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2022-06-09 16:48周飞舟
大学生 2022年10期
关键词:社会学考试思维

周飞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社会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粗略地说,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大家可以用这几个字来回答所有问你“社会学是什么”这个经典难题的人。“个人”就是“我”,“社会”就是由像我这样的人组成的群体。社会学既非研究孤立的“我”,也不是脱离开“我”的实践,去研究和“我”毫无关系、完全不同的物质世界和宇宙空间。

所谓“关系”,就是通过“个人”或者说“我”去理解与我类似的人的实践,“关系”本身就构成了我理解他人和社会的桥梁。从实求知的社会学,就是说社会学研究是从自我的实践出发,去理解和领悟他人的实践,将自我逐渐扩充出去,达成对更为广阔的社会的理解。以我的实践去理解这一切,这种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我们仍然用费孝通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社会学的个人与社会的理想关系,是将作为个人的自我一步一步地扩充开去,民胞物与,痛痒相关而休戚与共,是个人包含了社会,社会成就了个人的至高境界。

同学们学习社会学的过程,也就是将这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实践中打开、展开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同于中学时期为了考试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崭新的人生历程,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地通过与社会发生关系而进行自我塑造。无论是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学习和考试随时都在进行,自我的成长和扩充就是每个人的成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学是大家从此时此刻开始自觉学习,并伴随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社会学的目的是个人和社会的融合,但是其过程和路径则是“个人”,从每个人的角度来说,就是“自我”。对“自我”的不斷反思就是学习社会学的基本方法。无论是你学习了一个新的社会理论,还是看到了一个新的社会现象,学习的方法不是理解它、记住它,并在考试或者讲话的时候把它说出来,而是要进行一个自我的反思。这个理论讲的道理,这个现象隐含的问题,和我过去理解的有何不同?我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这个道理和这种问题的?我在类似情况下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我的问题出在哪里。

这种学习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方式叫作“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现在很多人都在提倡批判性思维,但很多时候提倡的是批判别人和批判社会的思维,不是反求诸己,而是求全责备于人,这是反社会学的思维方式。对自我的批判和反思永远是批判和反思别人和社会的前提。通过反求诸己而有诸己,则可以从容而正确地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有诸己,就不会成为外在社会力量的传声筒或回音壁,既投身于社会结构之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又能够屹立不倒。

讲了这么多,想告诉同学们的就是,社会学是一门实践学科,因此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同学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规划,但是生命的学问不是规划,而是实践。实践的要害,就在于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的过程。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从容地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成长,大家就会把社会学学得很好,成为光明俊伟的人。

责任编辑:周莹莹

猜你喜欢
社会学考试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