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花穴隔药灸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疗效分析

2022-06-15 09:24于丽娜
中外医疗 2022年8期
关键词:药灸胃瘫胃液

于丽娜

坊子区人民医院,山东潍坊 261000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 也称为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 是指常在术后2~15 d 出现的一种功能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排空迟缓,临床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症状[1-3]。PGS 多发生于腹部肿瘤切除术后,特别是在消化道肿瘤术后较为常见, 引发因素一般是一种非机械性梗阻[4-5]。PGS 发病时间较长,通常会持续数周至数月,若患者在术后出现了PGS,需要住院接受相应治疗和护理,使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压力以及经济压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PGS 的常规方法是西医治疗,但是西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未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许多临床经验表明四花穴隔药灸疗法在治疗PGS 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6-8]。 为了探讨四花穴隔药灸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该文将该院2015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50 例胃瘫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胃液引流量变化以及临床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5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 例。 研究组中男10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47.36±6.75)岁;平均病程(2.32±1.24)年。 对照组中男12 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96±6.87)岁;平均病程(2.12±1.13)年。 两组基础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支持和同意该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该研究经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通过。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疗法。 ①要求患者禁食、禁水,对胃肠进行持续性减压; ②对患者进行肠内以及肠外营养供应;③向患者胃管内注入高渗温热盐水,2 次/d;④对患者肌肉注入盐酸甲氧鲁普安 (国药准字H3102 1522;规格:10 mg∶1 mL×10 支)20 mg,2 次/d。

研究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予以四花穴隔药灸疗法。 按照《骨蒸病疚方》中对四花穴的描述,即第7、10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处为四花穴, 也称为膈俞穴或者胆俞穴,对四花穴进行隔药灸治疗[9-10]。 具体步骤为:①制备药饼:按一定比例在药粉包中加入吴茱萸、熟附子、当归、茯苓、党参、丁香、肉桂、陈皮、枳实、香附、黄英、细辛、元胡、冰片等药物,并用超微粉碎机将药物粉碎为细末,过100 目筛,干燥储藏备用;②制作艾柱:使用优质艾绒作为材料制作艾柱,艾柱的形状是底径约4 cm、 高约3 cm 的圆锥形,干燥储藏备用;③行四花穴隔药灸治疗:将制作好的药饼置于四花穴部位的皮肤上面, 后将制作好的艾柱放到药饼上,点燃艾炷,注意观察艾柱的燃烧情况,避免燃烧过旺,待到艾炷燃烧完毕,移除药饼,完成一次药灸治疗。 行四花穴隔药灸治疗2 次/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接受治疗前后的胃液引流量变化进行分析。

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将临床疗效分为痊愈、 有效和无效3 个标准。 若患者的胃液不再流出,胃肠泛影葡胺造影显示胃蠕动恢复正常,胃管拔除后不出现恶心、呕吐现象,能够接受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痊愈;若患者的胃液引流量显著减少,胃肠泛影葡胺造影显示胃蠕动较弱, 胃管夹闭后出现轻微恶心、呕吐现象,为有效;若患者的胃液引流量无显著减少, 胃管夹闭后出现较严重的恶心、 呕吐现象,为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1-1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液引流量对比

治疗前研究组的胃液引流量为 (1 553.42±399.82)mL/d,与对照组的(1 524.46±402.13)mL/d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5,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胃液引流量为(80.26±237.51)mL/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3.32±507.88)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液引流量对比[(±s),mL/d]Table 1 Comparison of gastric drainage volu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mL/d]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液引流量对比[(±s),mL/d]Table 1 Comparison of gastric drainage volu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mL/d]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5)研究组(n=25)t 值P 值1 524.46±402.13 1 553.42±399.82 0.255>0.05 453.32±507.88 80.26±237.51 3.327<0.05

2.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痊愈率更高,治疗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4.73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多发于腹部外科手术后,主要是由非机械性梗阻导致的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一种胃动力紊乱综合征[15]。 术后胃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身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PGS的常规治疗中,多采用胃肠减压、肠内外营养供应、胃管注入高渗温热盐水以及肌肉注入盐酸甲氧鲁普安等治疗手段, 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四花穴隔药灸治疗,采用中医药灸的理论与方法,对PGS 的治疗能够起到积极作用[16-17]。

四花穴隔药灸是按照《骨蒸病疚方》中对四花穴的描述开展胃瘫治疗的一种中医学方法,四花穴为胆俞和膈俞的统称,位于背部,在调节阴阳方面效果突出。胃瘫是外科手术导致的胃排空障碍,降低了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影响术后恢复。而四花穴隔药灸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隔药灸不仅适应性广,在胃瘫中效果显著,其药饼中的当归具有甘温质润,润肠通便的功效; 茯苓可以增强免疫力, 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党参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效果;冰片有清热散毒的作用;而元胡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的功效,将各种药材混合使用可以达到最大的功效,在术后胃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改善了临床症状,加快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胃液引流量为(80.26±237.51)mL/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3.32±507.88)mL/d(P<0.05);研究组的临床治疗痊愈率为8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P<0.05);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6%,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中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张丽敏等[18]在《四花穴隔药灸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疗效观察》 中的研究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73.81%(P<0.05)”具有一致性,这充分说明了四花穴隔药灸疗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在减少患者的胃液引流量,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上具有突出的效果,增强了其免疫力,安全性和应用价值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 相比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常规疗法, 患者经四花穴隔药灸疗法后的临床治愈率更高。

猜你喜欢
药灸胃瘫胃液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孙岚云基于补肾活血法针药灸并用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
针刺联合隔药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术后胃瘫怎么办?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护理
隔药灸脐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瑶医神火灸结合综合康复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瘤胃液在牛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