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元素在《水利工程施工》课程中的融合与实践探析

2022-06-15 08:38陶虎贡力石喜何文社季日臣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立德水利

陶虎,贡力,石喜,何文社,季日臣

(兰州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一 引言

立德树人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教育根本任务[1],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 年3 月在北京召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我们党的教育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4]对高校培养什么人做了深刻阐述,也为思政融合专业课程明确了方向,即在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事关我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更是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政教育应扎根课堂一线,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以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育人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

长期以来,思政教育涵盖的理想信念仅仅停留在政治课老师的课堂上,而专业教师只重视工程原理和方法的讲解,忽视了育人的重要性,把思政教育理解为政治理论的讲解和专门教育,忽视了立德树人是贯穿在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5]。思政教育应当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针对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特点,在专业课程中灵活体现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元素,严禁为了思政而生搬硬套不相关的思政案例,以及思政不能服务教学的尴尬局面。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水利工程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福祉和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新时代水利工程建设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水利事业健康发展的接班人。结合课程内容,挖掘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思政元素,结合当前我国国情、水情和治水方略,优化课程内容,丰富课堂思政素材,讲授过程中深刻领悟立德树人的内涵,以学生为中心,熟悉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的中华精神,阐述近代我国水利工程的巨大成就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变迁、创新及发展,做到思政在课程中有力、有为和有效。

二 水利精神与课程思政

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淀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的民族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中华民族精神涵盖了水利精神,公而忘私、民族至上、科学创新及尊重自然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来成就,伟大的时代也会孕育出伟大的精神,进而铸就伟大的事业。党的十九大以来,领悟总书记在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精神,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培养新时代水利人作为着眼点,坚定师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学习水利部印发的《水利部关于印发新时代水利精神的通知》[6],以新时代水利精神为导向,在教学环节中深入贯彻水利工作者的做人标准,即“忠诚、干净、担当”,形成“科学、求实、创新”做事风格。在教学案例中,充分体现水利建设者在新中国水利事业建设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就。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水利工程施工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方法,最终成为水利行业的建设者和水利事业的接班人。以往教学活动中,注重讲述专业知识而轻视了德育教育,因此,不能完全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今后教学中,深刻认识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成为服务国家、人民和社会的有用人才。水利精神规范了水利行业立德树人的内涵,明确了我们培养的时代新人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水利工程建设者,也确定了为水利事业培养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教学环节中结合典型人物和工程实例,除了掌握足够的水利工程施工知识和技术之外,具有奉献担当的抱负才能成为水利事业的接班人。思政元素突出特点,重塑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美德,生活中维护“自由、民主、公正、法治”,思想上要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理想信念。水利精神刻画了水利人传承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为水利人制定了行为准则,也丰富了立德树人的内涵,明确了“忠诚、干净、担当”是水利人传承的可贵品质,“科学、求实、创新”是水利人的做事风格,我们培养的人一定是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各项水利事业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聚焦水利工程热点、难点问题,凝聚水利发展的思想共识,举旗帜、聚民心。学习“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水利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育新人的使命任务。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明晰创新型知识结构体系,转变观念,借助网络技术,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传授审时度势,创新教学内容和传播载体,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使得水利精神在专业知识的授课内容中充满生机活力,结合工程施工技术、原理和方法的讲解,融合思政元素和创新案例,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坚持除水害、兴水利艰辛历程的认识。教学中结合网络技术的优势,选择内涵丰富、价值意蕴的思政资源,利用线上线下形成教学互动,深化施工技术创新、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的认识及水利人秉承的水利精神,探索融合水利精神实现的途径。

三 课堂思政在水利工程施工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面对意识形态的多元化问题,必须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并融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明晰应具备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专业课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思考,课程内容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以及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的有效融合。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专业课的思政内容与专门的思政课程是统一的,它们之间并不冲突,各有侧重并相互关联。宏观的角度认识思政课程,主要讲述社会、政治、历史等重大理论。而专业课的课堂思政结合我国水利事业建设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和工程,既要认识到我们祖先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的创新技术,也要对当前我国水利建设的发展有深刻的认识,一定要秉承历史使命,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和水利事业,胸怀家国情系民生,担负水利事业时代使命。

其次,课堂中的思政内容应当紧密结合知识内容,潜移默化地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中进行。在讲解某个具体施工案例时融入典型人物、创新技术和典故等,案例中既体现了思政元素,又便于学生理解水利工程施工的方法和原理时能自然过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还应及时回归到专业内容的讲解上来,学生在课后通过互联网和学习平台进一步深入学习并进行讨论。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专业技能,也拓宽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避免知识结构和思政内容的生搬硬套,长篇大论导致专业知识没有讲好,思政教育又不到位的问题。

最后,课堂思政融合的水利工程思政元素应该是有趣的。一方面突出内容的价值,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进行提炼,在抓住工程问题的本质上凝练内容,生动体现工程中的思政元素。另一方面要有趣,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反应,当代大学生最关心什么?有什么样的诉求?存在哪方面的压力?作为水利工程专业课的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关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展望的交流,如近年来大家热议的红旗河调水工程,黑山峡工程世纪之争等,通过交流,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作为水利人应担负的重任,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最后是方法和手段要有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现代化工具,如授课方法不能仅仅限制在课堂50 分钟,可以利用课下雨课堂、优慕课等在线资源,将文字、视频和评论等展现给学生,这样可以让学习变得轻松而不轻浮,严肃但不古板的效果。

新形势下,我国治水矛盾已发生根本改变,除水害、兴水利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等问题已得到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着水资源不均衡、水生态不协调和水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深入落实碳中和、碳达峰在水利行业中的要求,治水思路将发生调整转变,为了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在《水利工程施工》课程中融合了一部分典型案例,如表 1 所示。实例基本覆盖了课程的主要章节,知识中涉及的典型案例包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案例中传递的创新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人物则反映了水利人的基本作风,科学严谨是水利事业发展的根本,勇于担当是水利人的本色。

表1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课堂思政实例[7-10]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彰显新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随着治水矛盾发生的深刻变化,深入学习水利部文件精神,在课程中不断创新理论方法,在课堂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解决水利工程问题,更要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培养好接班人。

四 专业课教师注重思政能力的提高

老师肩负着传道、授业和解惑的重任。从古至今,教师备受社会的尊敬,有人把教师比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有人认为教师点照了学生心灵的灯塔。教师首先要有奉献精神,然后才能立德树人,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提高自身的思政能力,这样才能把握好课堂思政的内容,不知不觉中学生被思政案例所感染。

打铁还得自身硬,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课堂思政的重要性,工作中不断探索水利行业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加强思政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如目前资源丰富的学习强国平台等,只有了解我国近代史和现代史,才能深刻剖析我国社会发展的艰辛历程,才能理解当前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能把握好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思政元素,做到讲解无误。除此之外,教师对所从事的专业需要有敏锐性,能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水利工程对国民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要以极大的热情和信心收集思政素材,基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中水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深刻领悟当代大学生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的历史担当,在这一历史时期,他们将成为我国水利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认识到现阶段我国水资源不均衡、水生态不协调和水环境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学习现代施工技术,创新理论方法,坚定理想信念,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过程中用水安全。只有做到教师的知识更新,才能引领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恰当的思政案例才能对学生产生感染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这既是专业教学的要求,也是言传身教、思政教育的要求。

五 结语

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思政与知识的有效融合是推动思政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结合专业实际,挖掘思政素材,加强课程思政,探索线上线下教学中思政素材的融合,提高教师的思政水平,在工作中加强思政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传承当代水利精神的核心,才能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猜你喜欢
水利工程施工立德水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衬砌混凝土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总体布置措施
Seminar教学法在《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