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魅力指数更高的城市在过去十年间的人口规模增长也最大

2022-06-15 22:49
第一财经 2022年6期
关键词:魅力商业文明

数据来源:各城市《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公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公报》注:十年间有行政区划变动的城市均已依据最新区划范围对齐数据

在构成城市的各项要素中,商业活动是城市之所以建立和繁荣的根基。

物物交换让城市有了最初的形态,通过交易和流通,人与人之间开始发生系统性的交往,社会分工也随着交换的扩大而出现,城市里诞生了专业从事销售与贸易的商户、物流和仓库,城市运转的基础逻辑也建立了起来。

“长期以来,城市都被看作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聚集着大量复杂的思想和制度(即文明)。城市同样也是经济的主要发祥地。”简·雅各布斯在她论述城市起源发展的《城市经济》一书中强调,城市不断在旧工作基础上创造新的工作,丰富了劳动分工,增加了与外界更广泛交换的必要,也就繁荣了经济,形成了人口聚集。

城市爆发式增长的结果,是带来了物质空间的扩张与文化的参差多态。

商业之于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性就如同空气一般,它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不易觉察,在失去之时则瞬间感受到其不可或缺。我们多少都已经旁观或亲身体会过,失去了商业文明的城市,不再拥有往日迷人的风情姿态与可期的美妙生活,它如同发动机抛锚的机器,甚至失去了正常的运转能力来保障身处其中的人们获得基本的生活所 需。

这也是为什么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在第一次构建《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时,就特别强调了以现代城市商业文明的进程来指示中国城市实际繁荣程度的必要性。这与当下发生的一切依然自洽:商业文明从始至终都是城市机器的核心,它代表的不只是经济发展的数字,解决的也并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它关乎城市运作的效率、城市生活的品质,更指向我们对于自由的热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是回答一座城市“究竟是否拥有魅力”最有分量的答案。

经这套已经坚持了7年的数据体系评估,今年的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东莞、宁波、佛山、合肥和青岛。与上一年相比,合肥重回“新一线”之列,沈阳则首次离开了这个名单—今年的新一线城市中没有东北城市。

2016年至2022年城市商业魅力排名变化

15座新一线城市的名单逐步趋于稳定,持续入选的无一例外都可以被称作高度发达的商业城市—未必拥有更高的行政层级,但一定是与周边城市发生商业联系的枢纽;半数以上的城市人口都从事与商业、服务业相关的职业;消费或是以消费方式实现的各类活动是人们享受城市生活的必要组成;一部分选择留在这些城市的人,不是为了按部就班的生活,而是追求独特的自我价 值。

中国城市的商业文明发端极早,但真正实现从基础的商贸功能进化为商业驱动的、包容万象的有机体也不过数十年。在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用大数据跟踪的近十年里,我们看到了商业的运转与创新如何改善城市人的生活状态、推动城市政府的管理理念迭代,也逐步总结出了城市向上生长的因果逻辑。

采用170個主流消费品牌的商业门店数据、17家各领域头部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每年都围绕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一级维度来评估337座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凭借这套指标体系来拆解商业文明之于中国城市的实际意义:

商业资源是城市繁荣的基础,同时也是结果。商店—泛指满足各种消费需求的线下商业,可以是品牌商业门店,也可以是小本经营的夫妻老婆店—是构筑城市商业体系的基础元素;同时,也因为商业资源始终与城市及其消费者保持互动,在那些消费力更强、消费状态更活跃的城市,品牌就会更在意当地的消费者,商业资源的规模也会快速增长。

区位,也就是城市所在的相对位置,一般会被认为是城市的天然禀赋。但在商业逻辑下,这种天生条件的利用的程度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东部沿海城市通常被认为因占据更好的地理位置而获得了先发优势。但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地区也崛起了一批核心节点城市,它们辐射周边腹地,建立起了一整套供应链体系,成为区域发展的引擎。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决定了商业流通能否实现循环。我们一直强调,人的深度参与和使用才让城市真正拥有活力。其中,我们尤其关注对商业产生需求的一方,他们起初需要基础的商品流通来满足生存,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逐步开始对供给的一侧提出新的消费诉求——丰富品类、增强体验、提高效率、延长时间,现代城市的商业文明进化也就在这一动态变化之中向前推进。

对生活方式的追求是商业文明发展到更高层次的反映。当商业社会的物质丰富程度足以满足基本和改善型的消费需求之后,在精神文化上获得享受就被提上日程。这不仅包含了字面意义上的文化消费,也涉及一般物质消费的自由选择与消费理念。供给足够充分、运转效率极高的商业社会,完全有能力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消费。

最终,一切发生质变。正如移动互联网在过去十年创造出了相对平行于实体世界的另一个交易系统,新的商业产品和场景不断增加,商业世界的运转逻辑出现新的连结,我们的生活也就拥有了新的可能。

被商业文明的进化裹挟,掌握了商业创新密码的城市在对资源和人才的吸附力上形成了跃迁,这也帮助它们进入成为更好城市的循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之间,人口规模增长最大的中国城市几乎都是商业魅力指数更高的城市—今年榜单上的19座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十年增加的人口规模平均为303.45万人,增长率均值为29.43%。A861ADD5-EC34-4B65-9382-AE89E3EBBBAA

如果不是疫情打破了城市商业演进的正常节奏,我们或许还不会停下来清醒地思考商业文明之于城市的深刻意义。它关乎的不仅仅是经济与增长,也不只是决定了城市的魅力,它还构筑起了城市的韧性。

《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各项指标主要采用的是2021年全年或截至2022年年初的数据。相比2020年新冠疫情初现时的措手不及与2022年上半年奥密克戎波及的广泛性,2021年中国城市整体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在短暂的喘息期里,我们看到了商业和社会运行的复苏,城市似是回到了如常轨 道。

商业力量对城市复苏的拉动,也遵循从基础需求扩展到改善型、个性化需求,再往后才能顾及精神需求的路径。一年的时间里,我们能够看到线上消费已基本恢复;在线下端,大型连锁品牌中断的城市下沉策略又逐步重启,商业业态的创新伴随着“网红店”的涌现持续活跃;而出于人们愈发依赖近距离商业空间的诉求,社区型的商业更快地普及和丰富起来。但复苏还没有扩展到旅游、电影、文化娱乐演出市场等领域,它们各自的链条上都尚有鎖闭的环节,人们在这一层面上对于城市的诉求也被抑制了。

至少在短期之内,我们所生活的城市都需要将保护市民健康的功能提到更高的优先级上,它多少会干扰城市商业的正常运转,但同时又必须与商业力量密切配合。

即使是在“封城”这样极端的管理手段之下,相比于行政力量全面接管市民的生活,让电商平台、团购模式等商业力量参与进来,也能大大提升“解决基本生活需求”的效率。包括要让一座大型城市在短时间内提升核酸检测能力这样纯粹的疾控工作,邀请市场化运作的检测机构作为主力加入也是最高效的解决方案。

而对于那些封闭了一段时间的城市来说,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要想让城市重获生机,只需要把商业逻辑还给城市本身,那只看不见的手,就会把散落的、锈蚀的、破碎的、令人头秃的零件一个个复位,无需额外再增加或改进什么,我们的城市就可以回来了。

往年,我们邀请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为榜单维度设定权重时,五个一级维度的权重大多接近。但今年征询他们意见时,超过半数的专家都将更高的权重赋予了商业资源集聚度(0.26),相对应的,他们都降低了对未来可塑性的重视度—它的权重从去年的0.23降至今年的0.15。关注商业文明在当时当刻对城市的支撑,是城市专家们认为眼下更为重要的事情。

毕竟,我们还将面临一段困难的时期,它持续考验着城市的抗压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但只要发动机仍在运转,重回正轨终将是可期的。A861ADD5-EC34-4B65-9382-AE89E3EBBBAA

猜你喜欢
魅力商业文明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东方欲晓》的魅力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对不文明说“不”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