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新兴网络委婉语中的文化意蕴研究

2022-06-13 13:22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亚文化网民词语

杨 福 亮

(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兰州 730070)

一、引言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过:“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1]186汉语新兴网络委婉语同样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产生之日起就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既保留着传统的中华文化精神,又随着时代发展衍生出丰富的内涵。

本课题研究团队从《网络时尚词典》等六部网络语言词典以及网络社交平台中广泛搜集网络委婉语语料,设置相关参数,建立网络委婉语语料库。在此基础上,对汉语新兴网络委婉语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二、传统文化在网络委婉语中的存续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中华传统文化虽历经劫难,但每次都能发扬光大、传承至今。传统文化在网络委婉语中的存续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礼貌和面子文化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深入中国人骨髓的还有“面子”观念,它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所以“面子”时常会支配着和调节着中国人的社会行为。

根据语用学理论,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莱斯将其称为“合作原则”。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网络委婉语都违反了合作原则,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礼貌的需要。英国语言学家利奇于1983年提出了礼貌原则,并于2005年对其进行了修订,提出了一个更具文化普适性的“宏大礼貌策略”,其中贯穿着一个中心内容,就是多给别人一点方便,尽量让自己多吃一点亏,尽量赞誉别人,贬低自己。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贬己尊人”做法有一致之处,可以从自称与他称类委婉语看出来,贬低自己体现在调侃自己的网络委婉语上,如“打工人”“端水人”“双十一编外人员”等,而尊重别人则是不用直白的话语攻击他人,而是用字面上看似积极的词语来称呼和评价他人,如“网络圣人”“影帝”“奇葩”等。

布朗和莱文森于1978年提出的“面子理论”实际上也是用于论述和诠释礼貌现象的人际关系理论,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则包括两个组成部分:“面子”和“脸”。但不管怎样,言语交际中既要保护对方的面子,也要包括自己的面子。为了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就必须讲究语用策略,而使用网络委婉语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性格比较含蓄内敛,表达爱意时也喜欢用数字(20184)、外语(ILY)、表情图片等形式,而不是直接用汉语说出“我爱你”等,这实际上也是保护面子的需要,既能掩饰自己表白时的羞涩,又能避免让对方感到难堪,还能在对方拒绝自己后保护自己的面子,避免尴尬。

(二)生老病死中的禁忌文化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但是语言禁忌的思想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说凶即凶”“说祸即祸”的观念也一直深入人心,几乎影响了所有人的生活。即使不相信迷信的无神论者,在日常生活中谈及这些话题时也会小心翼翼,以免触犯禁忌。人们使用委婉语表达生老病死等凶祸类的话题时,更多的是出于遵循禁忌文化的考虑。这种文化传承至今,在网络委婉语上也有明显体现。

网络委婉语中有很多跟死亡有关的例子,如“4”(死)、“0748”(你去死吧)、“S”(死)、“go die”“凉凉”“领盒饭”“落地成盒”等,还有符号形式的X-和8-#等。用这些网络委婉语代替直白的表述,可以避免触犯语言禁忌,同时也能淡化人们的恐惧心理,避免引起听话人不好的心理反应。疾病也是人们不愿提及的禁忌语,因此网络委婉语中也有很多与此相关的例子,如“地中海”“记忆力滑坡”等,表示肥胖的“宅心仁厚”“节后缩水”等。

(三)经济生活中金钱观念

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我们应该光明正大地挣钱,而不是走歪路,因此网络交际中将不是正常途径得到的钱财称为“A钱”“恰烂钱”等,赌博则婉称为“有奖励性娱乐”。花钱方面也不能恣意挥霍,“氪金”“烧钱”“洗钱式发薪”等词语都用来表示不合理的消费观,不能“有钱任性”。

(四)人体与情欲中的文雅含蓄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体器官和分泌排泄物以及情欲都是难以启口或不堪入耳的,直言这些词语显得有些不登大雅之堂,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和有失文明的行为。出言含蓄和高雅往往被认为是有教养的象征,因此雅致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社会心理。

网络交际中,人体与排泄物方面的委婉词语有“RT”(人体)、“PG”(屁股)、“RF”(乳房)、“DB”(大便)、“米田共”(粪)、“撇风”(放屁)等。符号形式的则有(_*_)表示屁股,(.人 .)表示乳房等例子。这些词语对应的直白形式都是相对粗俗不雅的,网络委婉语则有效地避免了给人造成的厌恶和不快之感。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性观念相对比较含蓄保守,有关性欲的词语,历来是讳莫如深,需要相应的委婉语进行代替。例如表示亲吻的文字形式有“嘴”“啵”“吧嗒”“撕咬嘴唇”等,符号及图片形式的如>3<和等等。而表示性爱的网络委婉语有“XXOO”“翻云覆雨”“和人做饭”“不可描述”“啪啪啪”等,这些网络委婉语都是用一种含蓄模糊的方式表达。一夜情、婚外恋等在传统文化中更是不能为人接受和容忍的,相关的网络委婉语有“419”“ONS”“爱情走私”等。近年来娱乐圈的明星们被爆出很多出轨事件,网友们据此创造出一些委婉语来,如“做头发”(李小璐事件)、“相约挤痘”(陈翔事件)、“夜光剧本”(刘恺威事件)等,都是对出轨的隐晦说法。

三、新兴文化在网络委婉语中的体现

网络委婉语与社会关系密切,是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能反映出新时代的社会风貌、思想意识和人文状态。从本质上来说,网络委婉语属于网络语言的一部分,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其发展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也是现代新兴文化的重要载体。新兴文化是相对于传统文化而言的,指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下出现的新的文化,主要包括网络文化、文化旅游、影视制作、动漫游戏、演艺会展和广告传媒等。它们的特点是娱乐化、传播速度快、以影音为主、个性化、互动性等。网络委婉语不仅蕴含着传统的文化,同时也能体现出新兴的文化特征。

(一)兼容并包的精神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但是在对具体事物的包容性方面,新兴文化可能更突出一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维也更加开放,对以前一直讳莫如深的一些话题,也开始逐步接受,并通过一种中立的态度反映出来。在“性”话题方面,与同性恋有关的词语非常多,如“BL”“GL”“LES”“Fag”“玻璃”“攻受”“百合”“出柜”“耽美”“蕾丝”“拉拉”“熊熊”等。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对于终身大事,快餐式的恋爱和婚姻也开始为人所接受,如网络委婉语中的“闪电恋爱”“闪电分手”“闪婚”“闪孕”等都间接透露出现代人开放和包容的思想观念。

现代社会中,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确实不同于以往,例如从“精致穷”“草根”“凡尔赛”“佛系”“鼹鼠生活”“隐居族”“积极废人”“朋克养生”等词语可以看出,年轻网民对非按部就班生活方式的包容。在审美观念上包容精神也体现得非常明显,如“丑萌”“丑帅”“病态美”“恶心萌”“矫情美”“颓废美”“艳俗美”“优雅丑”等词语可以看出审美观念的多元化。

此外,在职业方面,网民们将在提及社会地位低下或不光鲜的从业者时,往往使用含蓄委婉的方式来称呼,将传统观念里低下的职业“体面化”,如称理发师为“托尼老师”,称酒吧或KTV工作的女性为“付费女友”或“公主”等,称因为疫情而没有复工的员工为“共享员工”等。这些也都能反映出,年轻网民们对各类事物的包容精神。

(二)创新求异的精神

当今社会,求新求异成为一种最为普遍的社会心理,而网络是一个极端推崇个性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新奇的东西对人类的刺激尤为强烈,也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这一特殊群体一般都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且具备较丰富的外语知识,他们观念开放,叛逆性强,善于独立思考,充满创新意识,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愿墨守陈规,因此求新、求异、求变是他们的个性。

在网络空间上,网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网络这一开放、自由、个性化、多样化和超越时空的虚拟世界给了这一特殊群体张扬个性、释放自我的独特空间和平台。创新求异的精神首先体现在网民们使用了多种模态来表示委婉,既有文字模态,也有数字、字母、表情符号、图片、声音、颜色等非文字模态,甚至有句子、语篇等特殊形式的网络委婉语。创新求异的精神还体现在网民们或者将原有词语改变形式,如将“我操”书写成“握草”,将“人身攻击”书写成“人参公鸡”,并创造出相关的表情包;或是将旧词赋予了新义,如“天才”指天生的蠢材,“善良”指善变而没有天良;或是创造大量新词,如“喷子”“土帅”等。这些词语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达到了奇特新颖、过目难忘的效果,这些都源于年轻网民藐视传统、权威和秩序,追新求异以彰显个性的心理。

(三)调侃娱乐的精神

当前网络空间中存在着数量繁多的网络亚文化现象,“网络语言变异带动了网络文化的形成,各种网络亚文化现象共同组成了网络亚文化的多样性,反过来又为网络语言的变异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条件。”[2]150目前,网络亚文化已发展出“恶搞文化”“冷文化”“草根文化”“卖萌文化”“弹幕文化”“鬼畜视频”“二次元文化”“粉丝文化”“祖安文化”“佛系‘丧’文化”等内容。网络亚文化现象有别于网络主流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以及极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对年轻网民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生活无疑给现代人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压力。为了消除学习或工作压力所带来的紧张和焦虑,人们便在网络空间中用生动有趣、活泼可爱、诙谐幽默的语言调侃放松,宣泄解压。数量繁多的网络亚文化现象反映了网民们追求个性、颠覆权威、调侃娱乐一切的心理,彰显了后现代社会文化的特性,成为年轻网民群体的集体狂欢。很多网络变异语言现象就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形成和流行开来的。

网民们对一切事物都可以娱乐调侃,当然在调侃中为了避免引起刺激和不快,还是要采取委婉的表达方式,例如调侃自嘲自己的词语“框丝”“社畜”“工具人”“佛系青年”“小丑竟是我自己”等,调侃他人的“神兽”“后浪”“土味男团”“精神小伙”“耗子尾汁”“不讲武德”等等。甚至对社会热点事件,网民们也敢于调侃,如2011年上海地铁十号线两列车发生追尾事故,两百多人受伤,而当晚CCTV播报新闻时,称“上海地铁十号线列车发生轻度追尾”,此新闻一出,立即引起广大网民的质疑,“轻度追尾”也就成了此次事故的热词。很快“轻度”体横空出世,网友们创造出很多类似的词语,如“轻度衰老”“轻度弱智”“轻度低落”“轻度不安”等,暗含对大事化小言不由衷的表达方式的质疑和调侃。这方面的例子还有“打酱油”“俯卧撑”“XXX,反正我信了”等。可见,网民们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对世间万事万物进行调侃或“恶搞”,以表达自己的态度或宣泄对现状的不满,这也是网络委婉语中所蕴含的现代精神。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新兴文化的根基,现代新兴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二者缺一不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也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割断的精神命脉,即使在最新的流行网络语言中也有非常明显的体现,它的存在是网络委婉语不断产生的重要来源。当然新兴的现代文化,特别是许多网络亚文化对网络语言的产生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这些文化当中含有一定的不健康元素,需要我们去加以鉴别和引导。网络委婉语使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新兴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深入挖掘。

猜你喜欢
亚文化网民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面对亚文化:客观看待,积极转化
主持人语
把脉“腐败亚文化”
一枚词语一门静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