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某铀矿山充填井涌水治理方法

2022-06-16 06:25张志和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井筒井口标高

张志和

(核工业江西矿冶局,江西 南昌 330006)

我国硬岩型铀矿主要表现为构造控矿,矿体产状陡倾,矿山多有构造承压水,对矿山工程和生产安全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在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压变化对围岩产生破坏,导致岩体断裂和裂隙发育,形成过水通道,使矿山涌水量增加。当涌水量超过井下排水能力时,可能发生淹井事故,同时也可能诱发其他次生事故。

本文介绍的某铀矿山为我国南方主力铀矿山之一,其3 号充填井于1994 年建成,是该矿充填系统的重要生产设施,主要承担由地表向井下输送充填料的任务。充填井通达地表,井筒上部为回填层和强风化层,构造裂隙发育,地表水常年流经充填料场地,形成对地下水的补给[1]。充填井井筒涌水量较大,经过实地测量,涌水量旱季在18~24 m3·h-1之间,雨季在42~56 m3·h-1之间,大大增加了井下排水工作量。因近地表层岩体风化严重,破碎程度高,井筒锁口段较短,在锁口段下部形成了7 m×24 m 的倒三角塌空区,是井筒涌水的主要通道。由于井筒和坍塌区涌水较大,在充填井内充填料中形成部分积水段,放料时经常产生泻料现象,严重影响生产安全。

由于1995 年该矿停产,矿山部门未及时对充填井涌水问题进行整治。2012 年该矿山生产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当地突降暴雨形成山洪漫过充填井口,通过井筒充填料漏斗口和检查井灌入到地下242 m 中段,淹没中段水仓后,通过竖井井筒流向井底水仓,水位超过92 m 标高。当时矿山启动应急预案,启动了井底全部排水设备,并在242 m 中段增加了3台水泵,提高井下排水能力,才避免了淹井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保证矿山生产安全,必须对井筒坍塌和涌水问题进行处理。

1 矿山地质概况

1.1 地质及地理条件

矿床产于花岗岩岩体的内、外接触带,矿床的北东面、东面和南面均为花岗岩体,主要岩性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矿床内出露的地层为寒武纪变质岩系,主要岩性为石英砂岩、砂岩、粉砂岩、板岩和千枚岩。岩层走向为NEE-近EW 向,倾向SE,倾角较大。矿区内构造发育,主要为近NW 向构造、近SN 向构造和新华夏系构造,铀矿化与后两者关系密切。

矿区地貌属侵蚀构造中低山形,形态多为“V”字型山谷,地形切割强烈,山系走向多为NE 向,山高坡陡。当地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4~6 月为雨季,年均降雨量1 434.3 mm,最大持续暴雨降雨量125 mm·d-1,日最大降雨量200.8 mm。由于地形陡峭,大暴雨时易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涌水事故风险高,对矿山安全构成威胁。

1.2 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

赋矿围岩主要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2],其次为石英砂岩和碳质板岩。围岩除构造破碎带外基本完整,结合其他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矿山的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在开采和掘进过程中,当遇到构造破碎带和风化带时,需要对构造破碎带和强风化岩进行必要支护。

含水层按其岩性和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潜水和构造承压水。其中第四系孔隙潜水不发育,基岩裂隙潜水受构造、岩性和地形控制,富水性不强,这两组潜水对矿山地下水影响不大,影响较大的是构造承压水[3]。矿区的含水构造主要是北东向构造,也是矿床的主要含水构造,构造裂隙承压含水带的含水性不均匀,其透水性、富水性沿倾向和走向变化较大[4]。

2 充填井工程概况

3 号充填井地表场地位于矿区363 m 标高的山垇处,属中低山地貌。场地利用地勘单位掘进的380 m 中段1 号探矿巷道废石回填为主,部分填土堆填,将山垇沿山坡填平形成一个堆积量约4 000 m2的堆积场地。下部堆积较厚,平均厚度约6 m,适合充填料开采和堆积存放。

井筒地面标高为314 m,规格为2.5 m×2.5 m,充填井上井口用钢筋混凝土锁口,锁口段9.7 m,规格为3.2 m×3.2 m,井口距242 m 中段底板72 m(图1)。

图1 3 号充填井剖面示意图Fig.1 Sketch of filling shaft No.3

3 “修复3 号充填井”方案

为解决3 号充填井涌水问题,矿山和矿山设计部门经过调研和现场踏勘,根据3 号充填井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在充分了解3 号充填井井筒坍塌现状、井筒充填料存量及料面标高后,提出了“修复3 号充填井”工程治理方案。方案采用封堵井筒坍塌区、帷幕注浆堵水、山坡截洪沟工程等联合治理措施,建设周期3 个月。

1)井筒坍塌区封堵工程

在242 m 中段溜放3 号充填井充填料,清理坍塌区浮石至正常岩石段,充填料面距井口34 m。分段在井筒的左右壁加固锚杆,锚杆头锚入正常岩层,施工浇筑混凝土,然后回填废石至坍塌区,直至接顶处理,最后封闭井壁坍塌区。清理塌方碎石和充填料共计158 m3,锚杆长度为40.6 m,混凝土工程量为47.44 m3

2)帷幕注浆堵水工程

按照《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 148—2012[5]要求进行施工,围绕充填井口和井筒上段坍塌区布置钻孔,钻孔孔深超过原岩层或破碎岩层,下入灌浆管,自下而上灌浆,最后封闭孔口[5]。灌浆过程中,如果发现冒浆、漏浆等情况,及时查明原因采取封堵措施,采用低压浓浆、限量、间歇性灌浆方法进行处理,漏浆量较大时可在浆液中掺入适量的速凝剂[6]。钻孔工程量为1 518 m。

3)山坡截洪沟工程

3 号充填井上部山坡汇水面积较大,沿山沟修筑一条长度为220 m 的截洪沟,将地表水引出充填料场区,提高充填料井口标高高度2 m,预防山洪直接灌入充填井。

4 “修复3 号充填井”工程实施

4.1 井筒坍塌区封堵工程

做好技术交底,作业人员熟悉施工方案,掌握施工顺序,提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施工过程中,加强技术指导和安全监管,落实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前先将井口浮石、杂物清理干净[7],使用氧气、乙炔气割将井口钢轨格筛拆除。井口四周设置防护栏,悬挂警示标志,搭好井口遮挡雨棚,井口周边挖好排水沟,及时清除地表水。

在充填井口搭设起吊架,安装提升设备。根据工程特点和井筒现场情况架设作业平台,作业平台随工作面变化而调整。人工清理充填井井筒坍塌区,在242 m 中段漏斗口将充填料放出,料面标高273 m 停止,废石量为158 m3。

调运设备、锚杆、水泥材料。锚杆材料为螺纹钢,直径25 mm。在充填井左右两壁分12 段打锚杆孔插入锚杆,锚杆长度在1.8~4.2 m 之间,间距介于1.5~3.1 m 之间,锚杆孔用水泥封堵,锚杆总长度为40.6 m。然后分段浇筑混凝土墙,墙体厚度介于0.20~1.2 m 之间,混凝土量为47.44 m3。

混凝土墙施工时,每个分段完成后,使用吊桶运送充填料将塌空区充平。最后塌空区正上方钻孔3 个,孔深约10 m,注入水泥接顶处理。混凝土隔墙完成后,将充填井大部分充填料放出,防止注浆时浆液流入充填井,造成充填料胶结,工程量详见表1。

表1 井筒坍塌区封堵工程主要工程量Table 1 Main construction quantities of closing the collapsed area

4.2 钻孔帷幕注浆工程

钻孔帷幕注浆工程工艺流程为:钻机就位→钻孔→搅拌制浆→灌浆→闭浆→检查→结束。在3 号充填井周边钻孔66 个,开孔孔径100 mm,终孔直径100 mm,按梅花桩布孔,孔间距为1 m,最深孔深低于表土回填层和井筒坍塌区底部标高,单个孔深介于10~34 m之间,总进尺1 518 m。开孔位置和终孔深度与设计的偏差不超过10 cm,钻孔为垂直孔,其顶角偏差不超过1.5°。

采用一次性成孔后,使用普通搅拌机搅拌制浆,自下而上灌浆,成孔后下入灌浆管,灌浆采用全孔一次性灌浆,灌浆孔分两序,按照分序加密的原则,采用纯压法进行,孔口用水泥封闭处理。主要设备及施工量见表2。

表2 钻孔帷幕注浆工程主要设备和工程量Table 3 Main equipment and construction quantities of curtain grouting project

灌浆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 MPa;灌浆用水满足拌制水砼用水要求;浆液制备搅拌时间不少于3 min,浆液由稀变浓,逐级变浆,水泥浆液的水灰比采用2:1、1:1 和0.5:1 三个等级;灌浆时1 序孔压力为0.7 MPa,2 序孔压力为0.9 MPa;灌浆压力达到设计压力,注入率小于或等于0.4 L·min-1时,继续灌注20 min 结束灌浆[8-9];灌浆压力保持不变而注入率持续较少,或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增高时,不改变水灰比;某一级浆液注入量达到100 L以上,或灌注时间达到1 h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无改变或改变不明显时,可加浓一级[10](表3)。

表3 帷幕注浆工程主要技术指标Table 3 Main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curtain grouting project

按照总孔数的10%布置检查孔,本次布孔7个,检查孔取岩心检查岩心采取率和水泥交结情况。

4.3 山坡截洪沟工程

在3 号充填井上部充填料场地和山沟修建一条截洪沟,将地表水通过截洪沟引出充填料场地,排入下游排水沟。截洪沟长为220 m,断面设计为等腰梯形,断面尺寸为下底0.6 m,高0.8 m,坡度2:1。井筒井口施工钢筋混凝土抬高高度为2 m,混凝土工程量为8.4 m3,安装格筛,钢轨规格15 kg·m-1,总重量为0.8 t,格筛网度为350 mm×350 mm。

4.4 涌水治理工程效果

治理工程按工程设计组织施工,严格现场管理,保证了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和工程质量。工区技术科在不同季节对充填井涌水量进行了测量,旱季在1.5~2.3 m3·h-1之间,雨季在3.1~4.4 m3·h-1之间,与治理前相比涌水量大大减少,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坍塌区封堵和帷幕注浆堵水工程起到较好的防涌水作用,山坡截洪沟工程亦有效减少了地表水对地下水和充填井的影响,总体治理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5 结论

1)充填井井筒坍塌引发地下裂隙水和地表水涌入,导致矿井排水量增加,产生安全隐患。“修复3 号充填井”治理方案施工量小,投资少,治理措施成熟,操作简单,建设周期短,安全条件好,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建设的井筒坍塌区封闭工程、帷幕注浆堵水工程和山坡截洪沟工程,有效减少了地下裂隙水和地表水涌入量,其应用效果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验证,保障了充填井的使用安全,该方案为类似矿山地质环境中井筒涌水的工程治理提供了参考;

3)在矿山充填井地表选址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充填井所处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地形地貌条件,尽量避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层风化严重和地表水影响较大的地带。

猜你喜欢
井筒井口标高
再谈满井放矿
综放工作面开采对井筒破坏影响的研究分析
多级节能工厂化养殖池塘建设的标高设计初探
井筒压力波动条件下钻井液侵入煤岩实验研究
Revit中自动生成标高线的开发技术
BIM 参数化建模探讨
一体化井口地面安全控制系统在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地面工程中的应用
井口之蛙
复杂地段副斜井井筒施工方法的选择
高层建筑的标高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