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男高音约瑟夫·卡列加

2022-06-09 01:40史君良
歌剧 2022年2期
关键词:马耳他威尔第男高音

史君良

马耳他虽然是小国,却拥有一位世界级的男高音,他就是约瑟夫·卡列加(JosephCalleja)。聆听那些他参演过的DVD,如多尼采蒂《玛丽亚·斯图亚特》(饰唱莱斯特)、威尔第《西蒙·波卡涅拉》(饰唱阿多尔诺)、威尔第《茶花女》(饰唱阿尔弗雷多),不难发现卡列加得天独厚,拥有一副好嗓子,其歌艺近似早期的吉利(B.Gigli)和毕约林(J.Bjorling),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男高音歌唱家。

卡列加1978年1月22日生于马耳他,少年时他爱唱流行歌曲。十二三岁时他看了影片《歌王艳史》(TheGreatCaruso),便学着其中的主角马里奥·兰扎(MarioLanza)演唱,结果,“只唱了两分钟,我的嗓音哑了两个星期”。

16岁之前,卡列加参加了教会唱诗班,之后,随马耳他著名男高音保罗·阿西亚克(PautAsciak)学唱。阿西亚克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皇家歌剧院演员,曾经与许多著名歌唱家同台演出过,其中包括女高音哈蒙德(J.Hamond)、卡拉斯、萨瑟兰、切尔奎蒂(A.Cerquetti),次女高音斯蒂格南妮(E.Stignani)、西蒙纳托、埃尔金斯(M.Ellins),男中音科尔扎尼(A.Colzani)、塔利亚布埃(C.Tagliabue)、布朗(H.Braun)、卡普契尼(P.Capuccili)、弗兰契(B.Franci)、格洛索普(P.Glossop)、埃文斯(G.Evans),男低音奈利(G.Neri)、瓦吉(G.Vaghi)以及男高音苏特豪斯(L.Sutheaus)等。卡列加经验丰富,博学多才,在良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学有所成,国际乐坛上又冒出了一位漂亮的抒情男高音。

1997年5月在马耳他戈佐岛阿斯特拉剧院,卡列加以麦克达夫一角(威尔第《麦克白》首次登台,是年在维也纳国际歌唱比赛中获奖,并在荷兰参与多尼采蒂《玛丽亚·斯图亚特》的演出。1999年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他首唱奈莫利诺(多尼采蒂《爱之甘醇》),又在意大利佩萨罗参与阿齐奥·科尔吉(AzioCoghi)的新歌剧《伊莎贝拉》的演出,同年荣获米兰卡鲁索歌唱比赛大奖,1999年又在多明戈国际歌剧大赛中获奖,进一步给他带来了国际演出机会,如在爱尔兰韦克斯褔德音乐节参演赞多纳伊德《埃克布的骑士》等。是年他首演于美国,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斯波莱音乐节唱里努奇奥(普契尼《贾尼·斯基基》),及在德国里根斯堡音乐节唱奥塔维奥(莫扎特《唐乔瓦尼》)。

1999-2000乐季,卡列加首次在比利时舞台亮相,在列日唱阿尔马维瓦(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又赴多伦多、德累斯顿等地演出,还在爱尔兰韦克斯福德唱泽福里斯(阿道夫·亚当《我若为王》)。2001年比利时首演欧内斯托(多尼采蒂《唐帕斯夸勒》及在博洛尼亚参演威尔第《一日之王》等。翌年,他以曼图亚一角(威尔第《弄臣》)首演于威尔士国家歌剧院与英国皇家歌剧院。之后,又赴奥地利布雷根茨音乐节、法兰克福歌剧院及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等演出。以埃尔维诺一角(贝利尼《梦游女》)成功首演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随后又唱了阿图罗(贝利尼《清教徒》)、奈莫利诺(多尼采蒂《爱之甘醇》)、罗勃(多尼采蒂《恶魔罗勃》)等。

2011年卡列加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诺贝尔和平音乐会,并参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崭新制作的古诺《浮士德》的演出及返回英国皇家歌剧院演唱鲁道夫(普契尼《波希米亚人》)、霍夫曼(奥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阿多尔诺(威尔第《西蒙·波卡涅拉》)等。

2012-2013乐季开始,卡列加在伦敦参演逍遥音乐节,在欧洲多个城市(巴黎、伦敦、维也纳、慕尼黑、阿姆斯特丹、巴登-巴登等)举行巡回演唱会,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唱平克尔顿,在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唱曼图亚,在芝加哥唱鲁道夫(女高音安娜·涅特列布科饰唱咪咪)。

2012年卡列加正值当唱之年,已饰唱过28个角色,唱遍世界著名歌剧院,名声在外,前途无量。2021年2月,卡列加被任命为马耳他第一文化大使。目前,卡列加与女高音的妻子利斯尼克(T.Lisnic)和一雙儿女住在马耳他,夫唱妇随,家庭幸福,传为佳话。

自2003年以来,DECCA录制了卡列加《男高音咏叹调集》《金嗓子》《马耳他男高音》等个人CD专辑,质量一流,好评如潮。卡列加的首张个人CD《男高音咏叹调集》专辑(伴奏:米兰威尔第交响乐团/夏依),曲目都是他曾在舞台上演唱的,有威尔第《茶花女》中的“爱火在燃烧我的心”“啊!我内心羞愧”,《弄臣》中的“美人如云”“好像看见这姑娘”“爱情向我召唤”“女人善变”,《麦克白》的中“啊!父亲的双手”,多尼采蒂《爱之甘醇》中的“她多么可爱”,《拉美莫尔的露契娅》中的“祖先的坟墓”“噢,我美丽的灵魂”,奇莱亚《阿德丽安娜·莱科芙露尔》中的“甜蜜又可爱的微笑”,《阿莱城姑娘》中的“费德里克的悲叹”以及普契尼《蝴蝶夫人》中的“再见,可爱的家”等15首咏叹调。

乍一听,卡列加的嗓音并不惊人,力量不足,也缺乏个性,不过他的音质很美,唱法自然,声音表现力非常丰富,可塑性强,从而将咏叹调中的各种情绪表现得有血有肉,形神俱似,异常生动。如以有力的音色、冲击的运腔唱出“啊!我内心羞愧”中的悔悟、自责的心情,采用含蓄、柔韧之声倾诉出的“啊!父亲的双手”,则带有怀念、悲恸之情;“美人如云”中的歌声又是那么轻佻、多情、得意,在“她多么可爱”中,卡列加又以优雅、明朗的嗓音唱出了角色腼腆、懦弱的性格。他以黯淡的音色唱出“祖先的坟墓”中悲切、极度失望的情绪,“甜蜜又可爱的微笑”中的歌声又多么温暖、甘美、柔润,“费德里克的悲叹”中的音色运用则明暗适中。卡列加在演唱中很强调整体共鸣的运用,声区的共鸣相连得异常自然,不论高、中、低音都带有胸腔共鸣,全部声区的声音显得饱满丰润。他的高音关闭唱法一流,一下子就顺上去了,音质纯正,高亢圆润,且带有金属的色彩及穿透性。如“爱情向我召唤”中的HighD音、“我内心羞愧”中的HighC音、“女人善变”中的B2音、“再见,可爱的家”中的降B2音等,劲力十足,用声痛快贯通,色彩明朗结实。

马里奥·兰扎是卡列加少时的偶像,2012年录制的个人CD专辑就是《当我的至爱——向马里奥·兰扎致敬》(DECCA478-3531),由BBC音乐会乐团/梅尔库里奥(S.Mercurio)伴奏,内容多是马里奥·兰扎的保留曲目,有布罗兹基《当我的至爱》《格拉纳达》《因为你是我的》、拉歇尔《再见罗马》、罗萨斯《今年最美之夜》、罗西尼《跳舞》、龙伯格《小夜曲》、“穿上戏装”(列昂卡瓦洛《丑角》)、“妈妈,这酒好烈”(马斯卡尼《乡村骑士》)、托斯蒂《小嘴》《玛莱卡莱》、比西奥《玛丽的情话》、“天空和海洋”(蓬基耶利《歌女焦空达》)、“爱情不能禁止我爱你”(焦尔达诺《费多拉》)、“花之歌”(比才《卡门》)、“今晚无人入睡”(普契尼《图兰朵》)、“你不会孤独”(罗杰斯《旋转木马》)、达德洛《因为》等。

全碟不论是歌剧咏叹调、音乐剧唱段,或是艺术歌曲、流行小曲,卡列加唱来都非常听动,表情音色又十分多彩,发声中的刚、柔、明、暗、虚、实等色彩运用自如,气息力度控制及整体共鸣运用尤为出色,他的发声极为完美,听不出一个音区到另一个音区的过渡,声音匀称、统一、自然,没有转换过程。歌唱家最介意的是采用同样的音色演唱所有的曲目,卡列加则以不同的色调演绎不同的作品,激昂的歌剧咏叹调不同于轻盈的音乐剧唱段、细腻的艺术歌曲有别于自然的流行小曲,表现形态及演唱风格各异。“穿上戏装”中用声加强了力度的因素,用情深沉、声音挺拔、倾诉刚劲,心酸悲楚,不过,仍然保持着抒情的气度;“今夜无人入睡”则唱得极为自信、高尚、宏伟,柔中带刚,刚中带柔,充满着意大利式的热情,有着吉利的唱风影子。“你不会孤独”是音乐剧《旋转木马》(Carousel)中的唱段,卡列加唱来声音的概念基本没有什么改变,但共鸣运用略为靠前些,近似面罩唱法。《玛莱卡莱》突出了旋律之美,清净、朴素、典雅,唱得很是口语化,抒情见长,有着柔和的室乐声响。“跳舞”中的塔兰泰拉舞曲节奏处理非常活泼、奔放、欢腾,起伏性的音调带出了热闹的气氛,全曲洋溢着诙谐的情趣。那首著名的法国流行小曲《因为》,许多歌唱家和歌星都灌唱过,卡列加唱来用声不多,运腔热忱,情感真诚,唱出了情侣之间的火热爱情。这些曲子马里奥·兰扎唱得较为“海派”,用声放纵,音色粗野;而卡列加唱来较规范,更有声乐修养,毕竟他是受过严格声乐训练的。

猜你喜欢
马耳他威尔第男高音
可爱的红(为男高音而作)
马耳他想让英国还化石
阳光下的中国
“歌剧之王”威尔第的故事(一)
威尔第歌剧创作中的威廉·莎士比亚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