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蒸脐联合西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气滞证疗效观察

2022-06-17 01:56郭秀红蒋南飞刘小聪葛来安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南昌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南昌333006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脐部综合征疗法

★ 郭秀红 蒋南飞 刘小聪 葛来安(.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南昌 33300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胃肠道疾病。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IBS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IBS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腹部时有胀满或疼痛不适感,同时伴有排便异常,如腹泻、便秘,或者两者交替出现,甚至以腹部不适感明显为主。因此,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将IBS分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不定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IBS的发病率为11%~22%[1]。本病西医尚无特效药物,多采用调节胃肠动力药、微生态类制剂及抗抑郁药物等治疗,疗效不满意,且存在不良反应多、费用高等问题。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进展,中医学对IBS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明脐疗治疗IBS的疗效确切,其中中药蒸脐疗法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机制也被陆续报道,这是发挥中医药外治法优势的临床创新。笔者采用中药蒸脐疗法联合西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疗效显著,现对该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消化科2018年1月—12月诊治的肝郁气滞型IBS-C患者80例,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38.48±9.06)岁,平均病程(11.48±1.13)个月;观察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9.30±9.84)岁,平均病程(11.65±1.2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 年)》[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在18~60岁之间,不限性别,均做过胃肠镜,结果未见明显异常;(3)知情同意并配合治疗。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或西医诊断标准;(2)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者;(3)对本研究的临床药物过敏者;(4)近期服用过影响胃肠道动力等类似作用的药物者;(5)因为病情严重影响本研究的评估者。(6)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年龄不足18岁或年龄大于60岁者;(7)不能配合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溶液[史达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19994142],每次10 mL,每日3次。疗程4周。治疗期间患者不使用其他药物。

1.5.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蒸脐疗法。(1)乳果糖口服溶液用法、用量同对照组。(2)中药蒸脐疗法。中药蒸脐组方为当归60 g、沉香50 g、木香50 g、枳实100 g、火麻仁150 g、莱菔子100 g、白术200 g、冰片50 g,由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药末。操作步骤:①药末的调和。取药末3勺,将20 mL白酒(北京红星二锅头500 mL/瓶,56%Vol)、30 mL镇江白醋倒入该药末,在瓷碗中搅拌,直至药末调成糊状(以敷在皮肤上不易掉落为宜)。②艾条及艾灸盒的准备。选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自制艾条1根、橡木材质艾灸盒1个,艾条切成两段、长约4 cm,将两段艾条点燃后插入艾灸盒内,盖上盖子,打开通风口。③洞巾的准备。将大小约25 cm×25 cm方形棉巾中间剪开直径约9 cm的圆形洞孔。④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75%酒精消毒脐窝及脐周后,在肚脐正上方敷上糊状药末(以肚脐为中心,厚度约0.1 cm、直径约7 cm的圆形面),然后将洞巾盖在肚脐上方,露出糊状药末,将艾灸盒放在洞巾上方,点燃艾条的中心对准肚脐。若被观察者肚脐无热度,可适度增加艾条,以被观察者不被烫伤并能接受为度。从被观察者觉肚脐有温热感起至结束约20 min为宜。⑤施灸结束后用医用无菌棉纱及胶布固封脐中糊状药末,1 d后自行揭下,并对脐部用温开水清洗。隔日1次,疗程4周。

1.6 观察指标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中医主证候和次证候进行等级划分:主证候根据无症状、轻、中、重度分类,分别记为0、2、4、6分;次证候按无症状、轻、中、重度分类,分别记为0、1、2、3分;疗程症状的总积分则将各个主证候和次证候的积分相加,再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总积分进行疗效评定。

1.7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所有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主症得到明显缓解,70%≤疗效指数<95%。有效:主症得到明显缓解,30%≤疗效指数<70%。无效:主症未见缓解,甚至较前加重,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先用正态性检验分析,根据结果选择使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数据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n=40) 分

表1 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n=40)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7.43±4.48 5.73±5.06*#对照组 17.30±3.38 10.88±6.22*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40) 例(%)

2.3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复发情况进行随访,其中观察组复发8例,对照组复发19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n=40) 例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的“便秘”“泄泻”“腹痛”等范畴。中医将其病因病机归纳为外邪犯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阳气不足等,其中情志失调尤为重要。现代医家对IBS的病因病机都有自己的观点。吕永慧等[3]认为关键是由于情志异常导致肝失疏泄,气机停滞,大肠传导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便秘。赵学千等[4]对92位名老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失调,病机是肝郁脾虚,虽然病位在肠腑,但在临床治疗时均以理气、润肠为常用治法。田旭东认为治疗本病当同时调理肝、脾、肺三脏,将疏肝健脾、理气导滞、润肠通便作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治则[5]。王长洪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肝脏关系最密切,情志失调引起肝气不疏,气机郁滞,肝木乘脾,损伤脾脏,影响水湿运化,湿邪内生困脾,伤及脾阳,后天无法滋养先天,最终导致肾阳亏虚,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导致便秘[6]。林真寿认为IB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肝、脾、肾的关系较密切,且病位在肠腑,主要病机为肝气不疏,气机郁滞,饮食内伤,脾脏虚弱,最终导致肝脾失和,气滞日久化热,损伤脾肾,灼伤津液,肠燥津枯,最终引起了大肠传导功能失常[7]。综合各学者的观点,目前对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的认识主要包括邪犯肺卫、情志障碍、饮食失调、阳气不足等,病位在肠腑,病机关键在于肝郁气滞、津枯肠燥。

在本病的治疗上,西医疗效欠佳,中医则具有独特优势,现较为热门的中药蒸脐疗法,从外治法角度着手,内病外治,由外达内。蒸脐疗法可从多环节发挥作用,药效、穴效双收,能更好的从整体水平对IBS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且能够为大多数患者接受。清代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化。”所以,对于内脏的疾病也可以通过外治法脐疗来达到药到病位的效果。中医学认为,脐部及神阙穴可以起到内连各脏腑官窍、奇经百脉,外连四肢百骸的作用。脐部之所以能够上承头目、下至四肢,就是因为脐在现代解剖学上处于人体中下焦之间,可以发挥疏导气机的作用。中药在脐部可通过艾灸熏蒸,透入薄弱的脐部皮肤,从而使药效流经各脏腑官窍,起到调控的作用。这些主要是依靠脐部的表皮角质层最薄,非常有利于药物在熏蒸的作用下透过表皮,进入血液,随之流至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加之脐部的屏障功能极弱,不易阻碍药物的吸收,更加有利于发挥药物的疗效。蒸脐疗法不仅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在强身健体方面也是效果显著,因为脐部连通十二经脉和五脏六腑[8],所以蒸脐疗法不仅可以激发经脉的传输功能,还可以健脾固元,通过补养后天以养先天,使机体的气血阴阳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另外,蒸脐疗法在操作过程中非常便捷,材料容易取得,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对于一些慢性功能性胃肠道疾病非常有针对性,患者在治疗时也容易接受,具有适应证广等优势。因此蒸脐疗法治疗IBS有广泛的治疗前景与研究空间,其作用机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猜你喜欢
脐部综合征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考前综合征
穿露脐装注意事项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1)
开学综合征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一毛学琴记
感染性脐炎的局部护理
重视新生儿脐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