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回归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

2022-06-10 03:43马华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目标音乐

马华

近几年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高度关注,学前教育思路、模式和方法也得到持续改革。音乐教育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中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如何进行更高质量的音乐教育,是目前国内专家学者高度重视的一项课题,大量文献中提出新颖的观点、策略等,但是现实中幼儿园音乐教育始终存在各种问题。音乐教育要重视幼儿的内心世界,要给予幼儿良好的生活体验,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新时期幼兒园音乐教育应该回归幼儿生活,从生活出发,赋予幼儿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其情感体验,让音乐教学活动在幼儿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生活与回归生活

在汉语中,“生活”即“生存、活着”,包含了现实生活以及生命个体。回归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加工、重建,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人的生活包含不同层面,可以将其概括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日常生活等。回归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是与幼儿全部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是将音乐教学与幼儿的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和情感、态度、认知等精神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教学。

(二)回归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即基于幼儿园教育目标设置的、由教师带领幼儿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幼儿审美能力,给予幼儿良好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包括很多,如打击乐活动、音乐欣赏活动、音乐游戏活动、歌唱活动、韵律活动等。在本文的研究中,回归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指的是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音乐教学活动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实现幼儿精神层面的进一步发展,为幼儿呈现生活的美好,给幼儿带去更丰富的美的体验,从而提升幼儿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回归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价值

著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说过:“幼儿音乐教育和教音乐的教育是两回事,并非同一个概念。”幼儿教师要对音乐教育概念有客观的了解,回归幼儿生活的音乐教育并非教一首歌、一支舞蹈那样简单。幼儿音乐教育是美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教育形式上有其独特性,教育目标在于赋予幼儿完整的人格,给予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积极向上情感态度的形成,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做好准备。回归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价值主要包括三方面:

第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艺术情感。教幼儿唱一首歌,目标并不单是让幼儿会唱这一首歌,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感受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细微之处的美好。

第二,有助于幼儿自我表达,体验满足感和成就感。回归生活的音乐教学可以为幼儿表达自我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幼儿更真切地体验生活中的快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让幼儿发现音乐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让幼儿大胆地在音乐活动中表达自己的内心。

第三,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音乐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是最早接触音乐的一门课程,音乐教育不仅是教会幼儿唱歌或者跳舞,更重要的是融入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等丰富的学科知识,教师要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等的要求开展音乐教学,通过音乐活动,尤其是回归生活的音乐教学活动,给予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与审美体验,塑造其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态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背离幼儿生活的现象

(一)活动目标偏离幼儿的成长需要,忽视幼儿情感体验

幼儿园音乐教学需要结合幼儿生活成长目标。从理论角度而言,音乐教育中必须包含一定的技能学习,但是对于幼儿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单一的音乐技能教授或者侧重于技能学习的音乐课程并不可行,也不具备科学性。现实中依然有很多幼儿园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设置的教育目标偏离幼儿成长需要,忽视了幼儿的情感体验。

(二)音乐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远离幼儿生活

卢梭曾强调让孩子回到大自然吧!幼儿园中的幼儿,其身体、心理特征都不同于成年人,这注定了对于幼儿的教育也需要有所不同。但是现实中很多幼儿园的音乐教育选择的内容远离幼儿生活,很多音乐教学活动内容来自于课本,导致音乐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相分离。

(三)音乐活动组织方式游离于幼儿生活之外

幼儿音乐教育方式比较多元,很多经典的音乐教学模式也陆续在幼儿园中推广应用,比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扮演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但是现实中依然有很多幼儿园在音乐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先演唱歌曲,然后教师唱一句,幼儿唱一句,在一遍遍教学中,让幼儿记住歌词和旋律,从而学会一首歌。一首歌曲中,节奏和旋律是最吸引人的,欢快的节奏、好听的旋律是最能打动幼儿的,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并不关注这一方面的内容,这不利于幼儿发现音乐的魅力,音乐的组织方式偏离了幼儿的生活与兴趣。

四、回归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实施策略

(一)建构源于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目标

第一是总目标。回归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总目标即从整体上对音乐教学方向的定位。根据2012年教育部通过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本文认为回归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总目标有五点:其一,能够对周围生活环境以及艺术中的美有个初步的感受,会有效欣赏;其二,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体验活动中的乐趣,形成对艺术基本的敏感性;其三,掌握简单的艺术技能,促进幼儿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其四,可以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内心情感;其五,在艺术活动中可以与他人展开互动,欣赏、尊重、理解他人的创作与表现,可以发现不同形式与风格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

第二是分类目标。在分类目标的设置上,笔者参考上述总目标,进行回归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分类目标设置,具体内容见下表1:

第三是分层目标。回归幼儿生活的分层目标需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征和发展需求,本文结合《指南》精神指导,将基于3-4岁、4-5岁和5-6岁的幼儿设置了差异化的分层目标,具体内容见下表2、3、4:

(二)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确定音乐教学内容。比如在打击乐《大雨和小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关于暴风雨、阵雨、小雨等的视频,播放给幼儿欣赏,让幼儿通过观察、倾听等方式,感受不同大小的雨的独特之处,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用身体不同部位模仿大雨小雨的强弱节奏,或者采用各种打击乐器表现声音的强弱。

教师不仅可以采用自然界中的声音开展教学活动,还可以采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比如汽车鸣笛声、厨房锅碗瓢盆的声音、动物的声音等,这些都是贴近幼儿生活且有趣的音乐元素,其节奏感、形象性等特征均非常明显,如此常见且有教育意义的教育资源应该被幼儿音乐教师重视、应用起来。作为新时代的幼儿园教师,要擅长挖掘和应用生活中的各种音乐素材,强化幼儿对各种声音的敏感性,让幼儿发现生活的魅力。

(三)用适宜的方式实施音乐教学活动

活动形式多元化。教师要采用灵活、科学的教学方式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比如可以选择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或者问题情境,引起幼儿的关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音乐活动给幼儿带去良好的体验。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合作等,一起探索,全面调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体性。教师可以将集体教学、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等灵活地组合在一起。

教学方式互动化。回归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创建平等对话的音乐活动环境,注重与幼儿的有效互动。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以及教师温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中才能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体验音乐的魅力,实现与教师心灵的交流。

五、小结

当下学前教育中,回归生活的教育这一思潮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学者所认可,音乐教学也应紧随时代步伐。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生活背景、兴趣爱好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等,革新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本文认为回归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应该建构源于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目标,包括总目标、分类目标和分层目标;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教学内容;用适宜的方式实施音乐教学活动等,希望通过本文的浅析,能为幼儿园教师实施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86EC0F32-59F1-4B2E-A1E6-1B9AF52C4CDB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目标音乐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