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创融合”为创新创业教育开辟一条新路

2022-06-10 04:21雷希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技能融合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顺时转型,“专创融合”成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专创融合”,强调学科专业知识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动态匹配,化解“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难题。本文着重从目标匹配、模块耦合、平臺支撑三个维度,就“专创融合”工作展开探讨,既要尊重学生兴趣、个性需要,又要兼顾创意、创新应用,衔接学科专业技能的发展,提升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水平。

“双创”教育,不能单一强调创新创业理论和就业技巧等通识知识的讲授,要重视现实创业实践中的风险问题,以及引导学生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显然,当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理念、思路、措施上都存在与专业课程教育脱节的问题。“专创融合”,其本质在于探索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切实提升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总体而言,“专创融合”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研究还不完善。聚焦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本文将着重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机制模块融合,以及产学研创平台搭建三方面提出发展思路。

一、“专创融合”是高职“双创”教育转型的时代诉求

由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的专业必须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而“专创融合”更是“双创”教育工作转型的重要方向。

(一)“专创融合”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

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优秀人才。“双创”教育指向学生创新思维、创意及创业精神的培养,高职教育只有深化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才能为社会培养满足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2020年中组部、人社部、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的通知》,明确强调“就业创业”教育的导向作用。“专创融合”,落脚点在于发挥专业教育优势,突出与创新创业能力的融合,以提升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水平。因此,立足区域协同发展,关注学生“专创融合”教育,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满足国家创新发展的应然选择。

(二)“专创融合”符合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

主动对接“双高”建设,切实推进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知行合一。高职教育在内涵式发展过程中更要注重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从课程改革上兼顾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创新创业素质的协同发展。“专创融合”对应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水平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专创融合”将学生的学科认知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职业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统合起来,将之作为高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专创融合”符合人本教育发展需要

“专创融合”,从专业课程改革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关注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未来岗位的契合。“专创融合”,课程重组是基础,通过课程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双创”能力的培养依托具体、真实的实践任务来驱动,“专创融合”让专业课堂充满活力,确保师生持续创新,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双创”能力教育借助于专业课程教学载体,变革原有课堂模式,抓住学生的兴趣。对接职业岗位发展需求,为提高创业就业质量提供保障。同时,“专创融合”教育立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着力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力、综合实践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职教育“专创融合”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

“专创融合”不是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知识的简单叠加,两者在融合过程中要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导向,注重课程衔接与重组,突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具体而言,要从目标匹配模型、知识、技能模块耦合与实践实训平台搭建三方面做好各知识体系的互促、互融,真正促进学生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内化与提升。

(一)确立“金字塔”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匹配体系

“专创融合”教育,高职院校要深入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协同需要,特别是在区域行业、企业资源整合中,要将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产业布局、产业岗位需求衔接起来。从人才培养目标匹配设计上细化为三大目标,即顶层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中层为“岗位适应力培养目标”,底层为“职业基本素养培养目标”。人才目标的培养与区域产业的融合,为“专创融合”夯实基础。在顶层,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要面向区域产业企业特色需要,通过调研,挖掘产业优势和人才能力目标。如“创新产业思维”“创新实践能力”“创造力”“跨专业融合能力”“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工程领导力”等。结合这些人才能力目标,高职院校要梳理各学科专业群的优势,将人才能力目标融入到专业课程建设中。接下来,高职院校要确立多元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主动与区域产业孵化基地、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展开协同育人。高职院校要对现有学科课程结构进行优化,邀请相关产业、企业、科研院所参与课程改革,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要做到各主体的协同参与,深入调研,制定沟通协调机制,确保人才培养体系动态调整。最后,围绕专业能力结构,从职业基本素养、岗位适应能力等方面,细化具体的能力素质。如岗位适应力有“工匠精神”“终身学习力”“专业技能”“批判性思维力”等;基本素养有“责任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坚毅品格”等等。

(二)构建多种技能模块耦合体系

“专创融合”,需要将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各项模块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耦合,以促进专业教育与“双创”课程的深度融合。在本研究中,我们提出“四项目驱动、三导师引领、四类型课程协同”耦合体系。在“四项目驱动”中,最核心的是将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共同目标。由教师提炼科研项目、创业项目、竞赛项目,指导学生参与这些项目,完成相关产品、商品的制作。事实上,项目驱动模块就是鼓励学生以自身专业所长来从事相关产品、商品的动手实践,或者借助于项目活动来体验、演练,运用所学知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创业本领的习得。在“三导师引领”模块,“三导师”由院校专业课教师、企业工程师、孵化园“双创”导师共同构成,各自遵循相应的分工合作需要来指导学生参与实践项目任务。“三导师引领”有助于整合多方师资优势,特别是在真实情境项目教学中,“三导师引领”助力学生从实战项目中活学活用,实现专业知识、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衔接。“四类课程协同”模块将现有的课程进行重构,对应“四项目驱动”“三导师引领”需要,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分成四类,即职业文化素养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综合技能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四类课程协同”施教需要做好课程及专业群架构,细分为“专项技能、综合应用、职业文化、创新创业设计”四个层次,每个层次设置相应的实践项目和创新创业任务。比如在专业技能课程中,设置与专业相关联的技术性、技能性训练项目;在综合技能课程中,突出专项任务的实训和实践;在通识文化课程中,设置工匠精神、责任与规则意识、团队协作、坚毅身心品质教育等活动;在创新创业课程中,设置创业实战项目、情境模拟演练活动。2A778B5C-1D88-46C6-BCED-1C681702ED95

(三)搭建“科创、赛创、社创、孵创”多渠道实践训练平台

“专创融合”要提升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銜接的聚合力、实效力,要围绕“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目标,拓宽多种实践实训教学渠道,搭建“科创、赛创、社创、孵创”支撑平台。所谓“科创融合”,就是要结合学科专业,引入发明专利科研平台来驱动“专创融合”。发明专利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学习发明专利相关知识,让学生从专业视角体会创新理念,增强创造意识,调动发明创造积极性。比如在大一,学习专利、发明相关知识,普及专利创新观念,结合专利发明创造协会,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大二,结合学科专业领域,鼓励学生开展创意作品制作、发明、创造活动。对所申请的专利项目,对其新颖性、实用性、创造性等进行撰写,帮助学生掌握专利、发明的写作方法,增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在大三,突出科研项目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导师、企业工程师的科研项目,从项目实践中了解和学习与发明、专利相关的知识、方法。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撰写商业计划书,锻炼学生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所谓“赛创融合”,主要是借助于专业技能赛事活动,通过参与竞技平台,以赛促创。在竞赛中,学生结合竞赛主题,选取和设定创新方向,深入调研项目需求,以产品设计或原型制作为基础,组建跨专业、跨院系师生创业团队。依照赛制规程,学生从竞赛中习得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创业素质。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校内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以赛事为引领,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的学以致用,通过赛事竞技平台,带动学科教学改革,检验专业教学成效。所谓“社创融合”,重点是拓展学生的社会服务渠道,提高学生社会服务能力。社创融合,依托院校社会实践活动,推进“设站进区”工作的开展,让大学生创业项目、创新成果得以转化。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建立“信息化社会服务平台”,整合校内外师资优势,将师生的创新实践成果进行展示、推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另一方面,注重与社会金融服务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的服务条件。如工商注册、财务登记、项目融资、风险评估、政策咨询、项目产业化等领域的指导服务。借助于“设站进区”平台,切实增进院校与社会、企业、社区、产业等衔接,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另外,抓住区域产业特色,特别是积极与地方政府展开合作,深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拓宽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渠道,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科专业特长,提升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所谓“孵创融合”,就是结合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孵化机构,与校外产业孵化基地等展开深入合作,通过内建外引,搭建满足学生创新创业实战需要的交流平台,鼓励更多的学生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赛事项目、社会服务项目纳入到孵化基地,推动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孵创融合”在实施中要关注三点,一是对创业项目的孵化,通过孵化基地向创业项目提供融资咨询、工商法务、开业指导、组织架构、人才战略等服务,确保创业项目快速进入商业化运营状态。二是对人才进行孵化。创业孵化要抓住人才培养这一关键点,让学生参与创业演讲、项目推介、项目组织与管理活动,帮助学生走上企业家之路。三是孵化创新岗位。从创业项目实施中把关键岗位交由学生参与,学生从岗位学习中增强企业运营、管理能力,获得创业实践的本领。

三、结语

“专创融合”要积极推进跨学科课程重组,特别是对创新创业理念、方法、项目与学科专业实践的结合中,要对接市场需求,挖掘现实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引入激励机制,可以将创新创业项目实践与学分管理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做好专业赛事的统筹,将校内竞赛与市级、省级、国家级赛事项目进行融合,并对优势项目给予帮扶和资金支持,搭建“专业+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大力推进“引企入校”,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实践机会。总之,坚持“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目标,强力推动“专创融合”,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雷希,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2A778B5C-1D88-46C6-BCED-1C681702ED95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技能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破次元
融椅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