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抹蓝,无影灯下情

2022-06-16 04:55豆子受访者提供
至爱 2022年5期
关键词:华东闭环淋巴结

文|豆子 图|受访者提供

大部分人对于手术室的印象应该都源自于电影或电视剧的场景:无影灯、手术台、麻醉机、银光闪闪的手术刀,还有各种各样生命体征监护仪器……手术室作为综合性医院临床科室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对于患者来说充满着神秘色彩,对于医院其他科室的工作人员来说也常常蒙着神秘的面纱。因为手术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所以手术室是相对封闭的科室,不允许无关人员随意进出,这也是医院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制定的管理规范。这次,笔者有幸采访到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以下简称“华东医院”)麻醉医生曹钟强,让这位麻醉科的医生带我们了解一下手术室医护人员跌宕起伏的那些事。

忐忑不安的收官之战

2021年2月10日,农历小年夜,曹医生当天只需要完成一台腋窝淋巴结活检手术,这也让平时忙忙碌碌的手术室显得格外安静。但因为是一年一度的收官之战,曹医生也格外警惕,不敢有一丝松懈。

按照曹医生以往的经验,这台手术非常小,且病灶在体表,应该可以在半小时内完成手术。等病人躺在手术台,充分暴露腋窝后,大家都感到疑惑:肿块比预计的大了不少。

计划只是活检手术,曹医生选择用静脉麻醉来维持手术进行,待患者入睡后,主刀医生方划开表皮,淋巴结就显露出来,手术室里的医护人员都面露欣喜,“半个小时内可以结束‘战斗’了,忙碌一年的工作快结束了。”

01 封控期间,手术室医生相互做核酸检测

可是,随着手术探查的深入,隐藏在体内的淋巴结大大超乎想象,而且和周围的组织严重粘连。这种情况下仅仅做一个活检手术显然不是最佳选择,把整个淋巴结团剥离下来更有利于诊断和治疗。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曹钟强推测,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原本计算的麻醉剂量需要追加,很可能麻醉的方式也要调整。

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麻醉深度渐渐达不到手术要求,病人的心率开始慢慢加快,从每分钟60多次逐渐攀升至每分钟80多次,血压从130/68mmHg升到148/86mmHg,患者也开始烦躁晃动,怎么办?

收官之战变得扑朔迷离,“我们开始忐忑不安,既要保证手术安全,又要达到手术要求,掌控好麻醉药剂量,让患者舒适接受手术、安全接受手术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曹钟强结合病人自身情况,在符合手术要求的前提下,调整了麻醉剂量,随着病人心率和血压回归正常后,手术得以继续进行。

02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麻醉医生曹钟强

有道是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这位病人腋窝夹着这么大的淋巴结团一定难受,手术帮助他解决痛苦自然是主刀医生的理想,也是所有在场医护人员的愿望。但客观上要清除这么大的淋巴结团,需要手术时间大大超出原来的估算。医者仁心,在用时超出计划1个半小时后,淋巴结团被顺利摘 除。

手术的环节结束了,可麻醉医生的工作还不算完。注入较大剂量的麻醉药,苏醒环节也不容大意。为了不出现一丝意外,直至病人完全苏醒,苏醒室护士才把他送回病房,收官之战也圆满完成。

疫情下的手术室

从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了对涉疫风险人员、区域进行精准管控,防止疫情扩散,很多医院都实行过闭环管理,华东医院也有过闭环经历。那么,手术室如果进入闭环管理,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3月下旬,上海防疫政策逐渐缩紧,根据国家和本市疫情防控要求,华东医院也暂停过部分医疗服务,进入闭环管理。“在闭环管理期间,为了应对重、急症患者的就医需求,华东医院手术科室始终有医生和护士留守,一直坚持到闭环结束。”曹钟强介绍道。闭环管理期间,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并不轻松。每天,医护人员会相互开展核酸检测,重新定制因闭环而停滞的手术安排,调整好心态,以饱满的状态应对闭环后可能会面临的更加繁重的工作内容。他们吃着盒饭、打着地铺,在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让平时忙着救死扶伤的“战场”难得清净。

闭环管理期间,有很多手术室的医生也被隔离在家,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回到医院参与救治工作。“在手术室医生紧缺的情况下,华东医院一批正在就读的研究生放弃自己的备考时间,纷纷赶回医院支援,坚守在第一线。”这些不畏艰辛、勇挑重担的新生力量,也让曹钟强为之动容。

疫情下,针对很多人关心的就医问题,他也给出了专业的解答:“原则上,疫情防控期间就医需要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但针对一些重、危症患者,可能等不及核酸报告结果的,我院专门划出特定区域,为急诊患者提供手术治疗,决不放弃任何一位患 者。”

不会画漫画的小说家不是好医生

“不会画漫画的小说家不是好医生”,这也是熟悉曹钟强的人对他的描述。作为一名三甲医院的麻醉医生,一天连续做七八台手术,持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情况也不少见。他每天忙碌奔波在手术室与办公室之间,业余时间还身兼作家、编剧、导演等多重身份,他是怎么做到的?

“我创作的灵感从工作中来,故事从工作中来,动力也从工作中来。”曹钟强说。从医30年,曹钟强已经从一名单纯的医学从业者,转变成一位观察者、记录者。他利用工作时间,把医院里上演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记录下来。2010年,3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医恋》在《新民晚报》连载后被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两年后,他又完成了《医恋》姐妹篇—《日出月入手术室》的创作,也在《新民晚报》连载后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在华东医院原院长俞卓伟、上影集团领导以及上海市卫健委等多方支持下,《日出月入手术室》被搬上了大银幕,取名《医缘》。2019年,电影《医缘》在美国旧金山国际新概

猜你喜欢
华东闭环淋巴结
万亿赛道!从种养基地到餐桌,好润构建全产业链闭环“大棋局”,落下重要一子
大型军工企业集团重大风险全流程闭环管控方法探析
时尚与数字共舞,打造印花供应链生态闭环
公平关切下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决策
一道解三角形题目的多种解法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Machiavellianism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day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