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地段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的水岩作用模拟试验研究

2022-06-16 06:24李亚楠苏锐周志超李杰彪张明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沟谷水溶液沉积物

李亚楠,苏锐,周志超,李杰彪,张明

(1.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 100029;2. 国家原子能机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创新中心,北京 100029)

地下水作为核素迁移的主要载体,其水化学性质对高放废物安全处置具有重要意义[1]。查明地下水的化学组分来源、化学性质以及演化规律对于认清其水化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降水转化为地下水后,水化学性质多发生较大变化,其物质成分来源以及变化机理值得深入研究。而对于大气降水通过包气带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过程中,其水化学性质变化以及机理方面的研究较少[2]。拟通过不同岩土、不同浸泡时间水溶液化学组分的变化,探讨在地下水化学形成过程中包气带淋溶作用所起的作用,可以为定量探讨地下水化学形成机理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中国高放废物处置北山预选区新场地段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以北,海拔介于1 400~1 600 m 之间,地形相对比较平缓,地表为典型戈壁荒漠景观,岩体的岩性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3]。该区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80 mm,年平均蒸发量为3 200 mm,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研究区位置如图1 所示。

图1 研究区及采样点位置图[4]Fig.1 Location of study area and sampling sites[4]

新场地段是中国高放废物处置北山预选区重点预选地段之一,区内呈现的典型地貌类型为斜坡、平滩和沟谷。斜坡地带特点为:坡降明显,多为裸露花岗岩体,风化层厚度0~10 cm,渗透性小,多为10-5m·s-1,降雨后多以地表径流的方式向平滩及沟谷汇集。平滩地带特点为:风化层厚度0~20 cm,较斜坡地带渗透性小,多为10-6m·s-1,降雨后多以地表径流的方式向沟谷汇集。沟谷地带特点为:由第四系沉积物组成,厚度由几十厘米到几米不等,是该地区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主要通道,渗透性相对较高,多为10-4m·s-1。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样品

本试验使用去离子水(二级去离子水)与新场地段典型地貌单元沉积物(沟谷上游、沟谷下游、平滩和斜坡)进行水-岩作用反应,沉积物取样点位置如图1 所示。采集沉积物样品后,需在相同条件下自然风干、除杂、搅拌均匀保存[5-7]。

试验前,将样品送至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进行X 射线衍射分析,采用Panalytical X’Pert PRO X 射线衍射仪,分析其矿物组成及含量,检测方法参照SY/T5163—2010《沉积岩中黏土矿物和常见非黏土矿物X 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样品中含有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和黏土矿物、方解石、石膏等,其中石英所占比例最高,沟谷上游、沟谷下游和平滩沉积物矿物组成及含量相差不大,而斜坡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 个位置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含量。

为进一步了解沉积物样品矿物的显微结构,将样品送至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进行SEM 扫描电镜观测,采用Nova Nano SEM450 扫描电镜仪,检测方法参照JY/T 010—1996《分析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通则》,观测结果如图2 所示。由图2 可见,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矿物形态不同,沟谷下游沉积物与沟谷上游沉积物中矿物相比,其磨圆度较好,沟谷沉积物中的矿物分选较平滩沉积物中的矿物更好,斜坡沉积物中的片状黏土矿物更多。

图2 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样品扫描电镜图Fig.2 SEM of sediments samples in the different units

2.2 实验步骤

1)常温(25℃)常压下,称取250 g 沟谷上游沉积物样品置于1 L 的聚乙烯瓶中,然后加入500 mL 的去离子水进行混合,一共配置5 份上述样品,用玻璃棒搅拌震荡30 min 后静置。用同样的方法配置沟谷下游、平滩和斜坡沉积物与去离子水的混合样品各5 份。

2)将配置好的4 个不同位置沉积物的5 份水溶液分别静置1、3、7、14 和28 d,取上清液,采用SC—3614 低速离心机离心,将离心后上层清液取出,后密封于聚乙烯取样瓶中,最后送至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检测其水化学成分。

2.3 分析测试方法

用ICS—1100 离子色谱仪测定浸泡液中的Na+、K+、Ca2+和Mg2+;用883 Basic IC plus 离子色谱仪测定浸泡液中的Cl-和SO42-;用AT—510滴定仪测定浸泡液的pH 值以及CO32-和HCO3-;用TU—1901 分光光度计测定浸泡液中的Al3+和SiO2;根据水质分析结果计算得到[8-9]水溶液的溶解性总固体(TDS)。

3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3.1 典型地貌单元沉积物浸泡液水化学特征

3.1.1pH 值、TDS

由图3 可知,典型地貌单元不同沉积物反应后水溶液的pH 值介于6.69~8.62 之间。反应后水溶液的TDS 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在逐渐增大,样品与去离子水刚开始接触时,水溶液的TDS 急剧上升,尤其在浸泡的第1 天,沉积物与水接触大量的矿物溶解,随后水溶液的TDS 随时间缓慢上升。其中,沟谷上游和沟谷下游沉积物水溶液TDS 变化趋势相似,最大值分 别 为103.3 和85.9 mg·L-1,平滩沉积物 水 溶液TDS 最大值为156.9 mg·L-1,而 斜 坡 沉 积 物水溶液TDS 最大值达到1 905.9 mg·L-1。反应溶液中TDS 的变化幅度为斜坡>平滩>沟谷上游>沟谷下游,其中斜坡沉积物反应后水溶液TDS 明显大于其他3 个位置沉积物水溶液的TDS。

图3 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浸泡液pH 值、TDS 变化规律图Fig.3 pH and TDS trends of soaking solutes during batch leaching tests in different units

3.1.2主要阳离子

由图4 可见,反应后水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浓度变化情况如下: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水溶液Na+浓度都在逐渐增大,第1 天快速增加,随后逐渐增大。其中平滩沉积物水溶液Na+浓度明显大于其他3 个位置沉积物水溶液Na+浓度,最大值达到了23.5 mg·L-1,其他位置沉积物水溶液Na+浓度最大值仅为5.9 mg·L-1,说明不同沉积物与水混合后,有不等量的含钠矿物溶解,平滩沉积物溶解的含钠矿物最多。Mg2+与Na+有类似的规律。沟谷上游、沟谷下游、平滩和斜坡沉积物水溶液中K+浓度最大值分别为3.7、2.5、14 和16.8 mg·L-1。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水溶液的Ca2+浓度也在逐渐增大,第1 天快速增加,随后逐渐增大。其中斜坡沉积物水溶液Ca2+浓度远远大于其他3 个位置沉积物水溶液Ca2+浓度,最大值达到506 mg·L-1,沟谷上游、沟谷下游和平滩沉积物水溶液Ca2+浓度最大值分别为29.7、23.1 和23.7 mg·L-1。说明不同沉积物与水混合后,有不等量的含钙矿物溶解,斜坡沉积物溶解的含钙矿物最多。

图4 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浸泡液主要阳离子变化规律图Fig.4 Major cations trends of soaking solute in the different units

3.1.3主要阴离子

由图5 可见,反应后水溶液中的主要阴离子浓度变化情况如下:沟谷上游、沟谷下游、平滩和斜坡沉积物水溶液中Cl-浓度最大值仅为2.1、1.3、6.5 和5.4 mg·L-1,说明沉积物中含氯矿物较少。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水溶液的SO42-浓度第1 天快速增加,随后逐渐趋于稳定。其中斜坡沉积物水溶液SO42-浓度远大于其他3个位置沉积物水溶液SO42-浓度,最大值达到了1 322 mg·L-1,沟谷上游、沟谷下游和平滩沉积物水溶液SO42-浓度最大值分别为5.9、6.2 和23 mg·L-1。说明典型地貌单元不同沉积物与水混合后,有不等量的硫酸盐溶解,斜坡沉积物溶解的硫酸盐最多。沟谷上游、沟谷下游、平滩和斜坡沉积物水溶液中HCO3-浓度随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未达到平衡,最大值分别为100、76.8、122 和50.5 mg·L-1[8-16]。

图5 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浸泡液主要阴离子变化规律图Fig.5 Major anions trends of soaking solutes in the different units

3.1.4Al3+、SiO2

由图6 可见,沟谷上游、沟谷下游、平滩和斜坡沉积物水溶液中Al3+浓度最大值分别仅为0.12、0.17、0.24 和0.05 mg·L-1,SiO2最大值分别为7.35、8.71、17.60 和11.55 mg·L-1,说明不同位置沉积物中发生部分铝硅酸盐矿物的溶解。

图6 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浸泡液Al3+、SiO2变化规律图Fig.6 Major trends of Al3+ and SiO2 in soaking solutes in the different units

3.2 浸出液中离子来源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水溶液中不同离子来源,绘制了反应后水溶液的不同离子比值关系图(图7)。

图7 反应后水溶液不同离子比值关系图Fig.7 The relationship of different ion ratios in water solutes after the reaction

由图7a 可知,反应后的水溶液中,Na+含量均高于Cl-含量,说明水溶液中Na+不仅来源于盐岩,还可能包含钠硅酸盐(钠长石)的溶解,Cl-则主要来源于盐岩的溶解。其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反应后的水溶液中Ca2+、Mg2+和HCO3-通常来自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的溶解。由图7b 和7c 可知,沟谷上游、沟谷下游和平滩沉积物反应后的水溶液中Ca2+、Ca2++Mg2+与HCO3-离子毫克当量浓度比值在1:1 附近,说明这3个位置沉积物水溶液中Ca2+、Mg2+和HCO3-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的溶解,其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斜坡沉积物反应后水溶液中Ca2+毫克当量浓度远高于HCO3-毫克当量浓度,说明除了方解石的溶解,斜坡沉积物中水溶液Ca2+还有其他来源。由图7d 可知,斜坡沉积物反应后水溶液中Ca2+毫克当量浓度与SO42-毫克当量浓度的比值在1:1 附近,说明斜坡沉积物反应后水溶液中的Ca2+、SO42-主要来源于石膏的溶解,其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通常用[(Ca+Mg)-(HCO3+SO4)]与[Na+K-Cl]之间的关系来研究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由图7f 可知,不同沉积物反应后水溶液均发生了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增加了反应后水溶液中Na+的含量,减少了Ca2+、Mg2+含量[17-21]。其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4 结论

1)沟谷、平滩、斜坡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样品主要以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和黏土矿物为主,且不同位置显微结构各不相同。

2)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与去离子水反应后水溶液中阳离子主要为Ca2+,沟谷上游、沟谷下游和平滩沉积物反应后水溶液中阴离子主要为HCO3-,斜坡沉积物反应后水溶液中阴离子主要为SO42-。

3)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反应后水溶液中Na+主要来源于盐岩、含钠硅酸盐的溶解、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Cl-主要来源于盐岩的溶解;沟谷上游、沟谷下游和平滩沉积物反应后水溶液中Ca2+、Mg2+和HCO3-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的溶解;斜坡沉积物反应后水溶液中Ca2+、SO42-主要来源于石膏的溶解。

猜你喜欢
沟谷水溶液沉积物
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陆架沉积物源分析
雨水管道沉积物累积对过流能力影响的模拟试验
基于原型网络对泥石流沟谷的分类预测
——以怒江流域为例
掌握核心必考点 精准突破水溶液
渤海油田某FPSO污水舱沉积物的分散处理
水库建设对河流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的影响:以澜沧江、怒江为例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图像易错题分析
东河煤矿沟谷地貌下动载防治
判断电解质水溶液酸碱性的简单模型
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核心考点及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