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村职校技能大赛开展现状及对策

2022-06-09 11:38李泽湛唐艳霞代鹏曾齐高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技能大赛民族地区现状

李泽湛 唐艳霞 代鹏 曾齐高

【摘要】本文针对民族地区农村职校参与技能大赛存在的现实性问题,提出要使农村职业教育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彰显政府责任,明确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以学校为主体,强化以教师发展为核心,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构筑农村职业教育新高地,为促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做出“职教贡献”。

【关键词】民族地区 农村职校 技能大赛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8-0025-03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在此背景下,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及专业能力非常关键。而职业技能大赛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深化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了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有效结合,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大赛已经成为广大师生展示风采、追梦圆梦的广阔舞台,成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对职业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一、民族地区农村职校技能大赛开展现状

(一)民族地区技能大赛开展现状

虽然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至今已经举办十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均衡、精英式教育而非普惠性教育的问题。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参加技能大赛的比例不高,获奖率更低,导致农村职校参与感不强。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情况为例,2019年国赛(中职组)赛项38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 500多名选手参赛,获奖人数4 500人左右,获奖率60%(其中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广西代表队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57项,总获奖人数162人,全国占比3.6%,获奖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无论是参赛规模还是获奖人数,广西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职业教育发达省份差距更是明显。

(二)民族地区农村职校技能大赛开展现状

在为数不多的2019年国赛广西获奖选手中,又以南宁、柳州等经济相对较好城市的职业院校学生为主,而其他地市的获奖者屈指可数,农村职校学生获得国赛三等奖及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城乡差距明显。

农村职校很大一部分教师只能参加省(区)、市赛,以百色市参加2019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情况为例,2019年广西区赛(中职组)共设赛项48项,全区5 000多名选手参赛,获奖人数3 026人,获奖率60%(其中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其中,百色市代表队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获奖率仅有7%左右(按所有项目满额参赛计算),远低于全区60%的获奖率。从获奖率可以看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水平低下,农村职业学校所获奖项更是屈指可数。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农村职校在技能大赛开展方面确实存在一些现实性问题,笔者将对此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分析

(一)政府层面

民族地区农村职校发展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及办学经费问题。2019年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是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地方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不够重视职业教育,从而导致部分县级农村职校因各种原因遭遇停办甚至消失。以百色市为例,截至2019年底,全市只有中职学校17所,其中公办学校12所,除去市属中职学校,平均每个县中职学校数量不足0.5所,这就意味着有近一半的县级农村职校停办。

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不够重视的重要原因在于办学经费不足。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地方教育预算及支出在地方政府总体预算及支出占比偏低,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缺口严重,一些民族地区农村职校办学经费难以得到保障。

(二)学校层面

在生育率持续走低以及各地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影响下,县级农村职校的发展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具体表现为每年招生任务比较艰巨。学校每年上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招生工作,每年3—8月是招生季,学校在求生存的情况下,只能把工作重点放在招生工作,而对常规教学、技能大賽和教学科研等工作只能应付了事。同时,每年的市、省(自治区)、国家级技能大赛均在上半年,大部分农村职业学校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准备此项工作,大赛成绩自然也就不尽如人意了。

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农村职校生存环境日益严峻,学校除了要改善办学条件,完成常规管理、教学、招生等工作,还要积极筹措资金更新教育教学设备。当前学校的设备设施满足不了教育教学需求,更不用说满足技能大赛的要求了。

(三)教师层面

民族地区农村职校教师具有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晋升空间小、专业技能不强等特点。以百色市凌云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其现有在校生3 217人,专任教师只有85名,师生比高达1∶37(大大高于标准的1∶18),任课教师平均每人每周最少要完成20节课的教学。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部分教师同时兼任学校中层干部、部门干事以及班主任,还要完成招生任务以及其他任务等,“5+2”“白+黑”工作模式成为常态,大部分教师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参与技能大赛指导、科研等工作。

学校编制数、岗位职数限制以及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教师缺乏外在动力。有些教师工作5年甚至10年都看不到职称晋升以及岗位晋级的希望,长此以往,部分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就会发生改变。另外,由于农村职校教师一部分是由基础教育转职过来的,专业技能方面本身就存在系统知识架构缺失的问题,并且专业发展意识薄弱,缺乏内在动力,对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有畏难情绪,导致技能大赛工作开展不起来。

(四)学生层面

因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招生困难的问题,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采取报名入学的方式,所以生源素质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完成基本专业学习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农村职校参加技能大赛,选才方面就非常窄小,很难挑选出符合技能大赛要求的选手。另外,学校在组建技能大赛集训队时,大部分学生因为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模糊,并存在畏难情绪,以致不愿意也不敢参加技能大赛训练。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县级农村职校在政(政府)、校(学校)、师(教师)、生(学生)等四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参与技能大赛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阻力。

三、对策及建议

通过调研民族地区农村职校技能大赛开展的现状可知,目前农村职校参与技能大赛困难重重。以下,笔者将从政、校、师、生等四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政府纾困施援手,各方支持促发展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以后,各省、市、县等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若干发展、振兴职业教育的文件,但是这些政策是否真正惠及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校,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从政府层面对农村职校真正纾困的措施,一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彻底改变观念,落实政府主体责任,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民族地区农村职校改善办学条件,每年的政府预算要向职业教育倾斜,特别是向民族地区农村职校倾斜。同时,也要大力解决教师岗位编制等问题,要让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大政方针真正惠及农村职校,惠及农村职校师生。

二是切实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要让东西协作结对帮扶学校之间实现真帮扶、真协作,双方政府部门要出台更细化的协作考核机制,比如细化到学校管理协作成效、教学协作成效、教科研协作成效、技能大赛协作成效,让东西协作的成效作为双方政府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如此方能让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农村职校真正受益,进而增强农村职校办学实力。

三是技能大赛主管部门、主办单位在制订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方案时,要考虑东西部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国赛名额分配可以向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倾斜,或者直接向农村职校定向配额国赛或省赛指标。此外,还可以将东、西部地区职校分组评比奖项,城市职校和农村职校分组评比奖项,让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职校学子获得更多的参赛机会、获奖机会。

四是除教育主管部门外,各级领导、各级行政部门少一些重复的、意义不大的调研或检查,多一些实质性的关心与支持。各级政府部门可以建立职业教育大数据平台,各农村职业学校可通过大数据平台定期进行办学条件及办学成绩等方面数据的上报,并及时更新;行政部门可以上网查找相关数据,减少一些非必要的检查,让学校领导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管理方面的思考和改革,让教师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方面的思考,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让学校工作回归教育的本质。

(二)创新激励措施,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在现有条件下应想方设法参与大赛。一是学校层面积极出台相关激励措施,将技能大赛指导及成绩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岗位晋升等方面,同时还要落实专业教师职业技能提升政策与措施,打破教师专业成长的体制机制壁垒,探索专业教师成长与学校同步成长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模式。二是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学校应创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双元制、现代学徒制等先进理念,通过引企入校,邀请大国工匠、技能大师到学校兼任技能大赛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设计技能大赛训练方案,共同开发技能大赛题库,共同指导学生,实现校企双元育人。三是学校将技能大赛指导纳入正常教学范畴,课时费与课时量按照常规教学管理工作来计算;同时也要为大赛指导教师多提供参加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为教师的专业技能成长搭建平台。

职业院校领导要转变观念,落实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激发民族地区农村职校师生内在成长动力,通过以赛促建、以赛促教,让教师了解参与技能大赛指导对其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时要通过班主任、专业教师宣传技能大赛涉及的相关升学政策、就业机会,让学生知道通过技能大赛促进升学和就业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为了促使农村职业教育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彰显政府责任,明确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以学校为主体,以教师发展为核心,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构筑农村职业教育新高地,为促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出“职教贡献”。

参考文献

[1]毕正宇,张进.西部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回顾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20).

[2]李少伟.中国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及其优化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1).

[3]朱国辉,张艳.福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

[4]王泽华.西部地区中职学校教师团队激励管理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S1).

[5]谢革新.農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20).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东西协作的民族地区农村职校技能大赛开展研究与实践”(GXZZJG2020B206,主持人:李泽湛)、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大集训’的中职技能大赛训练模式的实践研究”(dwzz19112,主持人:曾齐高)的研究成果。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技能大赛民族地区现状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理论知识点、国家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与教学产品相结合的研究
从世界技能大赛看职业院校竞赛培训制度的建设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