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探讨

2022-06-18 09:17李红娟张秋敏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李红娟 张秋敏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大学体系中的重要专业内容,该专业具备一定的综合性课程特征。基于此,将课程思政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有机结合是具有可行性的,也是推进我国专业化教学综合化、完善化的重要措施,对于我国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而要想充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关教学人员和教学单位还应该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调整,进一步发挥课程思政的优势,并通过课程思政来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水平。而本文首先叙述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随后簡要说明课程思政在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中的价值,接着对课程思政下汉语言人才培养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详细阐释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提高的措施。

关键词:课程思政;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持续强调,我国的高校教学应该积极将思政教育贯彻到底,确保能够在开展专业性课程教学的同时积极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的持续性和协调性。而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我国大学体系的重要专业课程类型,也应该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导方针,在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同时,努力整合教学资源,发挥课程教学的政治导向作用,构建一个属于中国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一、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

课程思政的本质上就是引导教学方向,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正确的观念和理念,明确课程思政的重点要求,为后续的教学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方向和引导价值。而课程思政作为一项综合教育理念,当前也受到各大教学单位和教学人员的关注,力图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于其他专业性教学工作之中,构建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大大发挥思政教学的指导性优势。从而使得培养的人才都能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都能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团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思政在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一)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育德能力

教师是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说教师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环境。而课程思政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还能够推动教师实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转型,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思政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养水平。长此以往,教师能够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模范价值,调动学生进一步参与到思政学习之中,实现育人育德的教学目标[1]。

(二)推动教育体系的综合化水平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本质上就是发挥思政教育的综合性优势,将该教学内容与其他专业化教学融合在一起。而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和课程思政紧密相连,能够进一步发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德育化水平,进一步拓宽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充分发挥了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价值,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道德素养和政治内容。

三、课程思政下汉语言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一)教学手段单一

当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落实思政教育工作,力图将思政教育内容与其他专业性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内部的教学机制都还不够健全,直接导致整个思政教学融合体系呈现出明显的漏洞,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的趣味性水平不高,无法充分发挥当前多样性教学的优势。例如,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队伍都没有利用网络平台教学、视频图片教学等多样化现代教学模式,进一步降低学生对思政内容学习的兴趣。

(二)缺乏对思政教育的认识

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但是很多学生过于专业化学习,丝毫没有意识到思政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和精神塑造的重要意义,缺乏对思政教育的全面认识,无法深入了解到思政教育与当前专业学习的联系性,因此对于该方面的内容学习兴趣较弱。而部分教师也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针,无法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应用在思政教学之中,不能够将思政教学的指导性优势融入于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之上。

四、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提高的措施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感

学生在学习汉语言专业的相关内容时,常常缺乏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和了解,无法投入到思政教学的相关内容之中。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思政教学内容的参与感,相关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挖掘教学资源,将思政教学和汉语言专业内容联系在一起,构建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其次,相关教师还应该构建完善的教育平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思政教学存在的道德美感,引导学生将思政教学内容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魅力紧密结合[2]。

(二)丰富人才培养模式

要想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有关高校教学人员应该充分吸收过去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充分认识到当前新时代的社会变化,构建完善的思政教学机制体系。对此,教师首先应该转变人才培养思维,构建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理念,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汉语言专业知识内容,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政治理念和道德素养水平,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性素质能力。其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化、文学作品,而这些专业内容都可以与思政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高校学生感受到思政教学与文化传承、文化素养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的综合文化水平。

(三)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机制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教师为课程思政的融入构建一个全新的课程评价机制。该评价机制一定要凸显多元化和针对性优势,一方面要明确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标准,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对专业知识和价值内容的了解程度,帮助学生不断优化自我。另一方面,要打造综合化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考试能力、道德素养等方面进行考核,不能够因为某一方面而否定整个学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联系性,因此将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够进一步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道德素养水平,能够适应当前新时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基于此,有关高校教师应该引起重视,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努力通过课程思政的指导性优势来帮助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提升自我,提高相关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性能力素养,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参考文献:

[1]任动.以课程思政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J].文学教育,2019(35):2.

[2]袁健燕.课程思政助力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文教资料,2021(17):2.C28BE3B3-A308-40E1-BDC7-F2DBF567F19D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文化多元视野下吉林省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