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园艺疗法中的心理辅导技巧探析

2022-06-15 01:32李凌云刘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3期
关键词:园艺团体疗法

李凌云 刘霞

[摘           要]  作为从事多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一线教育者,深知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心理问题学生,但缺乏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园艺疗法作为一种在国内逐渐兴起的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人群的团体活动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和干预效果。旨在探讨园艺疗法中的心理辅导技巧及在我国高职学生中的实施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园艺疗法;心理辅导技巧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2)23-0034-03

一、高职学生心理状况及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年)调查[1]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存在一定比例的抑郁、焦虑等问题。具体数据:大学生中有18.5%有抑郁倾向,4.2%有抑郁高风险倾向;8.4%有焦虑倾向;43.8%的大学生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报告同时指出,高职学生在抑郁水平、焦虑水平、睡眠质量、自评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略好于本科生。

另据相关报告[2]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困扰主要来自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性格特点、就业压力、恋爱关系、家庭关系等方面。其中,学业压力是最主要的压力源,人际关系和性格特点所带来的压力感次之。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1.课堂教学

教育部相关文件[3-4]要求各高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类公共必修课,而大多数高校限于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大都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或合班授课的教学方式,使得该课程长期停留在传统的知识讲授层面,学生普遍缺乏体验式学习和分享式学习机会,故该种传统课堂教育形式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很难收到良好效果。

2.学生社团心理活动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是学生在校生活期间必不可少的学习交流途径。心理社团是大学中的常见社团之一,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是这些社团往往缺少专业指导老师,社团活动缺乏连续性和专业性,在对心理问题学生的帮助上,作用有限。

3.心理咨询

据2020年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调查显示,将近九成大学生知道本校可免费提供心理咨询,但仅有21.4%的大学生使用过心理咨询服务。据调查显示我国高校目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比约为15%。从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上看,个体心理咨询服务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综上,课堂教学虽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率,但却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社团活动虽然丰富多彩,但专业性和安全性不够;而心理咨询虽能有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帮助,但尚不能满足问题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此情况下,一些形式新颖的团体心理辅导就受到了学生群体的喜欢,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好的改善效果。园艺疗法即是这样的团体活动之一。

二、园艺疗法概述

(一)园艺疗法概念及其在国内的发展

参考美国园艺疗法协会(AHTA)的概念[5],“园艺疗法是指对有必要在身体及心理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对其教育、心理、社会和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方法。”现代园艺疗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之后在日本、欧洲等地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我国的园艺疗法起步较晚,清华大学李树华教授在2000年才开始在此领域进行系统研究[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社会压力所导致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环境污染及居住场所变化所导致的人们亚健康症状也日趋普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国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普遍需求,园艺疗法在我国必将会得到空前的兴起与发展。

(二)园艺疗法对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

作用

园艺疗法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团体心理辅导[7]指的是在团体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所有团体成员通过心理、行为、情绪的互动与影响,以满足成员个体心理与行为需求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个体在团体交往活动中达到认识自我、改善关系,促进自我的良好适应与发展。在园艺疗法中,园艺活动是媒介和载体,心理辅导技巧是核心和工具,团体成员的情绪及心理问题得到改善是目的和效果。

笔者曾就园艺疗法对提高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进行过系统研究[8],结果发现持续一定频次的园艺疗法团体活动可有效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园艺疗法在高职学生中的实施

1.园艺疗法的实施对象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园艺疗法适用于每一名在校学生。从理论上讲,每个人在心理健康素质上都有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空间。在实际操作中,园艺疗法的实施对象可重点针对有一定情绪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不适用于有明显精神类疾病或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2.园艺疗法的实施过程

带领者需在团体活动开始前对团体成员进行1对1的初始访谈,需在相对安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目的在于了解成员的身心健康状况、想要改善的情绪或心理问题。一般学校实施的园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不接受有明显精神问题和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E5787314-7492-4389-B566-4A8809DEA7D0

园艺疗法一般有1~2名团体带领者,带领者需具备相应资质和相关专业背景,成员一般为10~15人。一次完整的学校园艺疗法一般要求每周一次,一次时间为1.5~3小时,共进行6~8次。每次活动应有明确的操作主题,需包含操作部分和团体成员交流分享两大部分。

在园艺疗法的实施过程中,应重视每次活动中的讨论和分享环节。一般成员的讨论分享和带领者的反馈环节所占用的时间应不少于活动操作过程的时间。目前在园艺疗法的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园艺、轻心理”的思想和做法[9],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目前我国研究园艺疗法的学者大部分为园林规划设计专业背景,此领域中心理学专业的学者较少。

三、园艺疗法中的心理辅导技巧

(一)注重建立关系,有效沟通

在园艺疗法中,建立关系包括三个层面,即带领者与团体成员的关系、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成员与活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层面的关系从带领者与团体成员的初始访谈开始建立,并一直延续到团体结束。成员对带领者越信任,越能感受到带领者对自己的关心和爱,就越能有效投入团体活动中,心理辅导效果就越好,对团体成员的促进作用就越明显。故带领者要尽可能了解每个成员的身心发展、性格特点、人际关系和改善诉求,在团体活动中,要自始至终关注每一位成员的情感反应,并做到及时处理。

第二个层面的关系是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团体带领者要简要向成员讲解团体辅导活动的心理学原理及园艺疗法对人们心理问题的矫治原理,并强调在团体辅导中,每位团体成员都可以成为彼此的治疗师。要求大家遵守保密原则,鼓励大家勇敢突破自我,大胆表达对团体成员的观察及自己的内心想法。要求每位成员主动观察其他成员的行为和语言表达,并及时在团体中反馈给当事人,要求成员之间不能相互攻击,尽量避免给别人下判断等。

第三个层面的关系是成员与活动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园艺疗法中,每次活动根据主题都会有不一样的环境、植物、器皿和花材。在五感疗法[10]中提到的五个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所对应的五种感觉“色、声、香、味、触”便是园艺疗法的核心要义。从心理辅导的角度来看,园艺疗法既是一种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又是一种表达性艺术治疗。“所见即所思”,借助园艺活动,团体成员将内心情绪呈现出来,疏解淤积情绪,达到解开心结、舒畅心情的目的。

(二)注重观察细节,实时询问

在园艺疗法团体活动中,应时刻注意成员对活动的反应和细节。如在操作指令下达后,成员是否能领会操作要义;在听不懂的时候,他们是相互询问还是举手示意,抑或是沉默不语。一般来讲,内心焦虑感较重的人会精神过度紧张,生怕错过细节而不愿被别人打扰,一旦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会容易出现焦急甚至愤怒情绪;而内心抑郁情绪较明显的人往往会略显双目无神、反应缓慢,作品缺乏思考和新意,很少与人交流或主动提问;自卑心理较重的人会选择悄悄观察周围同学的做法,努力让自己跟上节奏、不出差错,即便向别人求教时,也是低声细语,尽量不影响大家。

综上,作为带领者,要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并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成员进行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带领者不管成员的作品如何,都应该多一些正面评价,始终记得活动目的主要在于帮助大家进行心理辅导,其次才是教授操作技巧。当成员感受到带领者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时,他们会将这份关注和重视理解为一种爱而深受感动和滋养,从而使内心获得疗愈。

(三)注重积极倾听,鼓励解释

在园艺疗法中的成员分享环节,带领者须鼓励每位成员对活动中的所见所思进行分享,也可以对其他成员的行为进行反馈,但应注意尽量不对别人做出是非评判或价值判断,只谈自己的感受。比如“当大家都能够很快完成操作而我有点跟不上时,我感到很着急”等。

需要注意的是,带领者要引导成员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内心,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特点。鼓励大家尝试更多表达和分享,因为一个人分享越多,潜意识中被意识化的部分就越多,成长才会越明显。比如当有成员表达“我觉得我的作品很丑,大家肯定都在嘲笑我”时,带领者就可以帮助该同学澄清这一部分,具体做法可请现场几位同学对当事同学的反应进行反馈,对他的作品进行简单点评,这样的反馈有助于帮助分享者调整自我认知,重新树立自信。过程中活动带领者要积极倾听成员的分享和表达,可适当提问;对成员在表达过程中出现的犹疑不定等状况,应耐心等待并积极鼓励,对成员的疑问要进行适当的回应与解释。

(四)注重情感反应,适当节制

由于团体成员大多伴随一定的情绪困扰或心理问题,在体验园艺疗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情感反应,比如带领者引导大家“可以仔细观察植物的叶片、叶脉,体验这株植物是如何将水分和养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每一片树叶的……体验生命进化的奇妙和顽强……”“大家可以找找看,你手中的植株上有没有一些细小的伤疤?想想看它们是怎么来的?这棵植物有着怎样的成长故事?”在这样的引导语下,投入其中的成员往往会联想到自身的成长过程及自己早年的创伤经历,个别学生甚至会有比较明显的情绪反应,这时,带领者要评估环境是否安全,可适当安抚成员情绪,促进成员领悟与成长。

(五)注重活动分享,记录成长

在以心理辅导为目的的园艺疗法团体活动中,每次活动都要包含成员分享与讨论环节。在此环节中,大家可以围成一个圈,圈内不宜摆放桌子或杂物,带领者共同参与。在此环节大家需放下手上的操作,专心投入其中,此环节每次所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带领者应注意观察,让每位团体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并注意时间的使用平衡。对于不善言辞的学生应注重鼓励、引导;对于表达用时太多的学生应提醒其关注其他成员的感受。活动结束后,带领者可适当布置课后作业,让大家及时将自己在团体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做进一步详细记录。

此过程是园艺疗法的精髓,但往往由于客观条件所限被广大园艺疗法工作者所忽略。考虑到大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反思领悟能力都很强,有着很大的改变潜力,故在客观条件能够满足的基础上,应重视此环节的科学实施,从而更好地体现活动效果,促进成员身心

健康。

四、结语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现状,在对园艺疗法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园艺疗法中的心理辅导技巧及其在高职学生中的实施策略,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参考。

參考文献:

[1]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Z].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2]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N].中国青年报,2020-01-03.

[3]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2011.05.28,教思政厅[2011]5号.

[4]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Z].2021-07-12教思政厅函〔2021〕10号.

[5]呼万峰.园艺疗法发展历程及研究动态[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0):8792-8794.

[6]廖娣华,张建国.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园艺疗法及康复花园研究可视化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46):115-124.

[7]刘鹏飞,王莉荣.以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探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6,2(248):217-220.

[8]李凌云,孙爱华,李洁.园艺疗法对提高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J].现代园艺,2021(21):6-9.

[9]张秋实.国外园艺疗法学科体系建设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8,10(474):177-182.

[10]王增.园艺疗法在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国家南方药用植物博览园中的五感花园设计为例[J].现代园艺,2020(12):103-104.

编辑 王亚青E5787314-7492-4389-B566-4A8809DEA7D0

猜你喜欢
园艺团体疗法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环保水培园艺》教案
园艺奇葩
园艺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2)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2008年荷兰国际园艺展览会盆花新品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