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自由,人生方舒展

2022-06-10 10:49杨旭春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2年5期
关键词:苦夏冯骥才古希腊

杨旭春

世事纷繁,多少人因此而蒙蔽了心灵,被套上无形的沉重枷锁,不得自由。那么自由的心灵是什么样的?如何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冯骥才先生的《让心灵更自由》,给予我深刻的启示。

所谓心灵的自由,是冯骥才先生内心的平静、赤诚。因为心灵的宁静,冯骥才先生才会在躁动不安的盛夏沉淀,写下那些平淡隽永的文字,品味着夏日给他的馈赠——《苦夏》。他说:“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当头默默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他赞赏、崇拜夏天,将其视为自己精神的无上境界。

心灵的自由,是历经人世沧桑后的反思与通透。冯骥才先生艰难地度过了十年“文革”时期,又恰逢唐山大地震爆发,他思考着这不同寻常的充满了挫折与沉重的经历,写下了《大地震给我留下了什么?》一文。尽管在那场地震中无数人的家园被毁,无数人失去了生命,但回顾这段经历,冯骥才先生更看到了一种希望在废墟之上升起;一种信念,来自于求生的本能及对“春天回归的向往”;一种扶持,来自同胞们的真诚帮助和人世间的相互慰藉……“因为在这种日子里,总是在失去很多东西的同时,得到的却更多——关键是我们能否看到。”而冯骥才先生以他敏锐的心灵洞察到了,由此他的心灵愈加通透澄净,愈加自由。

心灵的自由,是冯骥才先生思想的自由,恰如“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鳥飞”。人如果画地为牢,就成了井底之蛙。冯骥才先生善于思考,他去那些古老的城市,在一处处的遗迹留下自己“窥视”历史的足迹——《古希腊的石头》。古希腊的建筑几度辉煌,但几千年过去了,只剩下那些满是裂痕与缺口的石头。站在这里,冯骥才先生的思想穿越了古今。他从这些斑驳的石头中找到了时间隧道,仿佛回到了昔日灿烂的古希腊时代。他看到阿雷奥斯·帕果斯山上的神像,想到了“世纪前丝绸之路上那段早已逝去的令人神往的历史”;他来到迈锡尼遗址,想到了神秘的迈锡尼文明和它的那场以情杀为背景的毁灭性的内战……仅仅是一些破败的石头,冯骥才先生却从中感受到历史美、时间美和文化美,这不正是思想自由的体现吗?他的心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沉浮浮。

如今,“忙”成为生活的代名词。我们仿佛有永远都做不完的工作,接不完的电话,然而,午夜梦回之时,我们或许会突然惊醒,看着一室寂静而茫然无措。那是心灵的空虚,被世俗的条条框框束缚的内心在呐喊,渴望自由。去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吧,将外界的喧闹搁置于心门之外,才会发现自己原来紧绷得太久太久了。去大自然的怀抱吧,在山水中平静内心,感受,思考,醒悟,了然,最后回归本我。那种精神上的超然,思想的辽阔,即使身处繁华,却不为所动,便是心灵的自由,这也是人生最大的幸运吧!

(指导教师 童县城)50F9EAE8-BD6A-47A2-9F0A-B2AB8EE04151

猜你喜欢
苦夏冯骥才古希腊
做好功课,不再苦夏
古希腊之旅
苦夏
冯骥才:钓鱼悟出养生之道
施光南赴宴不动筷
施光南赴宴不动筷
从古希腊的宫殿走来
苦夏验方三则
榨橄榄器
“苦夏”不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