现象,幼儿惊奇地说:“看来叶脉真的会吸收营养和水分。”

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望强烈,在了解了叶脉的作用后,对叶脉如何输送营养产生了兴趣,并想通过亲身体验寻找答案。笔者及時抓住了这个值得继续探究的兴趣点,并引导幼儿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笔者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让幼儿自主操作,并在幼儿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给予适度的指导,以保证实验顺利开展。例如,一开始幼儿选择用绿色的叶子做实验,笔者没有否定,当幼儿发现变化不明显时,笔者才建议幼儿用白菜叶做实验。在实验中,笔者始终追随幼儿的兴趣,关注幼儿的观察和操作,并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耐心等待幼儿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积极主动地思考,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直观形象地了解了叶脉传输营养的过程。

(二)课程故事二:怎样留住叶脉

涵涵是个爱观察的孩子,她说:“我发现不同的蔬菜,叶脉也是不一样的,你看,大蒜的叶脉就是一根根直线,而黄瓜的叶脉是有分叉的,歪歪扭扭的。”果果说:“真的是这样呢,我觉得它们的叶脉都很漂亮,我想带回去给妹妹看,可是叶子容易坏,如果叶脉能画下来或者留在纸上就好了。”小哲说:“这还不简单,照着画呗。”于是,幼儿开始尝试将叶脉的样子画下来,但叶脉有粗有细,细细的叶脉看不清楚,无法照着画。这时,有幼儿提出:“我们科学发现室有灯桌,如果在灯桌上照一照,叶脉肯定会更加清楚。”

于是,幼儿开始了第二次尝试,但很快,他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灯桌的确能使叶脉看起来更加清楚,但用记号笔无法表现粗细,画出来的叶脉并不真实。桐桐说:“叶脉有点像手上的指纹,如果印在橡皮泥上会有印子吧。”果果说:“对,美工区的印泥也可以,我以前画过指印画,用手指蘸印泥印在纸上会有指纹,用叶子蘸上印泥拓印,应该也会印出叶脉。”随着幼儿的不断尝试,“留下叶脉”的方法越来越多了,梓妍和桐桐还尝试将纸蒙在叶子上面,用彩色铅笔在上面拓印。

在本次活动中,笔者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启发、鼓励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究,让幼儿探索“留下叶脉”的各种方法,并不断优化、调整这些方法,让幼儿感受到了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

(三)课程故事三:制作叶脉书签

一天,小扬在“天空菜园”里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叶子,跑来和大家分享他的发现,并邀请大家去菜园里看看。果果看到后说:“叶肉被虫子吃掉了,只剩下叶脉,变成镂空的了,但我觉得很美。”涵涵说:“我姐姐就有一个用叶子制作的叶脉书签。”奇奇说:“怎样才能让叶子变成镂空的呢?我也想做这样的书签。”

怎样才能保留叶脉去除叶肉呢?需要哪些材料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了许多方法,如用牙刷刷出来、用小刀刻出来、用剪刀剪、用手撕、用锅子煮烂等。虽然幼儿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但为了成功制作出叶脉书签,笔者还是查询了制作叶脉书签的方法,并鼓励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叶脉书签。一段时间后,许多幼儿都成功制作出了叶脉书签,但笔者了解到果果没有成功,她有点沮丧。于是,第二天,笔者和幼儿一起进行了讨论,以帮助果果找到失败的原因。在讨论过程中,尧尧说:“我和妈妈做了两次,第一次树叶没有烧烂,叶肉刷不下来,第二次多煮了一会儿。”妙妙说:“有些叶子很容易刷烂,不能太用力。”

通过讨论,笔者发现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叶子煮的时间不够长;二是刷叶子时过于用力或刷毛太硬;三是选取的叶子太薄太软。果果根据这些失败的原因调整方法后,终于成功制作出了叶脉书签,并带过来和朋友们欣赏、交流,还绘制了叶脉书签的制作流程图。

在本课程故事中,笔者支持和引导幼儿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并解决问题,同时也启发他们用数字、图画等表征方式记录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另外,在活动中,笔者还及时引导幼儿围绕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享,将幼儿的个人经验扩展为集体经验,让幼儿了解了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并引导幼儿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帮助幼儿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笔者引导幼儿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的探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观察经验,帮助幼儿了解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根据此次有关叶脉的课程故事,笔者梳理了思维导图(见图1)。关于叶脉的活动还可以在生命教育方面继续深入探索,故事未完待续。在活动后,笔者还梳理了幼儿的关键经验(见表1)。

图1 课程故事“叶脉探秘之旅”思维导图

陳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教师应保护幼儿的探究欲,追随幼儿的兴趣,支持他们自发、自主、自由地与大自然进行互动,并通过感知、体验、观察、探索等方式,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在“叶脉探秘之旅”课程故事中,笔者追随幼儿的兴趣,跟随幼儿的脚步,惊讶于幼儿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表现。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了解了蔬菜叶子的叶脉,也描绘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脉络,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高新区阳澄湖科技园幼儿园)

猜你喜欢
叶脉书签叶子
透明书签
最美叶脉
把“照片印”在叶脉上
十一月书签
十一月书签
叶脉书签
贰月书签
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节选)
我是一片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