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明:用歌词抒写生命的华章

2022-06-14 09:33冼金凤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东莞市岭南东莞

文/冼金凤

来东莞十余年,王志明踏足多个文化艺术领域,谱曲、写词、小品剧本创作、非遗保护……曾荣获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大赛银奖、文化和旅游部“唱支山歌给党听”优秀作品奖、中国音乐家协会“唱响百年”优秀作品奖、“歌唱北京”2018 全球歌曲征集优秀作词奖等奖项,并连续三年获评“广东省优秀音乐家”,被广东省文化馆聘为“广东省文化馆特聘创作员”,2021年入选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青年文艺人才培育与推广对象”。其代表作品有《时光的灶台》《梦回岭南》《有爱就有希望》《客家恋歌》《等你回家》等,这些歌曲背后有着怎样感人的故事?王志明在东莞这座城市又有着怎样的人生际遇?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青年词作家,聆听他的音乐故事和梦想追求。

儿时有梦,自幼爱上音乐

1984年,王志明出生于素有“长江明珠、祥瑞之城”美誉的江西瑞昌。美丽的大自然赋予了他文学灵性,更潜育着他的音乐敏感性。说起与音乐结缘的故事,他内心难掩激动:“从小家里姊妹多,大家都爱唱歌,而且常常看到父亲‘摆弄’二胡、口琴。”在耳濡目染的生活环境下,王志明便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音乐,并开始学习拉二胡。如果说一把二胡打开了他的音乐世界,那么童年时期的音乐卡带则是带领他探索音乐奥妙的另一个窗口,婉转动听的歌声从小小的磁带流出,滋养着其儿时的音乐梦。

源于对音乐的喜爱,他从读小学起,便在班里担任文艺骨干,活跃于校内文艺汇演等活动,同时又秉着一颗好学的心,跟老师学习唱样板戏。高考过后,怀着对音乐的无限期待,他离开家乡,远赴西北求学,就读于陕西理工大学音乐系。

如果说山明水秀的瑞昌是他埋下音乐种子的土壤,那诗意满满的岭南则是他音乐梦想成长起飞的阶梯。2008年,在东莞艺术人才引进政策的吸引下,王志明南下东莞,就职于大朗镇文广中心。彼时,正值东莞文化新城建设热潮,民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百场培训、千场演出等公共文化艺术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作为一名基层文艺骨干,王志明活跃在大大小小的演出舞台,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文艺创作讲座、培训活动,不断充实、提升自己。

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常常接触各类文艺创作的机会和平台,以及词曲征稿活动,“东莞每三年一届的音乐舞蹈花会、戏剧曲艺花会、少儿艺术花会,这三个花会轮流举办,给我提供了很多创作的机会。”由此,王志明便在东莞这片土壤展开他的音乐创作的逐梦之旅。他有意识地选择了作词之路,刚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从分析词作家的经典作品入手,研究歌词的语言风格与特点,琢磨创作方法,在多写多练的基础上反复修改与打磨歌词,并通过投稿的形式对作品进行检验。

2011年,王志明创作的第一首作品《大朗美》获第十二届“人文之春·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赛”——中国民歌精品金奖和东莞市首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银奖,并收录《人文之春·中国民族歌曲选粹(十二)》出版。他坦言,“舞台是检验作品的最好方式,获奖是对其创作的认可,给我带来成就感,刺激我继续创作。”

通过不断地积累与学习,他在创作上渐入佳境,相继写出《红红的木棉花》《梦回岭南》《我的老地方》《乡下老家》《祖国,我的母亲》《再唱月光光》等词作,在广东省市艺术花会、全国各大赛事上频频精彩亮相,多次揽获金、银奖等佳绩。“词作家”这个身份逐渐受到业界同行的认可与肯定,成为了东莞原创歌曲的中坚力量。

梦回岭南,歌词创作获奖频频

回溯音乐逐梦之旅,王志明与东莞文艺几乎是共同成长的,从文化新城到文化名城建设的跨越,东莞培育了一批批基层文艺骨干,同时,这些深扎在群众生活的文艺工作者又反过来带动本土文艺的发展。

2021年,王志明作为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青年文艺人才培育与扶持对象”,还获得了创作项目的扶持,在资金与平台搭建上获得了市一级层面的支持。谈及于此,王志明常常感慨东莞这座城市对文艺骨干的培育与扶持,“正是东莞这片土壤,让我有了更多学习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在大朗从事群文工作期间,常常市里有很多名家讲座、文艺演出和征稿活动,我因而获得了很多创作机会和名师指点,让我在音乐的道路不断探索和前进。”

音乐,对于王志明而言,不仅仅是工作,更是毕生的梦想追求。来莞13年,他在群文工作上始终兢兢业业,他常常带着会讲粤语的“翻译”行走在东莞的民间,深入百姓群体中,聆听民间故事与传奇,挖掘富有当地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统筹咸水歌、哭嫁歌、木偶戏等非遗项目的申报,并以文字、音乐的形式为民间文化精髓存档,将东莞非遗写进小品剧本、歌曲当中,呼吁大众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统筹、参加各类文艺演出、赛事,为东莞音乐、文化事业尽一份力。

2020年,由他创作的歌曲《有爱就有希望》获得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优秀‘战疫’公益歌曲展播系列》奖;2021年,《红红的木棉花》在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华社全媒体中心、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唱响百年”爱国主义原创歌曲征集活动中,获得优秀作品奖,并收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邀请,到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云听”平台录制访谈节目。

东莞是王志明音乐创作的桃花源。他既在秀丽的岭南风光中修心养性,又饱受东莞地域文化的滋养,创作出大量与岭南相关的词作。其中《梦回岭南》《客家恋歌》曾在市级、省级音乐舞蹈花会获得金、银奖,被收入到专辑《梦回岭南》出版发行。《梦回岭南》精心撷取“一帘烟雨”“彩云追月”“渔舟唱晚”“红荔飘香”“拂堤杨柳”等岭南经典意象,生动再现岭南如诗如画般的景色,抒发对岭南的喜爱和眷恋。《客家恋歌》以客家围屋、娘酒等岭南文化元素为基调,融入传统客家山歌,歌词以清词丽句和客家口语相辅相成,具有一种空灵的美感,但又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对客家故乡的深情赞美和对恋人的思念。

深耕于生活沃土,赋予歌词以灵性

纵观王志明的代表作品《时光的灶台》《梦回岭南》《雨巷》《客家恋歌》《我的老地方》《乡下老家》《祖国,我的母亲》《三代车》《有爱就有希望》《等你回家》等,可发现其创作灵感多源自于岭南人文风情、个人的生活体验以及社会热点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明显的时代特征,情感真挚细腻;艺术手法上多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突出画面感和形象感,颇见文学功底;在叙事上注重以小见大,通过小视角切入大主题,使得作品更接地气,贴近群众生活,能够引发听众情感共鸣和思考。

在“主旋律”系列作品中,《祖国,我的母亲》通过艳阳、春光、大地、葱茏、山河、海浪、草原、雄才、人民、英雄、赤子、交响、梦想、蓝天、彩虹等人们所熟悉的意象,展示祖国锦绣山河,描绘人民奋发作为的宏伟画卷。

“爷爷赶的是牛拉车,坑坑洼洼坎坎坷坷……爸爸骑的是自行车,曲曲弯弯颠颠簸簸……我们开的是小汽车,平平坦坦宽宽阔阔……”《三代车》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而创作,透过描写祖辈、父辈和自己三代人交通工具的变迁,展现时代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细微的生活细节呈现时代变革的大主题,使得叙事形象生动,让听众有画面感,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感慨时光流转。这首歌由东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崔臻和作曲,在浙江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优秀创作歌曲征集活动中获二等奖。

崔臻和对这首歌词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歌词选取的视角新颖独特,以车轮为创作点,采用传统民歌一段体的写作手法,突出车轮的形象表达不同时代车轮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进程,生动和深情地讲述了70年来三代人的生活状态的变化,作品以小见大,诠释出小情感大情怀,反应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和时代变迁,讲述了中国百姓从贫穷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故事。

具有同样艺术风格的是另一首王志明、崔臻和二人合作创作的歌曲《时光的灶台》,将视角聚焦在人们日常所用的厨房灶台,通过展现灶台和燃料的历史演变,和主食的变化,深刻反映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实现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跨越。崔臻和说,在这类题材创作中,王志明总是能平中见奇,见微思深,词眼常有神来之笔,从生活细节和时代的变化中提炼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在2020年创作的“战疫”主题系列歌曲中,《有爱就有希望》《等你回家》《鲜红的红手印》分别以不同的人物(群体)视角切入,展示在疫情时期,基层、医护人员和普通民众各尽其力、团结战疫的故事。

“长长的寒冬,长长的牵挂;一边是小家,一边是大家。你说你是天使,马上要出发;救死扶伤,肩上责任大……”《等你回家》通过女儿的口吻,讲述女儿思念牵挂奋战在前线的妈妈,经历了从害怕到勇敢的心灵成长,表现身为医护工作者的妈妈勇敢逆行,舍小家保大家的敬业奉献精神,从侧面传达出中国人民为夺取抗疫胜利作出的自我牺牲和付出的艰辛努力,歌词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以小见大”,歌词创作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歌词创作中,王志明既关注时代、社会等宏大主题,又注重从个人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汲取能量,一棵树、一朵花、一阵飘渺的思绪、一个刚刚发生的故事……皆可入他笔下,经由艺术手法处理,诠释出新的内涵所在。

谈到个人创作,王志明用三个关键词概括:主旋律、岭南特色、乡愁,并坦言:“无论是哪个题材的创作,要写好总是不容易的,音乐的道路是漫长的,我距离形成自己的风格、被大众认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不能一蹴而就,要踏踏实实地耕耘,用心体验生活,认真对待创作,时间自然会给出答案。”

感怀故乡也是王志明音乐创作的主题之一,他常常在音乐中回溯故乡的风土人情、过往忆事。这一缕乡愁化作一句句歌词,抒写出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岁月的感慨。《我的老地方》是王志明的代表作,此前在“两岸一家亲·同胞伴我行”海峡两岸题材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作品奖,在本次评选活动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歌词以“小河”“山水”“祠堂”“目光”连缀起回忆,语言简单却深入人心,能瞬间勾起人们对故乡的思念。评论者伍杨也曾点评道:“作者将家乡比作老地方,以记忆中的家乡为蓝本,用语言绘成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歌曲旋律悠扬舒缓,演唱者声线悠扬,所到之处都是那化不去的乡愁。”

出生在江南水乡,求学于汉中之地,栖居在人文莞邑,构成了王志明目前的人生的轨迹。回顾音乐创作的历程,王志明始终心怀感恩,多次谈到一路走来很多老师对他的培养和爱护,尤其谈及僧文莉教授、音乐界前辈崔臻和对其的影响和帮助,也感恩东莞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对他的栽培。

2021年10月,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台《东莞市青年文艺人才培育与推广实施办法》,遴选、培育

和推广一批青年文艺人才,并对已入选的青年文艺人才进行项目扶持。王志明成为该办法实施后入选的第一批30 位“东莞市青年文艺人才培育对象”之一。该实施办法围绕“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部署和价值追求,加强东莞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市文艺人才和文艺精品的影响力。

随着东莞市正式迈进万亿GDP、千万人口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起点,在建设“品质文化之都”道路上,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王志明深感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肩负的责任使命,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凝聚人心、歌咏生活,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是他们要思考和面临的工作问题。

如今,王志明就职于东莞市大朗镇教育管理中心,专注艺术创作和教育。谈及未来畅想,他分享道:“未来还很长,我会一直写下去,写出更多好作品,发表属于自己的音乐专辑,开一场作品音乐会,创作一部喜闻乐见的音乐剧,探索更多可能性。”秉怀内心的感恩和对音乐的赤子之情,他将一往无前,在音乐的道路上抒写人生的华章。

王志明,江西瑞昌人,青年词作家,副研究馆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群众文化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委员、东莞市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东莞市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现任东莞市大朗镇教育管理中心艺术教研员,东莞(大朗)音乐文学创作基地负责人,2021年入选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青年文艺人才培育与推广对象”。原创音乐、戏剧、曲艺类作品500 余件,其中,戏剧曲艺类50 余件、原创音乐作品60 件(成品)、歌词作品300 余件;在《歌曲》《词刊》《儿童音乐》《中国乐坛》《音乐天地》《岭南音乐》等国家级、省级主流期刊发表作品200 余件次,先后荣获国家级奖项10 余项、省奖项80 余项,市级奖项150 余项。

猜你喜欢
东莞市岭南东莞
岭南荔枝红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归来还看自家山
——林丰俗与岭南山水画语言探索专题展
东莞,东莞
莞香
2018年广东东莞荔枝收成看好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
走进东莞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近期价格等
谈许鸿飞的东莞市附城区虎英雕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