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美食

2022-06-17 22:09成玥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川味麻婆豆腐川菜

成玥

文题亮相

“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一个美食大国,菜系丰富,小吃多样,风味各异,“食”文化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到美食,哪一种味道让你想到家乡?哪一种味道让你久久难忘?

请以“家乡的美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病文在线

舌尖上的川味儿

“民以食为天。”家乡的美食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题记①

如果说食在中国的话,那么味儿一定在四川。尝过川菜的人纷纷赞不绝口。“清鲜醇浓,麻辣辛香,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身为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身后肯定少不了他帮别派“江湖隐士们”的齐心研制。川菜集各大菜系所长,是名不虚传的“混血儿”,色、香、味俱全是其永不偏味儿的“标杆”。我的家乡就在四川,今天,我就来细品这人人都给予好评的“百姓菜”。②

在我看来,川菜里最有“味儿”的要数“麻婆豆腐”了!都说有故事的菜才算真正有味儿的菜,想要了解这味菜的来历,那就必然少不了一段传说③:清末的时候,成都万福桥码头旁开了一家饭馆,这家饭馆的老板娘脸上有许多麻子,人们都叫她陈麻婆。当时条件艰苦,对码头的普通工人和挑脚夫们来说,既下饭又便宜的菜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而陈麻婆对那些穷苦的工人也是深表同情,于是她便想出一个法子——④

她把灶台边的几块豆腐和剁细的豆瓣混上豆豉放进锅里炒香,然后配上炸的酥脆的牛肉末,加上调料后勾芡,最后撒上辣椒面。就这样,陈麻婆把它们装进篮子,提去码头卖给那儿的挑脚夫。出乎意料,这伙人吃得鼻头冒汗,连下了好几碗饭,直到把肚子撑得滴溜圆,才心满意足。后来那些工人一传十、十传百,这道菜也顺理成章地被称为“麻婆豆腐”。⑤

每逢过年过节,父亲都会亲手做上一道道川菜,他说,在他乡尝到的川味儿是格外浓烈而又爽快的。我想,身居他乡能品尝到自己故乡的美食才是最真实、最直白的!⑥

现在,我品尝着这道麻婆豆腐,我尝到了陈麻婆爽快而又善良的性格,我品到了来自普通劳动人民相互关照的朴素而又真挚的感情,更品尝到了浓浓的乡愁。这道菜口感顺滑,色鲜味美,遥远的家乡仿佛正在热情地向我招手,我感到十分痛快!⑦

①这样的题记违背了“语言简明”的要求,只是照搬题目中所给的导引材料,并不能起到提纯本文主旨的作用,放在開头,显得冗余。

②小作者在本段融入川菜博采众长与深入群众的特点,从食在中国到味在四川,再到川菜中最有味儿的一道菜,几经辗转才引入本文重点叙写的麻婆豆腐,引题不简明,中心不突出。

③多次出现“……的菜”,重复性高,同时,“这味菜”的说法属生造词语,容易引起歧义。作为承接段落,段首的过渡不够自然,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④叙事语言不够流畅,对传说的叙述没有重点,是要突出当时条件艰苦,还是陈麻婆对贫苦人的同情,没有说清楚。

⑤“直到……才”表示条件,“心满意足”和“交口称赞”不是“肚子撑得滴溜圆”的直接结果,要加入句子顺承前文,且后一句不够通顺。

⑥⑦意在使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将川菜背后的情意升华,但小作者反复强调“浓烈而又爽快”“痛快”,并未明确表达出乡情和人情,游离于本文中心,语言不简亦不明。

病情分析

1.材料过于杂乱。习作围绕“川味儿”选材,却没有围绕中心筛选合适的素材。升格的时候需注意重点段落与中心的联系,如题记、首段和结尾两段,都要回扣中心,围绕“川味儿”中的乡情、人情味展开叙写,这样才不会给人画蛇添足之感。

2.语言过于冗杂。写作时,用词要尽可能规范准确,做到文从字顺。文中有几处不符合语言表达的规范,修改时要注意词句是否通顺、关联词前后分句逻辑关系是否正确、过渡句能否承上启下、叙写的段落是否能够回应这一段的中心等,可尝试从多个角度调动自己的感受来表现同一种情感,避免言语上的啰唆。

3.叙事详略失当。写一篇作文,应该简略的地方要尽量减省文字,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再精彩也要删去,而有助于表达情感的内容则要使用多种描写手法展现画面,这样,抒情和议论才有了根基,情感才能自然流露。习作由于前文没能做好切实的描写,使最后两段的议论和抒情显得突兀,从而给人内容不切实、语言不简明的感觉。

化蝶之作

川味情

◎伍昱诚

如果说食在中国,那么味和情一定在四川。四川是爸爸的故乡,吃川菜时,我总能品到爸爸在菜里面加入的川味情、故乡情的味道。

在我看来,川菜里最有“味儿”的要数“麻婆豆腐”了!

都说有故事的菜才算真正有味儿的菜。想要了解这道菜的来历,那就必然少不了爸爸给我讲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成都万福桥码头旁开了一家饭馆,人们都叫这里的老板娘陈麻婆。陈麻婆对码头里辛苦工作的工人深表同情,于是便想出一个法子——把灶台边的几块豆腐和剁细的豆瓣混上豆豉放进锅里炒香,然后配上炸的酥脆的牛肉末,加上调料后勾芡,最后撒上辣椒面。陈麻婆把做好的菜装进篮子,提去码头卖给那儿的挑脚夫。出乎意料,这伙人吃得鼻头冒汗,连下了好几碗饭,直到把肚子撑得滴溜圆才放下碗筷,这一顿,大家都心满意足,交口称赞。那些工人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大家都来支持陈麻婆的生意了,这道菜也顺理成章地被称作“麻婆豆腐”。

随着岁月的变迁,麻婆豆腐非但没有退出美食圈,反而成为老百姓饭桌上备受欢迎的美味。看着桌上的这盘麻婆豆腐,数百年的光阴仿佛在我的眼前闪现,复杂的情绪不停地在我的心头涌动,这味道仿佛又把我带回了那年盛夏的德阳……

“儿子,你可晓得麻婆豆腐?”

“晓得。”

“那我问你,麻婆豆腐和佛跳墙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不晓得。”

“老爸今天就来告诉你。制作麻婆豆腐最重要的一步是勾芡,目的是把它的鲜味锁住。但老爸想说,这道菜勾的不单是地瓜粉,还有咱四川老乡们之间互相体恤的热情。这是嵌在菜里不变的味道!”

从古至今,川味已飘香于世界各地,每每过年的时候,家里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麻婆豆腐。满上一杯酒,热乎的豆腐伴着酒的醇香——这是家乡的味道。爸爸常说,我们四川人在闽南品到的川味儿,如同回到儿时的生活,就会想起爷爷奶奶和乡亲父老。在这儿尝到的川味儿,是格外浓烈而又爽快的。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唯有那无比真挚而又浓烈的乡情经历过时间的打磨,变得历久弥新。

现在,我品尝着这道佳肴,尝到了陈麻婆爽快而又善良的性格,品到了来自普通劳动人民相互关照的朴素而又真挚的感情,更感受到了父亲浓浓的乡愁。这道菜口感顺滑,色鲜味美,仿佛遥远的家乡正在热情地向我招手。

品味川味儿、品味故乡情、品味川菜制作过程中的人情味儿,这种味道绵绵不绝、悠悠不断,似云海,似浪涌,回荡在我的记忆中,回荡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七·2班)

升格点评

1.开头、结尾呼应,中心明确,主题鲜明。升格文开头回扣了标题——川味情,在闽南的四川人为何要吃川菜?因为川菜里有“故乡情、人间情的味道”,结尾回扣开头,自然抒情。

2.段落之间联系紧密,过渡自然。升格文从麻婆豆腐的故事过渡到川味中的人情味儿,再过渡到其中的乡情、人间情,使习作结构更加条理。

3.各部分内容详略安排得当。升格文加入了自己与父亲的对话,生动可感;同时,对话部分独句成段,突出了麻婆豆腐这道菜的百姓口碑,回扣了“人情味儿”。在后文的议论和抒情中,交叉使用长短句增强了表达的灵活性,提升了语言的感染力。A222225E-1F04-4AB6-934C-5DE3504D371A

猜你喜欢
川味麻婆豆腐川菜
科技加码 数字郫都打造“川味”产业城
日本的“网红”
“失恋麻婆豆腐”畅销日本中餐馆
陆游诗中的“川味”
翠花,上川菜!
第二道 川菜资格人
川菜资格人
川味调料特征、生产工艺及市场发展动态
川味之魂
麻婆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