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omic strip板块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实践探究

2022-06-09 10:32
英语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埃迪板块思维能力

黎 岚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教育部 2012)程晓堂(2015)指出:“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每一堂课中。

一、Comic strip板块的教学功能

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由若干板块构成,围绕单元话题有序展开。其中的Comic strip属于单元导入板块,六册教材均以埃迪(Eddie)和霍伯(Hobo)这两只小狗为主角,以生动形象的漫画、简洁风趣的对话展开,深受学生喜爱。Comic strip板块的功能是导入单元话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引入主题情境,启发其思维,使其积极投入新单元的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单元导入板块教学融入背景知识,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强化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信心,为揭开单元序幕作知识、能力、情感的铺垫(邱美春 2019)。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Comic strip这一单元导入板块要么一带而过,要么花很少的时间对语言知识点进行简单处理,很少设计主题意义探究活动,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浮于表面。那么,如何通过Comic strip板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结合一堂研讨课进行探讨。

二、在Comic strip板块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为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4 Finding your way!的Comic strip板块。该板块以漫画的形式讲述了埃迪和霍伯在山中游玩,中途迷路了,霍伯带领埃迪在山里寻路的故事(见下页图1)。漫画中的语言简短精炼,诙谐幽默,趣味性较强。漫画中埃迪和霍伯的性格迥异,在迷路后表现出的态度也不相同。漫画中对于埃迪和霍伯最终是否找到路没有交代,这为教师设计课堂探究活动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契机。

(一)设计读前预测活动,激活学生的想象、推理思维

图1

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Comic strip板块的内容都由简单的图片和文字构成,呈现了埃迪和霍伯的生活片段,而没有给出每个故事的结局,这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想象和推理空间。教师应抓住这一思维训练的契机,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图片和阅读文字后合理发挥想象,推测故事的结尾。对于学生推测出的故事结尾,教师应予以肯定。在学生表达故事结尾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提供帮助。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在本课例中,教师在学生阅读漫画前把四幅漫画图片以挂图的形式乱序呈现在黑板上(见图2),要求他们两人一组,按照自己的想法排列图片顺序,自编故事并对故事结尾进行预测。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较高,最终呈现了多个故事版本。这四幅图片无论以怎样的顺序排列,都可以自圆其说。学生对每个故事进行创造性预测,生成了许多妙趣横生的结尾。教师通过这个教学活动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小高潮。

图2

预测是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无论预测结果准确与否,都能使学生更接近文本主题。与脑海中一片空白对比,带着预测阅读能使阅读更具趣味,目的性更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王蔷 2006)。“重编故事”的教学活动是开放性的。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一系列的猜想和预测。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发散、敏捷、灵活,通过分享观点,与同伴进行思维碰撞。作为导入环节,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推理思维。

(二)设计读中问答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思维

课堂提问体现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教师应基于文本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锻炼思维能力(刘彩姿 2019)。

很多教师在教学Comic strip板块时提出的问题缺少思维含量,致使学生几乎不用思考就能直接作答。这样的提问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毫无裨益。虽然Comic strip板块内容较少,但是该模块的开放式结尾为教师延展文本、巧设妙问提供了多种可能。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避直就曲,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和思考的机会;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具有梯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保持其思维的积极性。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释疑解难的成就感,又能培养他们的分析、概括思维能力。

在本课例中,教师在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提出问题:“Where are Eddie and Hobo?(Q1)What is happening to them?(Q2)”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对话中没有直接呈现。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很容易得出答案:“Eddie and Hobo lose their way on a hill.”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does Hobo ask Eddie to do?(Q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前三幅图片,分别说出 follow me、go down、come with me 三个动词短语。

之后,教师追问:“Why does Hobo say so?(Q4)”一个学生答道:“Because he is sure.”教师让学生把霍伯说的三句话绘声绘色地表演了一遍。这时,好几个学生答道:“Because Hobo thinks he knows the way.”教师追问:“So what do you think of Hobo?(Q5)”几乎所有学生想到了“自信(confident)”这个词,于是教师很自然地把这个新词教授给他们。教师通过问答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他们思维的深度,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

英语学习过程应是不断思考、不断生成的过程。在完成问答活动后,教师继续追问:“How does Eddie feel during the trip?(Q6)”如果简单地呈现这个问题,学生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于是,教师给该问题配上了文中的第一、二、四张图片,并给出关键词“First...Then...At last...”,让学生明白埃迪在整个找路的过程中情绪是有起伏的。在图片和关键词的指引下,学生给出了答案:“First,he is worried.Then,he is afraid.At last,he is unhappy.”于是,故事中人物埃迪的情感变化线清晰地展现出来。之后,教师抛出问题:“What kind of people are Eddie and Hobo?(Q7)”。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埃迪和霍伯的动作、神情、语言为切入点,归纳出埃迪的性格为 timid、lazy、impatient,霍伯的性格为brave、confident、smart。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学生对文本有了更全面、深刻的思考。

约翰·杜威(2010)指出:“设问巧妙即能教好书,良好的教书艺术莫过于娴熟地使用问题。”可见,教师的提问设计对学生、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课例中的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既有浅层次的理解问题(Q1、Q2、Q3),又有深层次的需要推断、分析和概括的问题(如 Q4、Q5、Q6、Q7),由浅层过渡到深层,为学生搭建了思维训练的支架,维持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

(三)设计读后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发散、创造思维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读后探究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Comic strip板块都是整个单元主题意义的缩影。教师可以在读后环节巧设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主题意义,为整个单元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

在本课例中,单元主题为“Finding your way!”,教师在读后环节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If you get lost during the trip,what will you do?How can you find your way out?这两个问题的思维含量较高,不仅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还考验学生在面临困境时的决策能力。教师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2分钟后,一些小组给出了答案:(1)I will ask the policeman for help.(2)I will stay at the same place and wait for help.(3)I always take a phone with me during the trip,I will use the GPS to help me find the directions.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设想。之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些设想进行分析、论证,最终归纳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拓展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其表达欲望大大增强,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Comic strip板块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Comicstrip板块,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主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通过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教育部 2012)。在Comic strip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情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主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在课堂上积极与教师和同学互动,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建构有意义的认知。在本课例中,教师创设了“How do you find your way out if you get lost?”的主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讨论、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

(二)搭建问题支架,让思维训练具有梯度

提问是教师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层次性,逐步提升问题的难度(杨琼 2014)。在设计问题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上一个问题是下一个问题的铺垫,下一个问题是上一个问题的延伸(陈胜 2017)。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设计能把学生的思维从低阶引至高阶。在本课例中,教师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共设置了7个问题。学生在教师搭建的问题支架上,通过分析、推理、探究、论证,思维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三)关注学生情感,在思维训练中培养积极的价值取向

课堂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教材文本是德育的载体,挖掘教材文本中的德育因素是学科德育的前提(陈元宝、袁雪芹 2017)。Comic strip板块类似于英语绘本,四幅图片配以寥寥数语,不仅体现了单元主题,还蕴含了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若能充分利用这一板块,深挖其中的德育因素,设计有效的思维训练任务,就能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本课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挖掘细节信息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师若能顺势鼓励学生学习埃迪勇敢、自信、不畏困难的品质,克服胆怯、懒惰和浮躁,便能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很多单元的Comic strip板块都可以融入德育。例如,在八年级(上)Unit 3 A day out的Comic strip板块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在八年级(上)Unit 5 Wild animals的Comic strip板块中,教师可以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九年级(上)Unit 4 Growing up的Comic strip板块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困难,培养他们永不言败、顽强拼搏的精神。教师应找准教材中德育的最佳切入点,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语言知识教授、思维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提高文本研读能力,做学生思维发展的助推器

在目前的英语课堂中,Comic strip板块的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不少教师疏于仔细研读和深入挖掘文本,设计的活动过于关注文本表层信息的获取,或者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重知识点的讲授,忽视文本所承载的价值观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未引导学生通过剖析文本锻炼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只有教师勤于思考、善于探究,才能使学生学会思考。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植根于一切教学活动中。

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Comic strip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助推学生思维从低阶走向高阶,使Comic strip板块更好地发挥其在整个单元中的功能和效用,做到语言知识学习与思维品质培养并驾齐驱,相辅相成。

猜你喜欢
埃迪板块思维能力
埃迪找不到大象
培养思维能力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培养思维能力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
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