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壮山河的英雄诗篇

2022-06-11 04:01
共产党员·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西征桓仁杨靖宇

辽宁,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近代以来,帝国主义觊觎已久。抗日战争时期,辽宁是全国最早沦陷的地区,受剥削压迫最重,民众反抗也最为激烈。

在这块饱经沧桑的黑土地上,东北抗日联军的将士们爬冰卧雪、浴血奋战、坚贞不屈、誓死抵抗,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以光辉业绩和伟大精神抒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

开展游击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东北各级党组织积极组织并领导民众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932年6月,中共奉天特委在所属的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创建了磐石工农义勇军。11月,杨靖宇将这支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1932年8月,隶属于中共奉天特委的中共海龙中心县委组建了海龙工农义勇军,1933年1月改组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同年9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治委员。独立师下设两个团和政治保安连、少年营,共380余人。

1934年春,杨靖宇率第一军独立师抵达辽东山区,随即转战清原、新宾、桓仁、本溪、凤城、宽甸、西丰、岫岩等地。在方圆几百里的山区,采取埋伏、夜袭、阻击、突袭、避强攻弱、乘隙向虚等战略战术,利用游擊战,在与武器装备精良的日、伪军周旋的同时,主动进攻,历经数十次激战,消灭了大量敌人。

1934年夏,杨靖宇率部与抗日义勇军苏子余部联合南下辽吉边境,开展抗日游击战争。6月24日,袭击了兴京县(今新宾)红庙子,将驻扎在该地的伪警察逼迫到汪清县境。接着,率部继续向兴京县城方向奔袭。7月2日,攻陷兴京县城。7月23日,在桓仁八里甸子攻袭了伪警察署,围歼了日军守备队,俘虏了日军守备队小队长长秀向等30余人。不久,又在四道岭子、大青沟与敌人再次展开激战。

1934年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军部直属有保卫队和两个教导连。第一军下辖两个师,第一师师长兼政委李红光;第二师师长兼政委曹国安。全军共800余人。

1935年8月中旬,杨靖宇率军部及教导团和第五团,在清原县的黑石头沟公路两侧,选择有利地形设下埋伏,成功伏击了伪军1个团,击毙日、伪军40余人,击伤40余人,俘虏30余人,缴获大量弹药及其他物资。9月,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李敏焕率领160余人,智取桓仁县窟窿榆树伪警察署,不费一枪一弹,缴获40多支枪和其他物资。

1936年6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部下辖教导团和3个师,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全军总兵力3000余人。7月,抗联第一军又与东满地区的抗联第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1936年2月27日拂晓,杨靖宇指挥军部教导团袭击了伪东边道“讨伐”司令邵本良所部驻通化热水河子的一个团部,取得歼敌60余人的胜利。邵本良恼羞成怒,集结了千余伪军,以3架日本飞机助战,日夜追击我军。抗联一军用小股部队牵制邵本良所部,巧妙周旋于通化、桓仁、本溪、兴京、宽甸等地,行程近千里,历时18天,拖得敌军精疲力竭。4月30日,杨靖宇以500余人的兵力,在本溪梨树甸子大东沟设伏,毙、伤敌80余人,俘敌10余人,缴获长短枪百余支。邵本良带着脚伤、领着残部落荒而逃。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4年到1938年,仅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在辽宁本溪地区与日、伪军作战就达310余次,歼灭敌军2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1500余支,军服300余套,还有其他大量军用物资。

组织两次西征

1936年5月23日,为了打通与党中央及红军关内抗日先锋军的联系,直接获得党中央对东北抗日武装的领导,改变东北抗日联军孤军作战的局面,扩大和开辟新的游击区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部在本溪草河掌山区的汤池沟附近召开了第一师党的干部会议。

会议决定,第一师第三团从本溪、凤城中间突破,进入辽阳,越过南满铁路和辽河,直插辽西、热河。第四团和第六团在第三团两翼活动,以便分散敌人兵力。杨靖宇则率军部和直属部队由本溪向宽甸、辑安活动,以掩护西征部队的行动。6月28日,部队从蒲石河出发,开始西征。尽管部队昼伏夜行,隐蔽行军,仍然被敌军发现。敌军调动了大批兵力围追堵截,西征部队只得放弃原来计划,边打边走,迂回行军在辽阳、本溪、凤城的崇山峻岭之间。后来,一师师部经分析研究,认为在人地两生、处处有敌军堵截围追的地区继续西征,十分不利,遂决定将西征部队化整为零,分三路回师根据地。到7月下旬,部队终于返回本溪、宽甸、桓仁游击区。

1936年11月上旬,杨靖宇率领军部及教导团两个连由宽甸天桥沟密营出发,到桓仁外三堡与第三师部队会合。在红土甸子红通沟的一个小山坡上召开第一、三师领导干部会议。会议总结了第一师西征失利的教训,决定利用冬季辽河封冻之机,由第三师组织骑兵再次西征,快速突向铁岭、法库一线,直达热河,与关内红军取得联系,进而找到党中央,使东北的抗日战争能与关内的抗日战争紧密结合起来。会后,第三师仅用半个月时间,就组成了一支400余人的精干骑兵队伍。11月下旬,自兴京县境出发,挥师西进,经过15天的急行军,冲破敌人多次重兵封锁堵截,途经清原、铁岭等地,越过南满铁路北端,到达辽河东岸石佛寺。然而,令西征部队始料不及的是,因为气候反常,深冬时节的辽河水不仅没有封冻,反而水流很急。各个渡口均被日军严密封锁,渡船也被控制起来,身后的追兵蜂拥而来。在腹背受敌的紧急时刻,第三师西征部队强渡辽河未果,只好边打边撤,绕路返回清原、西丰、兴京一带。

虽然两次西征都没有达到战略目的,部队也遭受严重损失,但是两次西征体现了抗联一军主动进攻、扩大游击区域、实施外线作战的战略思想,在西征过程中,广大将士经受了锻炼,并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粉碎日伪“讨伐”

在长期的斗争中,抗联一军创建了以遼吉交界的老秃顶子山为中心的本溪、桓仁、兴京抗日游击根据地,并逐渐扩大,第一军第三师还开辟了抚顺、清原抗日游击根据地,与桓仁、兴京、本溪边界地区相呼应,坚持抗日斗争近6年。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抗联一军积极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日、伪军的“讨伐”。7月16日,杨靖宇率军部直属部队,从桓仁出发,向兴京、清原挺进。途中屡遭敌军的阻截和追击,遂在桓仁、宽甸、兴京一带开展游击活动。

不久,杨靖宇率领第一军军部直属教导团150余人,在抚顺永陵附近的山林中与500余日伪军遭遇。抗联将士在杨靖宇的指挥下顽强战斗,毙、伤日军20余人、伪军10余人。8月7日,第一军第一师在兴京袭击了东昌台伪治安队;9月,在本溪大青沟歼灭了日、伪军30余人;10月,在本溪红土甸子红通沟痛击日军牛岛部队,打死牛岛队长以下60余人;10月31日,在宽甸小佛爷沟设伏痛歼来自双山子、四平街的水出佐吉大队长所率的日军守备队和陆岛元三所率的日军小队,毙伤30余人、伪警察10余人,缴获步枪30多支;11月中旬,在本溪老边沟打死日军40余人,缴获大枪40余支、子弹4000余发。

与此同时,抗联第一军第三师也在积极钳制日军:7月18日,在开原南松木岭击毙日军“讨伐”队冈田中佐和坂本少佐及以下官兵13人;10月初,第三师在清原湾甸子击毙日本指导官黄谷等12人,俘虏3人,缴获长短枪20余支。这些大大小小的战斗,积小胜为大胜,扩大了抗联一军的政治影响,极大鼓舞了辽宁人民抗战的斗志和信心。

为了扑灭抗日烽火,日、伪军在对抗联部队采取野蛮镇压“讨伐”的同时,组织了“长岛特别工作班”,不断派遣特务、间谍出没于抗联部队活动地区,搜集情报,甚至打入抗联第一军内部,实施金钱收买、封官许愿、暗杀、策反、瓦解等更加狡猾的对策。1936年冬以后,日军派出大批特务从事诱降活动,少部分接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收编的土匪向日军投降,极少数不坚定者也在被捕后叛变,给抗联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由于叛徒出卖,抗联第一军第一师的密营、医院、粮库等多处设施遭到破坏。第一师第三团、第六团以及特务连、游击连因叛徒出卖,营地遭到多次攻击,虽然伤亡很大,但一军将士仍坚持战斗,与日军血战到底。

为适应形势的变化,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决定取消第一军、第二军番号,编成三个方面军、一个警卫旅,实行分区作战。各部指战员不畏艰险,主动出击,以巧妙的战术打击敌人,取得了许多胜利。

1939年10月,日本关东军调集7.5万人,对东南满地区实行重点“讨伐”。抗联第一军各部指战员在缺衣少食的条件下,与超过自己几十倍的敌人作战。进入冬季后,指战员们常常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与敌搏斗,有时一日数战。许多优秀指战员相继牺牲,部队减员很大。杨靖宇、魏拯民等将领决定将各部编成小股部队分散活动,以冲破敌人的围攻。

1939年末,杨靖宇率部转战吉林省濛江县。1940年2月,杨靖宇壮烈牺牲。1941年后,抗联第一路军余部与东北抗联其他部队一起,转移到苏联境内集中进行训练整顿,在党的领导下继续进行战斗。

猜你喜欢
西征桓仁杨靖宇
孙喻奇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摘蕾和采收期对桓仁山参品质的影响研究
杨靖宇的最后时刻
读《抗日英雄杨靖宇》有感
好山好水出好米
桓仁蛤蟆油膨胀度与浸泡时间的试验研究
假 寐
青春激扬 为梦想西征
英雄杨靖宇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