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双高” 落实文化育人

2022-06-10 04:16郎璐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双高育人院校

“双高”建设聚焦“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作为“打造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高地”,更要从“以技立身、以文化人”教育目标落实过程中,兼顾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下,对文化育人重视不足,缺乏完善的育人机制。因此,高校要以“双高”建设为契机,确立党建引领作用,拓展双元主体协同机制,搭建文化育人平台,提升文化育人成效。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强调,要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打造一批具有“高水平专业群”来涵育学生的人格品质,培育高素质卓越人才。对标“双高”建设,文化传承是重要任务,尤其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广大学生从中获得人文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技术是人才立身之本,但不能只讲技术而忽视文化修養、职业品德的培育。落实“文化育人”任务,要挖掘高职教育文化育人的内涵,用良好的文化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来培育学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为此,高职教育要结合自身实际,打造独特的院校文化,以文化来办学、来治校、来树人。

一、文化育人的时代意义及其内涵

(一)文化育人的时代性

从教育领域中,文化育人是不变的客观需要。任何学科、任何课程的教学都包含与之相关联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高职教育不仅在于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更要肩负其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对于高职毕业生,即便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但没有良好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行,很容易在面对多元化社会思潮中迷失自我。没有文化做内核,技术失去了文化底蕴,都将难以为继。新时代,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程中,更要抓住文化育人根本任务,要从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中重视学生文化知识、文化素养、职业操守的培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文化育人的内涵

文化育人,其内涵是什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教育更要摈弃一味强调技术传授,忽视文化素养的教育弊端,将文化知识教育、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与技术、技能训练融合起来,用文化来滋养学生的心灵,用德行来涵育人才风尚。文化育人,借用优秀的文化来培育新时代人才。对“文化”的理解,广义上包含人类社会发展中所有的物质创造、精神创造及成果的总和。狭义上,侧重于精神文化范畴,如社会思想、道德修养、文化艺术、传统习俗等等。文化育人,对于高职教育是大课题、新课题,要深入挖掘文化育人的内涵,提炼优秀的精神文化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从职业教育中既获得技能,又拥有文化,成为“德技并重”的高素质人才。

二、高职教育文化育人面临的困境

“双高”建设背景下,对于很多高职教育,虽然也在积极探索文化育人建设路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文化育人工作落实不到位。

(一)对文化育人重视不足

文化育人,用什么文化来培育人才?一些高职院校对文化育人的价值辨识不清,认识不够。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目标侧重于“技能训练”,对文化工作重视不足。在评价教学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重要指标,对德、体、美、劳等评价不足,导致学生综合素养不扎实。教育管理者、教师关注的是就业问题,聚焦学生的“何以为生”的问题,忽视学生“为何而生”的问题,在追求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社会责任、职业使命被弱化,导致人才的潜力难以持续挖掘。

(二)缺乏“双元”文化育人机制

在育人实践中,院校是重要主体,企业也是重要参与者,两者的协同,才能推进一体化育人目标的达成。很多院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但却忽视了企业文化的渗透。推进“双元”育人战略的开展,校企都要参与文化育人实践。校企双方要整合力量,科学谋划、深入协同,才能将文化育人落实到位。

(三)文化育人体系不健全

在文化育人过程中,很多院校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对文化内涵理解不透,缺乏对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综合构建。文化育人需要从多个维度来整合文化动力,将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实训实践等育人环节串联起来,要讲究优秀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工匠精神等多种文化的融通教育。但实际上,很多院校文化教育工作存在单一性,缺乏文化特色,文化育人体系不健全,降低了文化育人成效。

三、“双高”背景下高职教育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

(一)坚持党建引领,明确文化育人方向

在文化育人工作中,要坚持党建为先,审慎解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党建引领,要将“为党育人”作为根本目标,明确坚持社会主义文化育人的方向。高职院校党组织要对文化育人工作负总责,要为文化育人定向、引路。一方面,科学谋划,统筹文化育人工作部署。院校党委要从顶层设计上结合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实际,坚定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细化各项文化育人工作任务,特别是确立文化育人“特色”,做好各项工作的组织、保障。建议成立专门机构,由院校党委直接领导,组建文化育人教研工作组,协同推进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明确文化育人组织架构。由党建项目领航,建立“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书记协同机制,对文化育人工作进行专项专管,精准育人,提升文化育人的科学性、针对性、导向性,也便于整合文化育人资源,化解文化育人工作中的难题。同样,在校企合作方面,推进“校企、校地、校内”三级党组织的共建机制,院校与企业的对接,激活文化育人氛围,也便于将各类优秀文化进行统合,提升文化育人的感染力。另外,注重校内思政课程引领。思政教育工作要与文化育人保持紧密联系,通过思政课堂拓宽文化专题育人途径。如引入文化专题学习、深入文化基地现场教学,将党史、行业史、校史进行整合教学,构建校级、市级、省级思政课题,促进知识技能传授与理想、信念、价值引领同频共振。DE935680-313F-42DA-AC62-EBF73554E0C4

(二)协同校企机制,构建“双元”文化育人格局

“双高”建设的推进,要重视校企合作育人,增强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特征。文化育人要坚持多主体协同推进,特别是汇聚社会多方面的育人资源,打造高职院校“特色”文化育人阵地。将校内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协同,让行业、企业文化与院校文化深度融合。校企、校地、校校、校馆等多主体协同育人格局的搭建,促进文化育人成果的共享、共促,增强文化育人多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形成育人合力。在校企文化育人中,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联盟机构,从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中,让学生了解、体认行业、企业文化,增强职业认知力和岗位适应力。在校地文化协同中,结合区域文化场馆,积极开发和利用区域优质文化资源,如文史馆、红色基地等,让学生从中认识优秀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要与街道、社区相协同,推进社区文化进校园,校园文化进社区,增进文化互促。在校校文化协同中,依托院校之间的合作,从教育、科研、师资、资源等方面,共建共享,特别是整合思政精品课程,打造文化育人共同体。另外,积极推动校馆文化协同,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展开合作,挖掘英烈事迹,提炼行业精神、优秀文化传统、红色文化,丰富文化育人内涵。

(三)整合多方育人资源,搭建文化育人平台

高职院校在文化育人途径拓展上要善于整合多方育人资源,构筑多维育人平台。一方面,通过建设文化研究平台,提升文化育人的研究功能。建议校企通过合作,成立文化研究机构,开展对行业文化、区域红色文化、职业教育思政研究等领域的探索,总结文化研究的成果,将之纳入到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另一方面,建设文化教育平台,增强文化育人传播力。高职院校要主动挖掘、整合校园文化,行业文化资源,如校史馆、校外文化馆、校外行业馆等,都可以作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集合文化馆群资源来更好地传播优秀文化。另外,搭建文化实践平台。文化育人要结合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基地,将文化与实践衔接起来,让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管理,从项目中认识文化、了解文化、内化文化。比如结合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开辟创新创业类实践项目。鼓励大学生走访革命老区,重温革命前辈创业史,深切体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增强学生持之以恒、勇于担当、百折不挠的创新创业精神。

(四)多措并举,激活文化育人内生动力

高職院校要重视文化育人,挖掘文化育人的价值,遵循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树立“浸润、习得、践行”育人原则,构筑“思想引领、制度养成、实践历练、环境熏陶”四条育人路径,让文化育人工作更生动,彰显文化育人功能。一方面,将优秀的思想作为育人根本,让学生认识优秀文化。在课堂上,要抓住主阵地,将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事迹、行业发展史、行业精神等资源融入到学科教学中,让学生从红色文化中坚定政治信念,端正价值观。另一方面,注重制度育人。通过各类制度规章的学习,让学生从中明白规则,增强纪律观念。比如,融入行业管理规范、岗位职责要求,让学生体会到责任感,增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任何岗位都要保持其应有的岗位职业特征,通过学习企业类相关制度文化,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对制度规定的刚性认识,促进规矩意识内化。另外,注重实践历练与体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从实践中渗透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会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深化学生对党情、国情、世情的认识。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特别是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落实文化环境育人。如组织校园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展演活动、节庆活动、重要仪式活动等,开展特色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加强对校园文化景观、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为师生搭建良好的美育环境,从环境的潜移默化中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五)整合五大文化载体,实现全过程育人

文化育人,关键在于整合文化资源,拓宽文化育人路径,增强学生的职业精神,炼造优秀的思想品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渗透。一要抓住“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以课堂为载体,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衔接起来,将行业精神、行业规范融到课堂,发挥课堂的思政作用。抓好第二课堂典型的塑造。通过引入“劳模论坛”“校友讲堂”“工匠精神进校园”等活动,打造第二课堂文化育人特色,增强榜样的力量。二要抓住“文明言行+职业素养”训练活动,将校园文明、个人文明行为、职业人文素养综合起来,增强学生职业礼仪、职业态度。三要抓住“校内实景+校外实境”育人,从行业文化认识、校外实训、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服务意识和能力。四要抓住“原产原创+传承传播”特色文艺,开展原创歌曲、原创舞蹈、原创文学、原创影视作品等特色文化建设,开展大学生艺术展演,提高校园文化影响力,推动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交流,打造特色校园文艺品牌。五要抓住“显性物质+隐性元素”教育,从特色校园文化、校内文化传承工作坊、行业背景元素景观中增添可视化特色文化。举办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周等活动,烘托校园文化特色。

四、结语

“双高”建设要从“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中外人文交流”视野来增强高职学生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国际竞争力。高职院校在落实文化育人中要深入探究“立德树人”的新要求,挖掘职业教育的新任务,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定位,切实搭建多功能文化育人平台,优化“双元”文化协同机制,打造高职院校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载体。

(郎璐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DE935680-313F-42DA-AC62-EBF73554E0C4

猜你喜欢
双高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数说高教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