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躬耕 机械强农宁波走出强农富民之路

2022-06-16 07:19杨芝
宁波通讯 2022年8期
关键词:花菇青蟹毛豆

文/本刊记者 杨芝

(上图/宁波市农业农村局供图)在慈溪正大蛋业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上,一枚枚刚下的鲜鸡蛋被传输带稳稳地送至包装区。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高质量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国之大者”。

受制于“七山二水一分田”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宁波土地资源有限,环境要素制约也十分明显,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亩均产出率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如何破难?

去年8月,浙江召开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当前,宁波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力推进“双强行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图/毛雷君)在宁波晟泰食用菌农场的大鹏内,负责人柴安琪在劳作。

位于横溪镇的宁波晟泰食用菌农场(以下简称“晟泰农场”)内,大棚里整齐地排列着一根根菌棒,一朵朵松花菇盛放在菌棒上。“它可不是普通的花菇,是野生松茸和花菇杂交培育出的全新品种,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极高。”农场负责人柴安琪介绍说,松花菇很“娇贵”,生存环境的湿度、温度、光照、通风条件都类似于野生松茸,较为严苛,培育难度极大。

如何破解松花菇的“培育密码”,让这一农产品鼓起当地农民的“钱袋子”?晟泰农场将目光锚定“高精尖”,依托现代科技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早在2019年建立之初,晟泰农场就以高标准打造低温菌培育环境为目标,在10余个地址中选择了温湿相对稳定的横溪水库下游,并投入400余万元建起高标准栽培大棚、无菌操作间、大型堆料场、高温灭菌室、制种车间等现代化生产设施,开展松花菇研发种植。在这样的种植条件下,松花菇能够在仿野生环境中生长并自然出菇,确保产品品质优越。与此同时,农场先后与韩国农业厅、宁波农科院等结成合作伙伴,并与国内食用菌专家保持紧密交流,全力探索菌种核心技术。仅一年时间,农场就实现营收600余万元,成为横溪当地的现代化农场样本。

种业是农业产业链的源头,是现代农业的“芯片”。“科技强农,做强种业势在必行,宁波将立足现有优势,加大种业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在种子上求突破,进一步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后劲。”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宁波正大力推进农业“双强行动”,高水平推进立足浙江、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现代种业强市建设,努力打造现代种业发展高地。

走进宁波华大海昌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海昌”)育苗基地,只见一只只肥硕的青蟹横行在培育池中,技术人员喻国洪仔细地调节着培育池的水温、水质,观察青蟹状态。喻国洪介绍,通过调节培育池温度,突破水质、环境控制,投用藻类等生态饵料,并进行全流程管理等多项技术,基地得以实现青蟹苗种规模化繁育。

过去,受苗种供应不足等因素影响,宁海县青蟹养殖规模始终受到制约。作为一家专注繁育生态种苗的现代水产种苗企业,华大海昌于2020年突破拟穴青蟹规模化繁育的技术瓶颈,成功实现了500万只青蟹苗的产量,2021年更是突破了2000万只。

(左图/虞素珍)海曙区前虞村农技人员利用数字模拟驾驶设备练习农机作业技能。

(右上图/宁波市农业农村局供图)宁波种业新研发的“甬优1540”水稻新品种在姜山镇大面积推广种植。

(右下图/宁波市农业农村局供图)在宁海县越溪乡绿色城堡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采摘园里,农户通过立体化栽培技术,实现西瓜生长全过程不落地。

“公司能成功实现青蟹苗规模化繁育,离不开科技支撑。”公司负责人邬时会说。华大海昌一直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于2019年组建包括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在内的豪华产学研阵容,开展为期5年的“拟穴青蟹抗逆(病)良种选育及繁育技术”攻关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突破。

通过一年多的技术攻坚,拟穴青蟹规模化繁育技术越来越成熟,邬时会笑道:“今年育苗基地扩建2500多平方米,预计能繁育青蟹苗5000多万只,仅青蟹苗的产值就能突破1000万元。”

据悉,华大海昌繁育的青蟹苗除了供应本地和三门、玉环等周边地区,还远销江苏、山东等地,销售版图进一步扩大。去年,公司被认定为“省级拟穴青蟹良种繁育基地”和“省级拟穴青蟹原种场”。

当然,无论是晟泰农场松花菇的畅销,还是拟穴青蟹规模化繁育的成功,都只是科技强农助力企业占领新高地的一个缩影。据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超过全省1.75个百分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落户宁波大学;现代种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全市良种覆盖率达到98%,种业年产值超过35亿元,自主培育出“甬优”系列杂交水稻、“甬岱1号”大黄鱼、象山红美人柑橘、微萌美都西瓜等一系列明星产品,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和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进入全国细分领域前五位。

机械强农 智能装备赋予高效益

“在我们的示范区内,鲜毛豆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每年一到毛豆采收季节,宁波海通时代农业有限公司的650亩鲜大豆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内就格外忙碌,公司在满足自有基地作业需要外,同时为30家加盟农场提供机械化采收服务,年服务面积达到5000亩左右,为农户每亩节约采收成本约140元。

毛豆采收季节往往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候,采摘高峰期劳动力雇用较难,人力成本也较高。近年来,宁波市着力突破人力、技术瓶颈环节,把发展鲜毛豆采收机械化作为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示范工程,建立鲜毛豆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实现毛豆生产耕、种、管、收环节全程机械化,形成了一套技术路线、种植模式和作业规范。目前,全市已拥有鲜毛豆收获机械17台,余姚、慈溪等地规模以上种植基地基本实现采收机械化。据悉,一台毛豆收摘机一天可采收30亩,抵80—100个劳动力。对种植户而言,机械化采收不仅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采收成本,还能大幅缩短鲜毛豆收获期,节省采摘后装运时间,保证新鲜度。

如果说“机器换人”解决了采摘人力、成本等问题,那么,农机合作社、农机户、种植能手等组成的“田保姆”,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当上了“甩手掌柜”,农业机械化也催生了更深层次的农业社会服务变革。在余姚市三七市镇二六市村,有一家从事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国家级农机示范社——余姚市田螺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自创建以来,规模不断壮大,流转土地1.6万多亩。近年来,合作社先后投入1200余万元,添置高速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稻谷烘干机、无人植保机等农机设备400余套,实现了耕种管收、产地烘干、产后加工、秸秆利用等“一条龙”全程农机作业,使粮食生产由“体力活”变为“技术活”,让农民轻松种粮。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现,让农民种田告别了“三弯腰”,彻底改变了宁波市粮食生产方式,不但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保障了粮食安全,而且推动了土地规模经营,转移了大批农业劳动力。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宁波市率先在全省实现粮食生产耕作、栽植、植保、收获、烘干的全程机械化,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5%,粮食机械化烘干率超过85%,指标居全省第一、全国领先。全市整建制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成为全省首个获此称号的城市。

(图/宁波市农业农村局供图)在宁波海通时代农业有限公司,鲜毛豆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图为毛豆加工流水线。

数字农业 见证另一种“肥沃”

走进祥平生态农牧业有限公司,通过360度全方位的监控系统,在行政楼的数字大屏上就能看到生猪养殖区域内的所有情况。“我们牧场投资1.38亿元,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化畜牧养殖技术,既科学减少人力物力,又能实现绿色生态养殖。”祥平农牧公司总经理孙敏行介绍。

在镇海庄市开心可可农庄的数字大棚内,农场管理员刘强打开手机里的“数字农场”App,通过实时数据观察水果番茄的生长情况。不到2分钟,番茄大棚里的遮阳网通过物联网全部被打开。刘强说,大棚里还安装了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46个数字化设备,都可通过手机App远程实时控制。

和祥平农牧公司、开心可可农庄一样,在宁波,随着越来越多“智慧大棚”“智慧养殖场”“智慧农场”的涌现,数字化让现代农业拥有了更多可能。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宁波的“双强行动”优秀实践案例中,数字化为农业装上了“智慧芯片”。而在田间地头,除了传统的“农机铁军”,如今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虽然看不见,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成了新农资,手机成了新农具。

与此同时,近年来,通过创立“数字农业云平台”,辅助农业生产决策的实施,优化农业产业链运营,建设以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主要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农业”示范园区,推动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等一系列举措,宁波在纵深推动农业科技化、机械化的进程中,结合时代发展要求,融入科技力量,构建智慧农业新模式。

(图/宁波市农业农村局供图)智慧农业云平台依托前沿的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管理服务,实现了生产精准化、管理可视化及决策智能化。

猜你喜欢
花菇青蟹毛豆
硒含量对花菇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两只螃蟹
毛豆飘香秋来到
冬季花菇的管理要点
膨化配合饲料和天然饵料对拟穴青蟹育肥的影响
毛豆姐姐的信
我和我唯一的毛豆
挑干香菇看『脸蛋』
毛豆称象
松绑的螃蟹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