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阳台,阳光有限?直立天竺葵也能爆盆

2022-06-09 03:19北京李立业
花卉 2022年11期
关键词:顶芽天竺葵新枝

北京/李立业

其实每一位养过天竺葵(以下天竺葵皆指直立天竺葵即马蹄纹群,其他群同中有异) 的花友都发现了这一特点吧——花芽和顶芽那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只是随着长大最终劳燕分飞。所以其实想要开花多就需要花芽分化的多,那么其实想多开花的问题就变成了促分枝的问题。

但是我的封闭阳台冬季只能晒四小时,夏季没有直射光,春秋在此之间过渡,这样的光照条件下,一次修剪往往只能让一个枝条一分为二,偶尔为三,且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真可谓各怀鬼胎、勾心斗角。既然一次修剪不足以获得足够数量的理想分枝,那就多次修剪。

分枝数量是越多越好吗?我个人觉得也并非如此,我心中最理想的画面是——花球之间有空隙,但空隙不大,既能看得清每个花球,又使花量与冠幅相当。而且封闭阳台空间有限,也不可能让它们“无羁放纵爱自由”,我希望它小巧精致,所以修剪次数也不能太多,否则体型越来越大,背离初衷。

大多数天竺葵开花性良好,毕竟选育品种的时候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如果放任其自由绽放,其实是能够一年四季都开花的,夏季零星开放,冬季花型花色不标准,春季花量也远不及精细打理后的春季爆花(图1)。要想达到爆花效果应该如何做呢?控制。控制枝条生长进度相近,那么开花时间也会相近;控制枝条生长高度相近,那么开花高度也会相近;控制植株紧凑,那么冠幅也会小一些,开花也更密集一些。如何控制大部分枝条高度相近?最好从芽开始。

图1

如今园艺品种天竺葵的分枝性大多不差,尤其群开效果惊艳的品种,所以环境越适宜越发现它们不需要过多打理就能花团锦簇。而我在挑选品种时也是更青睐那些花量大的“小”家伙。理论上靠一次重剪分枝即可,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多一次重剪无法获得足够的分枝,不是新芽少,而是良莠不齐,顶芽优势明显,一意孤行,有的芽因此愤愤不平、郁郁而终,有的属螃蟹拉车不走正道,最后随我心意者所剩无几。而实际上还有很多理想芽点并未发芽,但是一次重剪往往已无回旋余地,所以我现在采取的是“先憋芽再修剪”的方法。

北京的夏天原本也不算太热,当然也并不凉爽,而这两年阴雨比较多,以至于都很少见到天竺葵中暑休克后的脸色惨白了,甚至夏天成了疯长季。我也更习惯在秋季进行修剪塑形,而修剪之前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施肥。度夏往往会停肥少水,而植物一个夏天已经面黄肌瘦了,此时做大手术容易熬不过来,所以吃饱喝足养壮身体是第一要务。当然,这也是为了刺激植物萌发新芽。近几年很懒,除了花期基本只用花多多1 号均衡肥。通常过个十天半个月,断头饭也吃肥了,午时将近,该上路了(图2)。

图2

然后进行一次中剪来憋芽。这次中剪的出芽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理想的新芽少,滥竽充数者多,所以需要再次修剪憋芽,剪掉顶端的新芽,否则营养一直往这里输送,一家独大。而这一步骤可能会重复一至三次,争取在枝条末端憋出至少两个理想芽点作为未来的分枝。那么中剪时就应该在此之上多留出一至三个芽点用于重复操作砍头。需要注意的是浇水之后不要立刻修剪,除非修剪之后还能留下不少叶子,否则立刻剃秃会令它伤心欲绝、泪流不止,也就是所谓的伤流(图3)。

图3

重复操作的次数也不宜过多,重复次数越多所耗时间也越多,而第一次中剪就憋出来的芽可是一直在缓慢生长的,应该在它们长大成枝之前就停止憋芽的步骤,尽可能让新芽们齐头并进,而不要一枝独秀。对于光照有限的我们不必苛求,只要一个枝条能有两个分枝就不亏,多的算赚的。既然只要两个就可以,又为什么要通过多次修剪来憋芽呢?因为我们要择其优者而留之(图4)。

图4

选芽,主要是看这个芽的朝向。倾斜角度比较大的枝条向外的芽,我通常是不留的。随着生长,外芽会让原本就“斜斜欲坠”的枝条越来越平行于地面,此时向内的芽点方为上策。枝条原本的倾斜甚至可能会随着芽向内侧生长而靠拢,植株也就变得更紧凑。如果枝条倾斜角度并不大,那么向外的芽点就可以考虑留下了。如果是多根近似直立状态的枝条,那么向内的芽点势必要争夺有限空间,反而成了麻烦。所以保留的芽也要尽可能不重叠交错,有从小就立志远行的芽,自然也有从小就渴望亲密的,但此时先别急着抹芽(图5)。

图5

每个枝条上可能都有多个符合要求的芽,但是最后修剪剃平头时,要找到一个平面,在这个截面上每个枝条都有一个理想芽点,这样修剪后顶端芽点的高度就是相近的。当然,这一步的要求并没有那么严苛,因为后面还要再次整体修剪。其实这一剪就相当于传统重剪,不同于传统的剪后憋芽,这是先憋芽选芽,然后再剪到一个基本满意的地方,更加保险,避免重剪“一剪没”的风险。修剪时要注意,不要紧挨着芽点剪,挤压伤会导致截面愈合时缩短一截,继而可能导致新芽萎蔫。当然如果剪刀足够锋利就可以放心得多,如果用刮胡刀片之类的工具切的话也要注意安全,此时底部的枝条已经半木质化,并不能切得很轻松(图6)。

图6

有得有失,这样做的好处是更加稳妥,但付出的是更加繁琐的操作,更多的时间,以及营养浪费。其它芽在顶芽被抹除之后又获得了额外的供给,可以说是“打土豪分田地”了。随着隆起的芽点逐渐发育成幼枝,开始伸展枝叶时就可以抹掉多余的芽了,我的经验是这时基本不会僵住了,有了叶子就有了更充足的生长动力(图7)。

图7

当新枝长到一定长度时,最少拥有三个芽点(2 个分枝,1 个剪掉),就可以开始考虑修剪新枝了,一样是追求在相近的高度有适合的芽,尽量避免某个枝条只手遮天或者和竞争对手陷入内卷。然而此时分枝数量已经翻倍,要考虑得更多了。这时候矮生品种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节间距离更短也更容易实现芽的高度相近,而且同一个枝条上两个分枝的距离也更近,开花高度也更近。虽然我们之前选择的就是高度相近的芽,但生长过程中还是会产生些许差异,不过新枝修剪的操作空间很大,较高的枝条可以被砍回同一起跑线,而较矮的枝条可以只掐尖或者让整体都再长长个然后再截到同一平面去。这也是上次整体修剪不必过于严苛的原因,些许误差可以在这一次整体修剪回正。随着生长,最初的平面会凸起成半球,毕竟枝条并非都是笔直向上生长的,斜向生长的枝条和直立枝条共同构成了自然的弧度(图8)。

图8

一次“憋芽后重剪”加一次“新枝轻剪”的分枝数量就已经基本满足我目前用的12 厘米口径的小盆了,盆小也托不起太多的分枝,否则头重脚轻。之后不再需要整体修剪,但生长过程中的差异仍会产生,所以枪口要时刻瞄准出头鸟,单独修剪,修剪高度略高于整体生长平面,以留给新芽一些生长时间。过程中还会有一些新生报道,它们往往要矮很多,但好在这些枝条基本都分布在外侧,因为内侧阳光过少,即使后来发芽了也未必能长大,而这些小侧枝倒是也延续着弧度的自然,我通常选择留下(图9)。

图9

随着枝繁叶茂,叶子开始互相遮头,扭了脖子歪了头从而走上斜路是它们的常见状况,而且几乎全是向外侧倾斜。拨开叶子替顶芽出头是常见手段,由于叶子是养分加工厂,我是本着能留就留的原则,但劝阻无效,非要蹬鼻子上脸的我就会果断剪掉。阳光有限,只能尽可能让它们过得更好。转盆也是必须的,虽然转盆并不能弥补短缺的阳光,但是可以让缺乏“光”爱而营养不良的一侧重燃希望(图10)。

图10

在我的阳台里,冬季阳光最好,虽然没有供暖,夜里直达冰点,但是晴朗的白日,阳光房般的温暖湿润,天竺葵们会试图在冬季开花,这是一定要扼杀的,开也开不标准,反而浪费营养,而这“腊”手摧花会一直持续到春暖花开。那么这漫长的冬季都是生长季,气温低,阳光好,也有利于植物节间距离更短,也不用再去感慨秋短易逝了(图11)。

图11

其实,我也并非教条地实行着这个方案,也是时常犯懒,偶尔忙碌到忽略,所以最终分枝还是有的地方密集,有的稀疏;花开的也是有的亲密,有的疏远。我追求完美,但不苛求完美。

猜你喜欢
顶芽天竺葵新枝
天竺葵
切花红掌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青牛胆不定芽诱导及生根培养研究
天竺葵复兴
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不同薯块对产量的影响
曲苑新枝
曲苑新枝
曲苑新枝
一诺千金
曲苑新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