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英语教材的内部评价与使用研究

2022-06-10 02:43施欣浓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语篇素养教材

1.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内部评价

1.1指导思想

以美国CCSS、WIDA为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分析能力三大核心素养。WIDA要求教材不仅要帮助学生学好英语,还要用英语学好其他学科。CCSS要求学生阅读故事和文学,以及更复杂的文本,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将受到挑战并被问到一些问题,促使学生重新阅读文章。据此,RH3集合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团队,内容涵盖跨学科知识;同时,在读前、读中、读后增设各类问题,以问题明确阅读目的,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1.2教学方法

受建构主义、功能主义影响,教材采用听说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以及交际教学法的教学方法。首先,听说教学法主要体现在活动板块设计中,侧重对学生“听”“说”两项技能的训练;其次,输出活动前教材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术性、科学性词汇作为储备,输出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填挖空句式作为学生表达的支架、在写作板块提供模版等;最后,功能主义重视运用语言做事的功能,因此RH3的编写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重点,聚焦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如“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1.3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1.3.1主题、话题与功能

涉及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主题。每个单元聚焦一个话题,并提出一个大问题。为了解决单元提出的大问题,学生需要掌握“language focus”为其准备的两个功能(语言技能)。

1.3.2板塊设计

分类清晰,各有侧重,符合CCSS对听说、语言、阅读、写作的要求。各单元由unit opener、part1、part2、writing project、wrap-up 5部分组成。对象为低龄段学生,设计上突出图文、搭建脚手架、重视图表分析。

1.3.3文章体裁

教材文章体裁呈现多元化、真实化特征。RH3一共8个单元,共计35篇文章。一方面,阅读文体类型多元:虚构类文章共13篇,非虚构类文章共14篇,诗歌共4篇,戏剧1篇,媒体文章3篇。另一方面,教材从3A与3B,文体内容与类型比重逐渐真实化。根据美国CCSS对学生阅读种类比重的最基本要求,强调不仅要提升学生虚构类文章的阅读能力,也要提高非虚构类文章的阅读能力。对比3A与3B两本教材,非虚构类文章占比从46%上升到57%,媒体文章从1篇增加到2篇。

1.4语言素材的真实地道性

语言素材真实,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的特点。首先,从文章比例上看,体裁真实化。由上文可知,从3A到3B,非虚构类文章比例在增加,媒体文章篇数相对也在增加。整体呈现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贴近的趋势。其次,从文章主题内容来看,内容生活化。以unit 1文章“Those Shoes”为例。文章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Jeremy因为攀比心理迫切地希望拥有一双好鞋,但由于经济问题买了一双不合脚的鞋,犹豫了几天后最终将鞋送给了更合适它的朋友。这篇文章在内容上与学生生活极其贴近,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极其真实。也正是因为如此,对学生更有教育意义,比讲大道理更有说服力。

1.5教材的组成部分与设计

由学生用书、练习册、音频组成。学生用书分上下两册,由目录、单元、索引构成。与中国不同的,索采用了图片字典、板块索引、作者索引,而非单一的词汇表;图片字典更是周到地为每个单词匹配了图片、释义、例句,符合学生需求,体现对教材实用功能的重视。

2.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使用策略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文化意识。程晓堂指出,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发展学科能力,还要凸显育人价值。教材是落实核心素养、体现育人价值的重要媒介。RH3是面向美国小学生设计的母语教材,对中国小学英语教材设计有众多学习借鉴之处。因此结合RH3教材探讨教师应如何借鉴该本教材,指导学科教学,落实核心素养。

2.1深入挖掘教材板块,培育语言能力

第一,利用导入培养听说技能。单元开篇设置“share what you know”,利用三个步骤将思维层级化,最终帮助学生以口头形式进行输出。以Unit 2 Natures Balance为例,教材将学生思维分为draw、imagine、display三步骤,由易到难引导输出。此外教师可依据学生分享的内容向其余学生提问,以测试学生听的效果。

第二,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类型,培养读的技能。教材重视语篇类型,在目录以及读前、读后都设计了语篇练习活动。进行具体的教学时,有以下几点建议:读前,不仅要介绍语篇,还可利用头脑风暴唤起学生已有图式;读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特点、利用图表梳理结构;读后,利用教材自带的“compare genres”帮助学生理清语篇区别,从而迁移。

第三,利用图片培养看的技能。图文紧密结合,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是RH3的一大特色。图片作用不容小觑:使版面丰富多彩、帮助认识事物、培养专注力、色彩美学判断力。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图片展开预测,还可以邀请学生对图片进行描述。以Unit 1“reading strategy”为例,该板块要求学生掌握preview and predict,教师可要求学生先观察照片的细节(preview),再对事件进行预测(predict)。

第四,利用“writing project”培养写的技能。RH3强调过程写作法的价值,并在教材中分设“study a model”“prewrite”“draft”“revise”“edit and proofread”“present”板块。王蔷特别指出,在进行过程写作时,教师不仅要关注过程中学生的状态,还要关注写前、写后的状态。因此提出,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借助教材提供的范文帮助学生在写前充分激发动机。8A910C42-DB00-4527-86AD-39EB47F3852F

2.2阅读材料问题化,发展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区分思维层次、智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为发展思维品质,教师要利用教材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H3每篇文章精心设计了问题链,将阅读问题化。以Unit 4“The Ant and the Grasshopper”为例:

Q1 “Ask questions”: What do you want to find out as you read? If you dont understand something, what will you do?

Q2 “Character”: What is the grasshopper like? How do you know?

Q3 “Summarize”: Reread this page. Say the ideas in your own words.

Q4 “Character”: How do you think the ant and the grasshopper would describe each other? Explain.

Q5 “Character”: How does the ant help the grasshopper? How does grasshopper change?

Q6 “Theme”: Use your own words to tell the fables moral, or lesson. Is the story a good example of the lesson? How?

这篇阅读提出6个问题,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其中3个问题指向人物性格,2个指向阅读策略,1个指向文章主题。教师可借助这些问题将阅读问题化,以培养高阶思维。

首先,鼓励学生多角度回答问题。回答Q2时,教师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文字内容回答,还可以观察插图中蚱蜢的神态来回答。

其次,利用教材培养阅读策略。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summarize策略,考虑到学生的能力,Q3只要求学生总结一页内容。教师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学情灵活改编、增加、删减问题。若学生学有余力,教师也可以对语篇整体提问:Reread the story. Retell the story by using hints。要注意的是,需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架,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最后,利用好Q6,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Q6要求学生归纳寓意,评价故事。此类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但是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借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2.3立足教材培养自主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

第一,用好“how to card”,培养阅读策略。“how to card”位于“reading strategy”板块,为培养阅读策略服务。再次以Unit 1为例,该单元要求掌握preview and predict技能。“how to card”将学习分成三步:read and look,predict,check。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上的三步,先通过提问、追问引导学生观察标题以及图片,继而让学生根据图文进行预测,最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来检测自己的判断。

第二,用好“meet the author”板块,培养写作策略。除了“writing project”,教师也可以利用文章后的“meet the author”来训练写作技能。以Unit 4Ive got this的“meet the author”为例,该板块提出,作者在文章中加入大量对话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教师可以以这篇故事为基础,引导学生模仿作者,同样以对话的形式对故事进行简短的读后续写。

第三,重视“word work”培养词汇策略。“word work”涉及alphabetical order、determine meanings、syllables、pronunciation、multiple-meaning words、suffixes等内容,提供单词学习的通用规则,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然而,“word work”内提供的范例存在不够经典、数量较少、练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这部分的学习,还要为学生补充相应的内容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此外,由于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教师还可以补充额外的、有趣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举一反三。

2.4立足教材文化元素,润养文化意识

第一,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文化意识:以开放心态学习中外文化,尊重多元文化。教材文章大多取材于或来自世界上的获奖者或获奖作品。在阅读的最后,学生可以通过“meet the author”部分了解作者的国家、成长经历、写作建议。尊重多元的文化是学习外语的前提之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文化内容,避免文化偏见。

第二,以教材涉及的文化内容为基础,补充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以Unit 6 From Past to Present为例,单元以“文化传统”为主题,以“如何保护文化传统”为大问题展开教学,通过阅读材料向学生介绍了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好unit opener的头脑风暴环节,鼓励学生以口头语言、书面文字或绘画的形式分享一种他们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教师也可选择性地补充相关的、典型的中国文化传统,与国外文化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另一方面,在单元学习的结尾,学生也可以结合wrap-up提供的几种形式,选择自己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回答本单元的大问题。

第三,借鉴教材行文方式,讲好中国文化。教材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为学生提供大量句型、范文作为脚手架,帮助快速掌握语言运用。还是以Unit 6为例,writing project部分要求学生以记者的视角采访一位为保护文化传统做出贡献的人物。教材给出的范文标题为Aunt Yis Story Cloths,从3个角度提出仿写建议:第一段介绍被采访者以及采访主题,提问的问题按照自然顺序提出,直接引用回答。学习这一篇范文时,教师可以帶领学生学习范文的谋篇布局,随后引导学生选取中国的特色文化传统,如黄杨木雕、苏绣等,指导学生仿照范文写作。

3.结束语

该研究通过对美国先行教材进行内部评价,为国内教材编写提供了借鉴指导的思路;同时结合国内学情,具体说明教师应如何借鉴指导来落实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目标。由于RH3是为美国学生设计的母语教材,考虑到学情差异,教师在使用这本教材时,应注意适当使用、选择性改编,使之为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服务。

【施欣浓,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英语)。】8A910C42-DB00-4527-86AD-39EB47F3852F

猜你喜欢
语篇素养教材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教材精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